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襄

  • “头号玩家”王世襄
    绘/李 鹏◎ 王世襄在当代中国收藏界,有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名字叫王世襄。实际上,收藏只是他众多爱好中的一种。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若要为他冠一个头衔的话,恐怕“玩家”二字是最合适不过的了。玩还能玩成“家”?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爱玩又会玩的爷爷吧!一心只闻窗外事王世襄,1914 年生于北京,父亲是当时的外交官,母亲是一位擅长书画的才女。纵然生于书香门第,王世襄从小却不愿意好好念书,只喜欢玩。他都玩些什么呢?百年前的北京,在民间流行着一些娱乐活动,比如玩

    艺术启蒙 2023年10期2023-11-03

  • 王世襄的“风度”
    ☉樊国宾王世襄“锦灰堆”系列我翻阅过,其本人情况所知却不多,后经他唯一的私淑弟子田家青娓娓道来,甚是活泼生动。玩圈儿内自称“高手”者云,王世襄多面无表情地听,从不夸耀自矜。觉得不着调者,理都不理;对明白可教之人,三言两语便能点醒。此谓“真人不露相,高人不咋呼”。比如看画,跟欣赏京剧一样,真正懂京剧的行家是“听戏”,听味儿听名堂,侧坐在茶座上,偶尔看看舞台。王世襄的朋友也都是奇人、大家,所以有人当面恭维他是“收藏家”时,他连声“实不敢当”并非谦辞。王世襄很讨

    读者 2023年18期2023-09-21

  • “玩”到老的神仙眷侣
    舒著名文物专家王世襄,一生好玩,收藏成痴。他曾为国追回万件国宝,几乎以一己之力推动了明式家具的研究与收藏,被奉为传奇。人们都说,王世襄无论面对何种情况,对文物的赤子之心从未动摇,可是在他坚定不移的背后,是夫人袁荃猷的鼎力支持。是她,以自己的倾世才情,携手王世襄走过不凡的58年人生路,成就了一对羡煞旁人的神仙眷侣。相看俨然王世襄有“京城第一玩家”的称号。对于玩,他确实天赋异禀,据说,王世襄八岁便能“飞檐走壁,爬墙放鸽子。一根挂着红布条轰鸽子的竹竿上下翻飞,打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23年8期2023-09-07

  • “玩”到老的神仙眷侣
    舒著名文物专家王世襄,一生好玩,收藏成痴。他曾为国追回万件国宝,几乎以一己之力推动了明式家具的研究与收藏,被奉为传奇。人们都说,王世襄无论面对何种情况,对文物的赤子之心从未动摇,可是在他坚定不移的背后,是夫人袁荃猷的鼎力支持。是她,以自己的倾世才情,携手王世襄走过不凡的58 年人生路,成就了一对羡煞旁人的神仙眷侣。相看俨然王世襄有“京城第一玩家”的称号。对于玩,他确实天赋异禀,据说,王世襄八岁便能“飞檐走壁,爬墙放鸽子。一根挂着红布条轰鸽子的竹竿上下翻飞,

    恋爱婚姻家庭 2023年24期2023-09-06

  • “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的传奇人生
    王新同王世襄89岁时,荷兰王子约翰·佛利苏专程到北京,为他颁发了“克劳斯亲王奖最高荣誉奖” ,及十万欧元的奖金;他凭一己之力,填补了中国人研究明式家具的空白,被称为是继郭沫若的青铜器、沈从文的服装史之后,中国古代文化研究“第三大里程碑”;就连“老顽童”黄永玉,都从心眼里佩服他,称他是百年罕见的奇才。出身官宦世家,曾从日本追回大批被劫文物提起王世襄,很多人都说他一生好玩,收藏成痴。他从小玩蟋蟀、养大鹰、训鸽子、刻葫芦,但却门门都玩出了学问。王世襄1914年生

