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否依然仰望星空?

2009-12-15 09:09马怡运
文物天地 2009年9期
关键词:王世襄王先生家具

马怡运

天才引导的进程

“一部好书能影响几代人”,这话在中国传统家具界具有现实意义。

“进入家具收藏界研读的书主要是王世襄先生的著作。”从事矿产和地产投资的吴文辉,困玉结识天津商学院教授赵世杰,2006年受命托管了赵世杰30多年收集的350余件明清家具,从爱玉人变为传统家具发烧友,其知识储备主要来源于著名学者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赏》《明式家具研究》等著作。东方四美居的邬涛还清楚地记得自己的第一本《明式家具珍赏》,“那是朝阳区工商所设立的第二年(即1988年),”勤快地走街串巷收购家具的邬涛得到了朋友赠送的《明式家具珍赏》,这部书后来被“翻烂了”。的确,《明式家具珍赏》自1985年12月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出版后的20多年来,被家具研究、收藏界人士尊为经典。

《明式家具珍赏》是商业运作的成功范例。这部书收录图片175张,以精美清晰的彩版为主,对每件明式家具逐一介绍、品评,极富欣赏性与艺术性,收藏界、学术界一时“洛阳纸贵”。1989年7月,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出版了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这是《明式家具珍赏》的姊妹篇,分文字卷和图版卷,系统阐述了明式家具的时代背景和制造地区、明式家具的种类和形式、明式家具的结构、明式家具的装饰、明式家具的用材、明式家具的年代鉴定及改制问题6个方面,近30万字。《明式家具研究》牢固确立了王世襄先生在学术界的地位。

回顾中国传统家具研究史,就会发现这是一个由天才引导的历史进程。出生于德国的古斯塔夫·艾克(OustavEcke,1896-1971,中文号锷风)是先驱者。艾克早年在德国、法国大学攻读美术史、哲学史,游学欧洲,在德国著名设计摇篮包豪斯学校任教。1923年应聘到初创的中国厦门大学任教,1928年又应约到北京清华大学任教,再到辅仁大学任西洋文学史系教授。艾克与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祯教授等交往颇多。在华期间,艾克遍游中国、朝鲜、日本名胜古迹,接触到中国古代艺术,并从事研究。上世纪30年代,艾克与时任协和医院建筑师的杨耀(1944年起任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1961年在建工部北京工业建筑设计院任职)将明式家具作为研究对象,他们挑选、购买明代家具,分类和结构类比,解剖家具的榫卯、拍照、测绘图纸等等。L944年出版的英文版《中国花梨家具图考》是明式家具研究的开山之作,收录122件家具实物,30余张测绘图纸,4张榫卯构造图纸。当时仅印刷200部(据称国内仔7本)。1962年Tuttle Publishing在香港中文大学授权下,重新影印了该书。1991年10月,在杨耀先生学牛陈增弼先生多方努力下,地震出版社出版了薛吟女士翻译的中文版,印数4500部。《中国花梨家具图考》分为文字,图版两大部分,详述了明式家具的箱形结构及其台式衍生物、轭架结构和同类的台式家具、板式结构、椅、圆角柜和有关的家具形式、方角柜、细木工家具的木料、五金配件、手工工艺。装饰——年代鉴定以及元代以后细木工家具的制作兴衰。

明式家具学科的开拓者杨耀先生(1902-1978)也著有一本《明式家具研究》,系其学生陈增弼将《中国明代室内装饰和家具》《我国民间的家具艺术》《我国家具发展简况》《中国家具的艺术地位和风格问题》四篇论文,和《漫谈建筑线脚》一文第三部分节录一起集结成书。杨耀先牛与艾克合作研究明代家具12年,《中国花梨图考》所绘图纸均出自杨耀先生之手。20世纪40年代,杨耀在论文里首先提出按使用功能对明式家具进行分类。在大量调查研究和亲身观察的基础上,他对中国细木工创造的众多精巧的榫卯进行了总结和命名。杨耀重视家具生产的工艺技术,家具结构、槔卯以及家具尺度与人体的关系,强调将家具作为古代物质文化的一部分加以研究和总结。在研究中,既注重家具的物质性,又注重总结家具造型美学的成就,开辟了研究明式家具的科学的道路。杨耀先生首次按科学投影的方法测量绘制了数十幅精致的明式家具结构图。《明式家具研究》就是杨耀先生多年研究的结晶,附有杨耀先生早期测绘的明式家具蓝图40余幅,为1979年重新绘制,原图大部分在文革期间佚失。所绘明式家具图纸有杌凳、春凳、靠背椅、圈椅、炕桌、三腿香几等近20个品种。杨耀先生将明式家具分为凳椅、几案、橱柜、床塌、台架,屏座六类,为后人所遵循、参考。

