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古典诗歌的“炼字”技巧

2009-12-11 09:33王献涛
商情 2009年27期
关键词:炼字古典诗歌

王献涛

[摘要]诗歌是凝练的语言,不仅要求形象生动,还要讲究韵味。古人作诗是非常讲究炼字的,字炼得好,不仅能准确地传达事物的特征及诗人的思想感情,还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从而引发读者的联想并体会其弦外之音,味外之旨。

[关键词]古典诗歌 炼字技巧 准确巧妙

诗歌是凝练的语言,不仅要求形象生动,还要讲究韵味。古人作诗是非常讲究炼字的,字炼得好,不仅能准确地传达事物的特征及诗人的思想感情,还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古典诗歌的炼字主要包括练实词和炼虚词两个方面。

一、炼动词

诗歌是由一些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优美的意境的词,主要是动词。因为名词往往是被陈述的对象,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充当谓语的动词了。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如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望”字是有意识的,而“见”字是无意识的、自然地映入眼帘。用一个“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关照的对象。而用一“见”字,人与自然不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南山见我亦如此。“见”字正写出了人与自然,乃至于人与宇宙之间的一种和谐。“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种返,已经不是自然境界,而是一种觉解程度很高的思想境界了。又例如“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使满篇生辉。这一句词多意少,一语三折。云、月、花、影四字写了三种景物,中间又用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作: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优雅姿态。仅仅七个字,从天上写到地下,云横皓月、花弄风影,构成了一幅优美朦胧的画面,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

二、炼形容词

诗歌中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触其物。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古典诗歌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特别值得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做动词。如“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这是王驾写的《雨晴》。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除了变“蝶”为“蜂”、易“应”为“却”外,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变“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动情的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又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前两句写少妇经过精心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观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暗生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也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三、练数词

精心选择的数量词在诗人的笔下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庾信的《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人齐己的《早梅》诗中“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拜郑谷为“一字师”,这已经是我们熟知的故事了。根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为既然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得全诗平添了韵味。

四、炼虚词

虚词锤炼得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如果去掉虚词“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欧阳修《昼锦堂记》首句本为“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后来加上两个“而”字成为“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因此使文意大为增光。可见,虚词的恰当运用确能起到化凡为奇的作用。

五、其他词的炼字艺术

1.叠词。运用叠词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者起到强调作用。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2.拟声词。拟声词的运用能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李煜《浪淘沙》)。

3.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有时作定语,有时作主语或宾语。但作用是相同的,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要抓住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同时,要注意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红与绿道出了诗人感叹岁月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一份“带色的思绪”。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等。

清代诗人沈德潜说:“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由此我们便知“炼字”的本质在于“炼意”。从前文所引用的成功的炼字来看,他们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我们如何揣摩所炼之字的丰富的表现力?最终还得遵循前文所说的“因文识象,由象悟道”的鉴赏思路,联系意象、深入意境、体会感情。

猜你喜欢
炼字古典诗歌
让作文文采飞扬
谈古代诗歌鉴赏中的炼字
忧国忧民沉雄博大
小议高中语文的古典诗歌教学
真实、大众化
从近代英汉文言译诗的发展看古典诗歌革新的困境
小学古典诗歌选材示例
中职语文古典诗歌情境教学策略
巧解古典诗歌“景语”中的情感元素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