    北京纪事 2023年5期2023-05-24

  • 王世襄:人到老年讲『六心』
    著名学者王世襄先生生于1914年,以95 岁高龄辞世,他的长寿得益于他是一个会生活的人。 王老爱好广泛, 并从中领略和感受了生活中的诸多乐趣, 也正是由于对这些爱好的追求,他养成了一副好身板。谈到养生秘诀,王世襄认为,人到老年,性情、心理都会随着年龄的变更而有所变化, 要使自己拥有良好心态,性情、心理是很重要的,大致可归为“六心”:常言说:“笑一笑, 十年少。”人要乐观,物质生活要知足,不去做毫无意义的妄想和给自己增添烦恼的攀比。“老来俏”会使老人乐于接受

    恋爱婚姻家庭 2022年21期2022-08-05

  • “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和袁荃猷生死永相匹
    时间,大家对于王世襄先生的评价,是“京城第一玩家”。对于玩,王先生确实做到了天赋异禀,据说,他八岁便能“飞檐走壁,爬墙放鸽子”。玩虽玩,其实学问没耽误。王世襄进燕京大学,开始读的是医学,结果主课门门不及格,幸好选修课分数高,于是转到文学院国文系。1941年,王世襄拿到了硕士学位。 袁荃猷就是在这时进入王世襄的生活的。袁荃猷入燕大,学的是教育学,毕业论文是编写一本中小学国画教材。她去找教育系系主任周学章,周先生就推荐她去找王世襄,请他来做小学妹的“论文导师”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22期2022-06-09

  • 王世襄不摆谱
    便特意上门请教王世襄,想参考文物鉴赏家和收藏家王世襄家餐具的定制要求和标准。得知来意后,王世襄对他说:“我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东西。我平时用的瓷器和日用器皿都是在街上杂货店买的大路货,不仅不讲究,连现在一个讲究点儿的成套家用细路瓷器都比不上。”那人听后半信半疑,提出要做一次实地“考察”,王世襄爽快地答应了。一番“考察”下来,那人得出结论:“和我之前的想象完全相反,日常生活中的王先生非常简朴,怎么简单方便,怎么环保好用,就怎么来,甚至有些凑合。”外国有位中国艺术

    做人与处世 2022年11期2022-05-30

  • 《明式家具珍赏》与两位大师
    方继孝王世襄的专著中,费时最长,用力最多,影响最大的是《明式家具研究》和《明式家具珍赏》两书。这两书“首先脱稿的是用了二三十年才写成的近30多万字、有700多幅图的《明式家具研究》,而《明式家具珍赏》则是应香港三联书店之请,从前一稿中摘录出部分内容,把可以拍到彩色照片的实物收入图版编著成册的。(《明式家具研究》序朱家溍1988年夏)不得不提起的一个人据王世襄说《明式家具珍赏》图录中有38幅,是承蒙赵萝蕤先生允许用陈梦家先生旧藏拍成的。那个时候,陈梦家所藏的

    北京纪事 2021年11期2021-11-14

  • 陈梦家与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缘
    君日记陈梦家与王世襄,两位大家年龄相仿,经历不同,却成为了终身挚友。二人结缘于明式家具,而王世襄在明式家具研究上的造诣,亦得益于陈梦家的“引领”。这背后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友谊?今年恰逢陈梦家诞辰110周年,新近出版的《陈梦家和他的朋友们》一书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史料。本书作者、名人手迹收藏家方继孝与王世襄是忘年交。王世襄生前一直念念不忘此书,并题写了书名。历时多年,陈梦家一生及其交往密切的朋友圈才透过这部书“公之于众”。“一位早已成名的新诗人,一头又扎进了甲

    中国收藏 2021年10期2021-10-14

  • 珍贵信札唤醒一场重要展览
    见翁万戈先生和王世襄先生往来书信20多通。其中,19通是翁万戈致王世襄书信,另外5通王世襄致翁万戈书信大多是寄信者自留底稿。这批书信资料写于1982年至1998年间,长达16年之久,且内容丰富,大多是探讨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涉猎较广。一拍即合办展览众所周知,文博大家王世襄先生出身名门望族。除了收藏和研究明式家具,他涉猎很广,包括音乐、漆器、书画、烹饪、竹刻等方面都著述颇丰。翁万戈先生是翁同龢的五世孙,毕生守护翁氏家族六代收藏的古书画和宋元以来的珍稀古籍善本