1929年生于美国纽约的安思远(R.H.Ellsworth)是西方艺术界公认的最具眼光和品位的古董商兼收藏家,总能开拓新的收藏领域并推介给博物馆和收藏界。1971年,美国蓝登书屋出版了他编写的《中国家具》这部介绍中国北方家具风格的重要文献,收录的例证均为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旅居中国的美国、北欧和德国人在北京地区收购的家具。遂在西方世界掀起一轮中国家具收藏热,此书成为西方收藏家指南及学者必备书。

作为杨耀先生学术研究的继承者和发展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陈增弼(1933-2008)先生在传播艾克和杨耀先生的学术成就、培养家具人才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陈先生1990年筹建了明式家具学会,2007年在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创建了中国家具学系,创造性地提出“中国家具学”这一专业学科称谓,把中国家具研究提高到学科建设的高度,将中国传统家具学习从个人爱好发展到学科性的系统学习,为中国传统家具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陈增弼先生撰写过《论汉代无桌》《汉、魏、晋小榻初论》《太师椅考》《马杌考》《千年古榻》《宁波宋椅研究》《明式家具类型与特征》《明式家具功能与造型》《释玫瑰椅》等重要论文,以及《中国建筑艺术史·家具篇》《红楼梦大辞典·家具篇》《中华艺术辞海·家具篇》《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藏明式家具》等著作,其学生整理中的四本学术遗著更对中国传统家具的研究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明清宫廷史大家、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朱家潘先生(1914-2003)也有一部专门讲述明清两代室内家具陈设的专著,即2004年12月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明清室内陈设》。朱家浯,字季黄,浙江萧山人,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第25代世孙,学识渊博,涉猎广泛。《明清室内陈设》是其呕心力作,引用的文献资料除了文人笔记、官修的史书、实录、会典、《国朝宫史》《日下旧闻考》以及内务府的陈设档案外,还引用了大量古代小说里有关家具陈设的记载,并配有精美图片。该书是研究古代家具与室内陈设必不可少的重要参考书。

诚然,囿于当时认知水平、信息来源的局限,这几本传统家具的巨著都有疏漏之处,但是这些并不影响其在中国传统家具研究领域里程碑式的地位。至

今,艾克、杨耀、安思远、王世襄、陈增弼、朱家潘及《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中国家具》《明式家具珍赏》《明式家具研究》等仍似天上的繁星一样,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一个人的影响力

一个人能影响、改变另一个人或一群人。

王世襄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严格意义上讲,王先生并没有正经八百地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但是他和他的《明式家具珍赏》《明式家具研究》却已“桃李满天下”。胡德生、张德祥、田家青、马未都这些活跃于中国传统家具研究收藏领域的风骚人物,均受益于王先生。

回想当年登门拜访王先生的经历,张德祥记忆犹新;“找王先生鉴定家具的人特别多。因此,王先生家门口写着:奉上级指示谢绝鉴定。1978年的一天,我拿着一对玫瑰椅第一次去拜访王先生。”此时王先生刚从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归来,着手编著《明式家具珍赏》。“文革”耗去了太多的岁月,已过花甲之年的王先生异常珍视时光。而家具设计专业出身并在北京市木材工业研究所任职的张德祥“正处于对家具痴迷的状态,顾不了脸色,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王先生求教。慢慢地王先生发现,我提的问题,都是经过认真思考后才提出的,是个真正的爱好者,不是商人。再加之我面善,于是接受了我,往来也愈发频繁。”在与王世襄先生的接触中,张德祥从单纯的喜欢传统家具,到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渐渐地,张德祥不满足于骑着自行车四九城地收购旧家具了,他对家具的传统工艺、流派、各代家具的特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王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文章言简意赅,文学功底深厚。这些都对我后来的研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1988年,张德祥与朋友发起组织中国古典家具研究会,会员包括王世襄、朱家酒、史树青等学术界前辈精英。“古典家具”一词是张德祥首次提出,将“古典”二字从音乐领域引入到家具行当。

