关于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思考

2009-12-10 06:47钱吉奎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9年22期
关键词:管理机制教学质量高职院校

钱吉奎 金 榜

[摘要]现有部分高职院校由于某些原因,在管理方面实行的某些做法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所有高职院校在发展中都需要通过更好的管理来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对此,应突破以往单纯从教学角度来考虑提高教学质量问题的习惯性思维方式,从多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管理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学质量 管理机制

[作者简介]钱吉奎(1966- ),男,江苏泰州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高职教育;金榜(1954- ),男,辽宁阜新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学、高职教育。(江苏南京210015)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3-0013-03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经常强调并普遍受到高度重视的一项中心工作就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而一些高职院校由于成立时间相对较短、高职教学质量管理经验不足等原因,在管理方面实行的某些做法却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所有高职院校在发展中也都需要通过更好的管理来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提出的要“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要求,我们应突破以往单纯从教学角度来考虑提高教学质量问题的习惯性思维方式,从多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管理机制,以求更充分、更有效地解决有关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问题,更好

地实现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在管理方面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些做法

1.从教学管理方面来看。一些高职院校在安排教学任务时,往往注重考虑任课教师所应达到的课时量,而对其授课内容的复杂程度则考虑不够。譬如,虽然一些任课教师一学期的课时量大致相同,但其中有的只承担一门已讲过多遍的课程,有的却是承担两门新课。在这种情况下,前者的备课任务就较轻,从而就有较多的时间去研究有关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后者的备课任务就很重,从而能够用于研究有关提高教学质量问题的时间就很少,其教学质量也就难免受到不利影响。又如,一些任课教师一个学期承担好几门课程的授课任务,其课时量明显过多。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虽然可以凭经验和能力将授课任务完成,但由于授课数量太多,所以能够用于备课,特别是真正用于熟悉教材和充实授课内容的时间和精力则很少,其教学质量也就难以得到充分保证。更不容忽视的是,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以规范化教学管理的名义要求任课教师每学期写出的书面资料和填写的报表仍然很多,达二三十种,并且其中有不少资料、报表需要写进或填写的内容繁多而复杂,以致任课教师往往为此忙得不可开交,哪还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研读教材和琢磨授课质量呢?

2.从科研管理方面来看。有些高职院校未能切实将搞好科研(包括教研)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对科研活动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支持力度等还不适应高职教学质量提高的客观要求。例如,有的学校只是要求每个教师每年发表一两篇论文,至于其内容究竟如何则不太注意,以致有些教师搞科研就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不是主要围绕教学的实际需要去进行认真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就得不到充分的保证。再如,有的学校在科研工作任务安排上,不区分各个教师教学任务量多少的具体情况,对其提出一样的要求,以致有些教师既要忙于上课,又要忙于搞科研,而对于教学质量方面的问题则顾不上仔细考虑。又如,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根据教材建设的需要开展科研的力度还不够,由此导致现有高职院校有些课程的教材版本较少,即可供选择的余地较小,因此其适用性也就难以得到充分保证;有些课程的教材虽然版本不少,但其内容的质量还存在某些不足,如概念不准、表述不清、用词不当等,甚至出现文不对题的错误,这显然不利于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有些课程的教材内容虽然刚出版时令人觉得质量很好,但此后未能随着相关实践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而及时加以补充和更新,所以也就难以满足教学上一些新的更高的要求;还有些教材“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缺乏统一标准,缺少高职特色”①,其使用效果当然也就不理想。

3.从人事管理方面来看。有些高职院校对有关合理发挥教师作用的问题研究不够,未能形成一套完善的确保教师着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人事管理机制,由此导致有些教师的教学质量受到不利影响。例如,有些教师承担的工作任务量过多、过重,经常处于十分劳累的疲惫状态,以致身体素质下降,健康状况欠佳,因此也就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去讲求教学质量。再如,随着社会实践与相关理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行各业对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师也需要通过培训进修、实践锻炼、学术和经验交流等途径不断丰富知识,持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而一些高职院校从人事管理角度开展这方面工作的力度还不够,即对教学人员在使用和管理上措施较多,下力量较大,在培养提高上措施较少,下力量较小,这样也就不可能使其教学质量得到充分保证。又如,有些高职院校的普通教师虽然教学工作繁重,而其校内岗位津贴和绩效收入待遇却相对较低,以致他们当中一些人不安心从事本校的教学工作,由此难免使这些学校普通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和教师队伍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到不利影响。