    中国收藏 2021年9期2021-09-13

  • 跟着大师找乐子
    师启功、大学者王世襄的人生活法讲给他们听。这不是灌心灵鸡汤,因为人生确实可以做到那样举重若轻的逍遥。启功活了93岁,他一生无儿无女,早在生前,他就把卖字画和其他所得的200多万元人民币全部捐给了执教的北京师范大学,自己却住在简陋狭小的房子里。启功老人去世以后,留下了满满一柜子遗物,大家以为留下的是一些珍贵的字画文物古董。等柜子一打开,人们傻眼了,那是一柜子儿童玩具。原来,老人生前最喜欢的事,就是玩儿童玩具。与玩具在一起的日子,启功老人的一颗童心永远跳动着。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29期2021-08-26

  • 袁荃猷:淡泊谦恭的闺秀教养
    人吧,研究院的王世襄。”当时,王世襄不住在学校,住在西门外的土家花园。袁荃猷拿了系主任的介绍信就去找了王世襄。讲明来意,王世襄也就毫不推辞。后来,王世襄真的给开了几页“单子”,袁荃猷的论文便是按照这一“指导”写出来的。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燕京大学被日本人封校。王世襄的父亲担心儿子留在北平会被日本人逼着担任伪职,于是让他去重庆。王世襄临行前,与袁荃猷话别。袁荃猷见到他时,有些惊讶,王世襄竟双手端着一盆太平花,递给她说:“这是家里养的,帮忙浇浇水

    藏书报 2021年8期2021-05-30

  • 童心未泯
    聚会,黄苗子、王世襄几个人正聊天,这时范用走了过来。范用拄着拐杖,说前两天摔了一跤。大家問怎么摔的,他说,他突然发现家里养的金鱼,有两条不停地追来追去,他不懂,害怕后面这条要吃前面那条。他好奇地盯着观察,一不小心,脚下一滑,便摔了一跤。但他非常认真地说:“真是奇怪,它们干吗要追来追去?真奇怪!”黄苗子指指王世襄说:“专家在这里。”“你说,是为什么?”范用扯扯王世襄的衣服问。王世襄慢条斯理地回答道:“那是金鱼在产卵。”王世襄话音一落,大家发出一阵大笑。只有范

    做人与处世 2021年24期2021-03-23

  • 文物专家王世襄 ——填补古代家具学术研究空白的人
    故著名文物专家王世襄老人的著作《明式家具珍赏》就是这样的作品。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有关考工、工艺的书很少,阐述制作、技法的书更是屈指可数。像专讲建筑工程的《营造法式》和专讲髹漆工艺的《髹饰录》,在传世的图书中是非常罕见的。该书出版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笔者捧读《明式家具珍赏》一书时,由衷地感到折服。这是经过“十年浩劫”之后,王世襄同志以不届不挠的精神写出的中国人第一部有关古代家具的专书,填补了中国几十年来学术上的空白。有了这部书,我们寻找明代家具的资料,

    云南档案 2020年9期2020-12-05

  • 一个字也不提
    鉴赏家、收藏家王世襄的夫人。虽然两人在不同的领域工作,但如果没有袁荃猷的支持与付出,王世襄也不可能成功。有一次,作家李辉采访王世襄和袁荃猷,采访过后,将文字整理好请夫妇俩过目。袁荃猷看完后,将上面一大段涉及她的文字画去,还写了几个大字:“请不要写这些!”李辉去他们家取校样时,袁荃猷又大声对他说:“你写王世襄,何必把我拉上!”王世襄也在一页校样上写道:“袁荃猷不喜欢被人提起,尤其是在讲我的文章中讲到她。不妨一切从简。”既然如此,李辉也只好按照夫妇俩的意见办。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0年8期2020-08-17