也是在1978年,又一个年青人敲响了王先生的家门。“我以为王先生是那种只重理论、缺乏实践的专家,一见其人,我就知道王先生不是一般的人。”当时,对木料和明清家具天生具有特殊喜好和情感的田家青,在古玩圈里浸淫多年。自视有一定功力的田家青就想拜访拜访经常被人提及的王世襄,看看这个人到底有多高明。“传统家具行当里能知道历史上有关古典家具的俗语和俚语就已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了,王先生不仅都知道,还能讲明出处和解释。他列出近千条有关中国古代工艺的注释。他具备博物馆研究人员所有的素质,古文功底深厚,查文献之前先挑错。”在与王先生接触中,田家青发现对于一件古家具,王先生是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研究的,从格调品位来评价家具。“遇到王先生之后,我对于传统家具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从此走上了一条科学、严谨、系统的研究道路。王先生说古家具需要从三个方面来研究,即实物考察、文献调研、工艺技法相结合。这么多年,我一直按王先生所讲去做。这条路苦极了,但是这是正路。”田家青还和朋友一起组建了“凹凸斋”木工工艺研究室,设计和制作具有时代风格的传统家具。基于对传统家具的理解和修复实践活动,秉承“家具是承载思想的艺术品”的独特设计理念,田家青设计制作了具有时代风格的“明韵”家具系列(2002年之前作品)及“家青制器”家具系列(2002年之后作品)。

“我喜欢家具的时候很年轻,20多岁,那时候老去找王先生请教。”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告诉记者,“王先生是治学严谨的学者,他的书学术水平非常商,也纠正了早年艾克书里的一些错误。由于信息传递速度、信息量来源不一样,后代人纠正前代人的错误很正常。今天看来,安思远、王世襄的书中也有错误,但是不影响他们里程碑的荣誉。”三十多年来马未都一直坚持传统家具的收藏与研究,并在观复博物馆中设有专业度极高的家具馆,里面几乎包括了明清两代各式家具,非常难得。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展示古家具的博物馆极少,观复博物馆无疑走在了前面,对古家具文化的学习和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是否依然仰望星空

弹指一挥间。在读图时代,文章已不是“千古事”了,著书立说司空见惯,传统家具领域也不例外。只是,在收藏热潮背景下,有了更多市场色彩。这其中有多少是创新之作?当我们想要寻找经典著作的时候,是否依然仰望星空?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人一定会超越前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胡德生先生认为,“文化事业是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不能抬人牙慧,停滞不前。”作为博物馆工作者,胡德生坐冷板凳数十载,潜心研究宫廷家具,并求教于王世襄、朱家活等著名学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中国传统家具有着自己的见解。1992年6月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古代家具》,在书中胡德生总结了多年的实践经验,分述不同家具品种,依时代先后为序,详细叙述每一种家具品种的历史源流、流传演变。此后,胡德生还陆续出版了《中国古代家具与生活》《胡德生谈明清家具》《故宫博物院藏:明清宫廷家具大观》等著作。在《传统家具与传统观念》一文中,胡德生认为,作为社会物质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家具和人们朝夕相处,伴随人们同生共存,因而,家具不仅仅是供人们使用的生活必需品,也不只是匠技艺术的记录和表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家具的使用功能还体现着浓厚的民族思想观念、民族道德观念和民族的行为模式等。

张德祥戏称自己有北京人的惰性,勤于思考,却很少将想法付诸文字,属于典型的“述而不作”。1993年11月,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了一套文玩收藏生活丛书,其中的《张说木器》以问答形式,将张德祥的实践经验、理论知识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述给读者。张德祥从小生长在北京的方言区,语言中带有一种天然的古旧感和文物感,诫如《张说木器》的编者所言:“将来如果有人收藏语言,还得找张德祥。”因此在读《张说木器》时,读者和作者并设有距离感,似乎大家就是围坐在北京的四合院中,听老张说着木器行当里有趣的事。十多年前,张德祥撰写《元代家具的风格》,首次提出“元代家具”概念。近年,张德祥多次参加电视收藏栏目,弘扬中国传统家具文化。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教授胡文彦尝试从传统家具入手,挖掘,探究深层的文化内涵,1988年出版《中国历代家具》,1995年出版《中国家具鉴定与欣赏》等。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胡文彦,于淑岩合著的中国家具文化丛书,由《家具与佛教》《家具与百工》《家具与乐舞》《家具与文人》《家具与民俗》《家具与诗词》《家具与礼》《家具与社会》《家具与绘画》构成。在胡文彦看来,家具受每个时代社会环境和文化