二、关于上述问题原因的分析

1.基础原因:许多高职院校从事高职教学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还不够成熟。现有高职院校普遍成立于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中职或中专学校经过升格而发展起来的,还有一些是由地方职大、电大等学校合并成立的,另一部分则是由某些普通本科大学抽出部分人力、物力举办的。这些高职院校相对于其他各类学校而言,成立的时间明显较短,从事正规高职教学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自然也就不够成熟,从而在教学质量管理方面所采取的做法因受不同习惯的影响,既各有其特点,又难免各有其缺点。譬如那些由中职或中专经过升格而成立不到十年或仅有十几年的高职院校,虽然现在师资力量及管理人员比以前增加了,教学内容采用高职高专教材了,但由于其管理队伍的主体还是原有的那部分人,他们过去从事中职中专教学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可谓较多,而现今从事高职教学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则相对较少。正因为如此,在教学工作任务安排上,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依然像以前在中职或中专学校时那样,以为任课教师讲的都是一些难度不大的基础知识课,即使需要备课也不必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多数教师已任教多年,对曾经讲过的课更用不着下很多工夫去准备,他们每周除了上几节或十几节课以外,其余时间都颇为轻闲。这样一来,从教学管理角度要求任课教师提交的多属于表面形式的书面资料、报表也就有增无减,以致许多教师感觉负担过重、压力过大,这势必给其教学质量带来不利影响。至于其他那些高职院校,其教学质量管理存在某些问题,往往也是因为成立时间短,正规化高职教学质量管理实践经验不足所致。对此,无疑都需要在不断深入实践和积累经验过程中,对教学质量管理方面的做法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2.直接原因:高职院校中一些管理人员的观念存在缺欠。任何管理方式方法的效果如何,除了客观条件和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管理人员的观念如何。部分高职院校在管理方面之所以存在某些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也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相关职能部门的一些管理人员在观念上存在缺欠。其一是把教师备课看成简单之事。由于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从以前的中专经过升格变为大专的时间还不长,以致其中原有的一些管理人员在如何看待教学内容问题上未能完全实现应有的转变,以为现在的大专课程同以前的中专课程相比只是略有差别,其内容并不复杂,教师为备课所做的无非是看看教材,画画要点,找找例子,写写教案,所以这些工作其实很简单,不用费多少脑筋。其二是把教师备课工作量看轻。有些人认为,职业技能方面的实验、实训、实习课程作为高职教育的“重头戏”,主要依靠任课教师在课内对学生进行指导性的教学来完成,即指点学生按有关要求做一做,练一练,而这类课程虽然需要任课教师备课,但其工作负担却不重。其三是把教师备课看成容易之事。对于理论知识课,在有些人看来,教师备课就是把教材里的内容背下来,而多数教师对于讲过不止一遍的教材要记住其主要内容则较为容易,这样他们讲重复课之前的“背课”也就不用费很多工夫。正因为这些观念的存在,使得部分高职院校相关职能部门的一些管理人员对督促教师保证上课时间、检查课堂教学环节是否完备、考评教师授课效果等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比较注重,而对减轻教师业务负担、为教师搞好教学提供更多服务、促进教师熟悉和完善授课内容等改善教学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却不够重视,以致有些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过程中往往处于一种精力不够用、心情紧张焦虑的状态,这就难免对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此外,正因为一些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将教师的工作看得普遍比较简单、轻松、容易,所以有些高职院校教师的校内岗位津贴和绩效待遇自然就难以体现出优越性,其科研工作任务要求也不能因具体情况而得到具体对待。

