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文采飞扬

2017-06-17 19:55陈玲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炼字修辞诗文

陈玲

【摘 要】针对中学生作文文采缺失的普遍现象,本文从修辞、成语、诗文、炼字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训练建议,引导学生从形象美、凝练美、韵味美、准确美四个角度提升作文文采。

【关键词】文采提升 修辞 成语 诗文 炼字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116-02

语言的文采决定着作文的生命力。富有文采的语言,能在写景时绘声绘色,使山情水色而曲得其真(清·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一:“必使山情水性,因绘声绘色而曲得其真;务期天巧地灵,借人工人第而华传其妙。”);写事时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写人时惟妙惟肖,使人物跃然于纸上;论理时亦庄亦谐,令人叹服。总之,富有文采的作文语言,可以收到云霞满纸的效果,使人读后齿颊留香, 回味无穷。

可现实生活中,中学生作文却普遍存在着文采缺失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是信息化时代,智能产品的吸引以及兴趣的分散,导致学生的阅读量明显减少。没有阅读的支撑,就没有了积累与借鉴,没有源头活水的滋润,作文这道渠自然难以“清如许”;二是部分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练习时,不注重对语言文采进行相应的训练,以致学生的作文只有空架子,经不住细品与回看,缺乏文采、没有生命力的语言令人味同嚼蜡。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一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开展阅读指导;另一方面,在阅读积累的基础上注意就文采提升开展针对性训练,帮助学生有意识地提升作文语言的美感。

为此,本文将从修辞、成语、诗文、煉字四个方面谈一谈对学生作文文采提升训练的一些探索。

一、善用修辞塑造“形象美”

准确的修辞,能帮助文章增强表现力,使之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富有生命力。课标明确要求: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对修辞的作用品析与运用训练自小学就开始,所以修辞手法对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但要达到“善用”,广大中学生却仍需不断努力。在现实的教学中,就曾遇到了这样的例子:同样是要求运用修辞手法来对太阳(阳光)加以描写,有的学生这样描写:一早起来,推开窗户,发现太阳公公已经爬上了天空;而有的学生则是这样描写的:它们调皮地穿钻过绿叶的间隙,在窗台任性地撒了一地碎汞。同是用了修辞,但高下立判。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提升修辞运用能力时,在训练修辞使用的准确性的基础上还应注意其生动性及新颖性,教会学生不仅要用对修辞,更要善用修辞。如常用的比喻拟人修辞:比喻要贴切,形似更要神似;拟人要巧妙,拟态更要拟神。有了生动、准确体现事物特点的修辞,文章能更好地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做到“形象美”。

二、妙用成语增添“凝练美”

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智慧,积累了浩瀚的成语。一个个成语的背后,是一段段丰富的历史、是一个个血肉丰满的人物、是一则则充满智慧的启示。成语言简意赅的特性,能帮助我们作文语言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如一个学生在描写爷爷为自己削梨时这样写道:爷爷做事总是一震一震的,像一架松了的机器。他原本想帮我削个梨,拿起刀时却一把将我的衣袖划破了。爷爷若无其事地削完梨后从容不迫地递给我,我却不高兴。晚上睡不着觉,想找书看,却看见书房的台灯亮着,只见手脚笨拙的爷爷居然一针一线地在缝着划破的衣袖。

这里运用了两个成语把老人家故作镇定的样子刻画得极其准确到位,让人物一下鲜活起来,同时也为文章语言增添了“凝练美”。那如何增强学生使用成语的能力呢?一是强调对成语的理解与积累。可通过开展课前三分钟成语故事讲述、成语接龙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成语的积极性。二是在写作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用恰当的成语替换相应的语句。通过类似的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将成语与一般语句转换,从而在写作的过程中对成语“手到擒来”。

三、巧引诗文营造“韵味美”

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对一篇文章而言也是如此。我们中国被誉为“诗的国度”,历史上留下了很多文质兼美的诗文。这些包含前人智慧的诗文,往往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巧妙引用诗文不仅能增添文章韵味,而且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内容。一位同学在写自己青春期的烦恼时,这样写的:窗外淅淅沥沥的春雨,正如我心中不尽的愁绪。人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可为什么我却觉得自己的一腔愁绪,“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呢?这位小作者平时好读诗文,善于积累。其在写少年情怀之时,没有落入无病呻吟的窠臼,而是巧妙引用了辛弃疾和李煜写愁绪的经典诗句,自然贴切,使文章诗意顿生,韵味乍现,立脱平庸之感。 (下转第124页)

(上接第116页)

四、品词炼字铸就“准确美”

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词语,背后往往凝聚着作者诸多心血,若非妙手偶得,必是经过千锤百炼。唐代诗人皮日休曾说:“百炼成字,千炼为句”。品词炼字的过程,有时就像恋爱的过程,于茫茫的人海之中寻找最合适的、唯一的人。正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而终于寻得最贴切一词的那种惊喜之情应与“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无二吧。

品词炼字的前提是有词可品、可炼。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注意积累词汇,不断丰富词汇的储备。在摘抄、积累的过程中最好按不同的类型把词语、句子进行归类。分类积累既便于写作时的“快速搜索”,又利于在品词炼字时的斟酌、比对。在平时写作练习过程中,教师应提醒学生:同一篇文章中,相同意思的表达尽量换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以实现语言的丰富性;意思相近之处要注意结合语境认真琢磨,品析词语之间微妙的区别,最后选择最准确的字词,帮助作文语言呈现“准确美”。

总而言之,提升作文文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要勤于积累,坚持有针对性的练笔,作文语言面貌一定会焕然一新。

【参考文献】

[1]李仰臣.文采斐然惹人醉,妙语连珠动人心——例谈美化文章语言的技巧[J].好家长,2015(44)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炼字修辞诗文
走遍万水千山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叶诗文:成功的5个关键词
忧国忧民沉雄博大
可口可乐广告语修辞应用及其汉译分析
李白诗歌修辞与英译赏析
真实、大众化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炼字”
一字一词总关情
千金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