环境的影响;明式家具风格的形成,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地域条件,以及一大批文人参与的结果。

田家青多年致力于传统家具研究,在家具结构、制作工艺及清代宫廷家具等方面造诣极深。1995年11月,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出版了田家青第一部家具著作《清代家具》,这是业界公认的清代家具研究领域开山之作;2001年7月,田家青的《明清家具集珍》(Notable Features of Main schools of Ming and Qing Furniture)中英双语版问世;2003年9月,文物出版社出版了田家青的《明清家具鉴赏与研究》,汇集田家青1988年以来发表的十篇论文,内容涵盖了明式家具评价和鉴赏,清代宫廷家具的起源、制作活动和工艺特征,明清家具收藏、明清家具修复,木工工具等。2006年1月,文物出版社出版《明韵-田家青设计家具作品集》,2008年1月出版英文版;2007年1月,文物出版社出版《紫檀缘:悦华轩藏清代家具与珍玩》。

2001年1月,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李宗山编著的《中国家具史图说》和《中国家具史图说(画册)》。《中国家具史图说》计八章,论述我国家具发展的概况,在中国家具史的分期基础上,对不同时期的家具按时代早晚分类介绍;在充分利用出土实物和文献、传世资料的同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主要家具的发展特征分析评述。王世襄先生为之撰写的序言中评价:“近几年高兴地看到有关家具史的著作已有若干种问世。就曾经过目的几种而言,以李宗山先生编写的《中国家具史图说》所收资料最为丰富。举凡传世实物,文献记载,图绘形象,考古发现,无不广收博采。涉及有关的面也较广,诸如建筑环境,民族生活、竹木髹漆、制作工具、金银错嵌、席毯织物等都兼收并蓄……”

香港收藏家叶承耀1991年在香港出版《楮檀室梦旅:攻玉山房藏明式黄花梨家具》。该书收录了其收藏的68件明式家具,是第一本私人明清家具收藏图录,开创收藏家出版私人藏品专集之先河。

“文学青年”出身的马未都,文字优美、通俗、流畅,是传统家具界的“另类”。马未都认为,艾克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起点很高,所以很长时间没有人超越他。安思远的《中国家具》在国际上影响非常大,但当时很多人不知道。再加上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珍赏》,这三本书都是里程碑式的著作。“这三个学者第一个是德国人,第二个是美国人,第三个是中国人。他们在中国古家具的研究上,拥有国际地位,影响很大。除此之外,关于古家具的书,没有一本能够超过李宗山先生的《中国家具史图说》,两本,一本文字,一本图。史料翔实,严谨丰富。他的判断、思路,我觉得都是顶级的,超越了前人。后来的书,都在学术上没有新观点,除了参考价值,没有学术价值。”马未都说。

2002年1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了马未都《中国古代门窗》,并荣获了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二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一等奖。不通电脑的马未部,写作一律手写,每写一部书,稿纸都是厚厚的一摞。与现在写文章动不动就“百度”“谷歌”东拼西凑的人相比,马未都对于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可见一斑。“我可能过一阵子会出一本家具方面的书,我写家具会另开一条思路,并且要让读者有阅读的快乐。”

2008年初,马未都登上央视“百家讲坛”说收藏。2008年3月,马未都在百家讲坛的内容成书出版,《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首印60万册,这可能相当于全部家具类图书之和。“不得不承认电视媒体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文物艺术品收藏是很小的圈子。我一直有个理论:精英创造,大众传播。家具文化领域是由小部分精英创造的,但是光创造出来没有用,你要通过这种大众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今年观复博物馆还将举办《座上宾——中国古代坐具展》,也是将明清两代各类椅具做了集中展示,这在古家具展览中也属首次。同时,紫禁城出版社还将出版马未都的《坐具的文明》。电视确实捧红了一批默默无闻的学者。通过他们的讲述,让之前那些晦涩的、象牙塔里的学问,变得更加通俗易懂。普通老百姓也开始关心历史、国学、收藏方面的知识。

“研究家具史必须与政治制度、生活习俗相关联,确定家具在中国物质文化史中的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育成认为,目前的传统家具研究尚处初级阶段,基本属资料整理性质,还需要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传统家具研究需要从事文献资料研究的学者和实物研究的专家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王世襄王先生家具
不速之客
京城第一“顽主”王世襄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一个字也不提
向日常生活敬:2018danishdesign MAKERS家具展
警惕提升信用卡额度的骗局
治学与生活
家具
见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