3.深层原因:高职教材编写出版的组织管理工作薄弱。近年来高职院校一些课程所用的教材可选择性较小,说到底还是这些教材中内容质量高的版本较少。而一些高职教材的质量不够理想,一般来讲,无疑是由于相关单位在教材研究和编写方面力量不足,相关人员工作不细致。但深入一步分析,不难看出,更主要的还是管理上的问题。首先,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在对高职院校所用教材的编写出版进行系统研究、统一规划、组织协调、质量监控等方面工作力度还不够,并且又未能持续不断、充分有效地抓好高职教材编写队伍的建设,因此一些高职教材就难免在编写质量上存在不足。其次,就一些高职教材的编写队伍来看,其人员数量、组成、分工、编审质量责任制等组织管理方面的手段存在欠缺,使得有些人在对教材内容研究不够充分和深入的情况下担任主编,由此导致一些教材的内容在总体设计和结构安排上出现不足,尤其是与原有教材相比缺乏改进和创新;一些教材的参编人员在对教材内容的研究、优化和表述上所下工夫较少,主要依靠东拼西凑来完成各自承担的编写任务,而其主编也未能严格、仔细地对教材全部内容进行把关,所以这些教材的编写质量也就得不到充分保证。最后,就教材出版管理方面来看,有些出版社对一些高职教材的出版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往往只是在名义上负责对其进行审阅和校对,而实际上则是全让编者自己负责,这样就使教材质量又少了一道关口。对于高职教材编写出版当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如果不能认真地从管理机制上予以妥善解决,那么高职教材质量及以其为基础的高职教学质量就不可能得到充分有效的保证。

三、应采取的措施

1.大力推进各高职院校对外联系和信息交流。“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②为提高教学质量,现有高职院校在其管理实践中既有一些共同的做法,也有各具特色的做法和经验。而作为任何一所高职院校来讲,都应紧随时代前进的脉搏,依据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自身的具体情况,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其他高职院校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先进管理做法和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由此形成一套更为科学、更加完善的管理机制。对此,各高职院校目前虽然普遍采取了一些办法,如利用媒体搜集和交流有关信息,适时组织本单位相关人员外出学习考察,从外面邀请有关专家来本单位介绍经验等,但其作用毕竟还有一定局限性。为了大力推进各高职院校对外联系和信息交流,使其在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的管理机制方面更便于互通情况,互相借鉴,互相促进,可考虑在原有全国性和地方性社会团体——高职教育研究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其组织、协调和研究功能,普遍加大对高职教学质量管理问题开展研究活动的力度。该研究会应定期召集会员,即各高职院校的部分领导、教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在一起就高职教学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座谈和经验交流,对有关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研讨,并及时、经常地以印发资料、发送邮件等方式向会员单位传递有关信息,由此形成更适合实际需求、功效更显著的同行横向联系平台和信息传送渠道。这对于各高职院校加强对外联系,获取更多信息,拓宽工作思路,从而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是很有必要的。

2.进一步实现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估、检查的科学化。现有高职院校与教学质量相关的管理工作都抓些什么,怎么抓,基本上都是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其评估、检查的项目和标准作为指挥棒来进行的。而国内外多年来的有关实践已充分表明,一所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究竟如何,其主要标志在于该校各种课程的教学效果普遍怎么样。具体来讲,一方面是看该校学生总体的思想道德素质、精神风貌及身心健康状况如何;另一方面是看学生总体对所学知识、技能掌握和运用的程度及其毕业后的就业、创业情况如何。对此,应该说现在人们已经普遍达成共识。既然如此,作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就应围绕上述标志性内容确定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检查的项目和标准,进一步实现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估、检查的科学化,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注重看那些由被评估、检查单位特意安排的带有演示性的活动和那些属于表面形式上的东西,尤其是不应把那些纷繁复杂的由教师所写出的书面资料和填写的表格视为教学管理规范化的主要标志,以避免教师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无关紧要的琐事上。应从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实际需要出发,将教师必写资料、必填报表的种类尽量减少,并适当简化其中要求表达的内容,由此使得教师和相关管理部门从繁杂业务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从而以更加充分之力,务教学质量之实。

3.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管理队伍和管理制度建设。任何管理机制都依赖于管理队伍和管理制度才能形成。因此,为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管理机制,就必须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管理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为此,应采取的措施是:(1)可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研讨或座谈会、实行院内外人员交流等办法,使高职院校中与教学相关的管理人员从更广的范围多了解一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先进管理做法和经验,树立更加适应高职教学客观要求的管理理念,拓宽管理思路,增强实现管理科学化的自觉性和能动性。(2)切实加强对有关教学质量的管理工作的考评,不仅要从领导者的角度对其进行检查和评价,还应从角色互换的角度让教师和学生作为管理和服务的对象定期对管理方面的做法、效果和缺点等进行评议,促使管理人员根据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日益完善以其作为主导的管理机制。(3)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对各高职院校与教学质量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横向比较和分析,进而有选择地宣传和推广其中相对来讲合理化程度更高、实行效果更好的制度,以促进某些与客观要求不相适应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修订和完善。

4.紧跟实际需要,合力搞好高职教材质量管理。高职教材质量作为高职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其管理机制的进一步完善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教材编写集体和出版单位各负其责,分头把关,紧随高职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切实抓好有关工作,共同确保高职教材质量在原有基础上普遍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首先,作为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下的专门负责指导高职教材编写的机构应像研究课题规划立项那样,认真进行高职教材的统筹规划、经费使用、组织评审、任务安排、质量认定、人员培训、出版单位选定等工作,以求切实加强高职教材的基础性建设。其次,经慎重挑选成立的高职教材编写组应注意根据其所属成员的具体情况认真搞好分工,使之按统一要求和各自能力承担相应的任务,尤其是在确定主编时要注意考虑其是否能够从教材的整体构思、内容编写到最终审稿真正按照高标准负起责任来,同时要明确主编、副主编和参编者各自对教材编写质量所应负的责任,以防教材编写过程中的各环节出现疏漏。再次,出版社对于每一本高职教材的出版,都应安排高素质的专门人员予以仔细编辑和校对,如发现其中内容表述有问题又不便处理时,要主动与该教材的主编取得联系,以求使其得到妥善解决。最后,对于已出版的高职教材,专门负责指导高职教材编写的机构、每本教材的编写组和出版社都应注重征求教材使用者的意见,并使之成为一种规范性的做法,即形成各有关方面都着力实行的高职教材使用情况反馈机制,由此发现其中内容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处理办法,这一点也是不可忽略的。

5.积极搞好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有关人员的广泛交流。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所有工作都是首先通过对相关人员的管理来实现的。而作为一所高职院校,其各类与教学质量有关的人员,譬如领导班子成员、教师、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等,或在总体结构上,或在实践经验和思维方式上,都难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无疑会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某种不利的影响。为切实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目前特别需要采取的措施就是从高职院校系统管理和校内管理两个方面积极搞好人员交流。其具体办法是:(1)由上级主管部门负责,根据所属各高职院校领导班子的具体情况,加大该层次领导干部在各院校之间进行交流的工作力度,以有助于他们在指导有关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并为其提供保障方面积累并传授经验,不断增强领导才能。(2)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协调下,由各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现有师资队伍的专业结构和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经历等情况,以灵活方式相互进行人员补缺、调剂或短期交换,由此使其拓宽视野,多受锻炼,增长见识。(3)在各高职院校内部,应适当增加任课教师在有关教学质量的管理人员中所占比重,并使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以有助于教学质量管理方面的做法能够多从教学一线人员的视角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注释]

①姚敏.浅谈高职教材建设与课程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9(8):129.

②高桂桢.构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8):156.

猜你喜欢
管理机制教学质量高职院校
重点主题实践型社会责任示范基地管理机制优化研究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