  • 王世襄与芳嘉园小院
    □郁 风听说王世襄要来港主持香港中文大学主办的明式家具展览开幕式,不禁令我怀念起我们一同住了20多年的北京芳嘉园小院。他和袁荃猷夫妇二人至今仍住在那里,就是为了他的宝贝。因为那些明代家具太大太多,无法搬入有现代设备的居民楼。到了冬天,他们就要在屋檐下储备大批煤饼和木柴,安装火炉烟囱,每天弄火炉,一手煤黑。自从香港三联书店出版了他那8开大本豪华版的《明式家具珍赏》以后,海外学术界才知道他是这方面几乎唯一的专家。一些对此有兴趣的朋友和收藏家,只要到北京都会去拜

    老年教育 2020年7期2020-07-13

  • 吃主儿”王世襄
    巨匠、收藏大家王世襄先生之手。王世襄出身仕宦之家,高祖王庆云曾任两广总督、工部尚书。祖父王仁东曾任内阁中书,伯祖王仁堪为清光绪三年状元,是梁启超的老师。父亲王继曾是外交使节,一度担任军机大臣张之洞的秘书,清亡后在北洋政府担任过国务院秘书长。母亲金章是画家,大舅金北楼是当时画界领袖人物,创立了中国画学研究会。这种身世背景,为王世襄后来成为“京城第一玩家”打下了基础。君子近庖,自古有之,何况像王世襄这般的奇士怪杰,喜好哪一种门类,就能玩得精通,甚至玩出些人生道

    同舟共进 2020年3期2020-06-08

  • “玩家”王世襄
    想,直接回答:王世襄!01中国盛产垮掉的哥,京城盛产牛逼的爷,1914年,王世襄出生。父亲王继曾是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长,母亲金章是著名花鸟画家。大舅金北楼是画坛领袖,二舅金东溪、四舅金西厓都是竹刻大师。祖父王仁东是工部尚书,伯祖王仁堪是光绪三年的状元。他们家是文星辈出,名门之后的王世襄,早早就被家人摁进私塾,但平生不爱学习,只图一个“玩”字。自幼年起,王世襄爱养鸽子,一养就是一生,少年时,常手持长杆在房顶上跑,训练鸽子的反应能力。母亲在房底一看,吓得脸都白

    青年文学家 2020年4期2020-03-23

  • 畅快
    纠缠,京城玩家王世襄的衣裳也曾被汗水、露水打湿。他在京城郊外捉蛐蛐,从早上开始,直到下午也不觉得饿。王世襄那时年纪已不饶人,他捉虫子不与年轻人争,而是跟在后面,趴在高粱地里。地里又闷又潮,草帽、小褂、裤子都是湿的,却依然兴致不减。小东西也不轻易束手就擒,它要躲闪,又撩拨你,在草叶深处鸣叫。虫鸣打湿一身。这个人在秋天的夜晚回家,头发沾露,薄衣微湿,步履轻松,虫鸣像微凉的雨点溅在他身上,每一个毛孔都是畅快的。一个人能听到虫鸣声,说明这个人距江湖近,离庙堂远。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9年35期2019-12-26

  • 虫鸣打湿一身
    纠缠,京城玩家王世襄的衣裳也曾被汗水、露水打湿。他在京城郊外捉蛐蛐,从早上开始,直到下午也不觉得饿。王世襄那时年纪已不饶人,他捉虫子不与年轻人争,而是跟在后面,趴在高粱地里。地里又闷又潮,草帽、小褂、裤子都是湿的,却依然兴致不减。小东西也不轻易束手就擒,它要躲閃,又撩拨你,在草叶深处鸣叫。虫鸣打湿一身。这个人在秋天的夜晚回家,头发沾露,薄衣微湿,步履轻松,虫鸣像微凉的雨点溅在他身上,每一个毛孔都是畅快的。一个人能听到虫鸣声,说明这个人距江湖近,离庙堂远。

    文苑·经典美文 2019年8期2019-08-06

  • 永远的王世襄
    吟方1943年王世襄去见傅斯年,表达想进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工作的愿望,傅斯年得知王世襄是燕京大学的毕业生,断然拒绝:“燕京大学毕业的学生,根本不配到我们史研所!”后来是梁思成接纳了王世襄,从此王世襄成了李庄中国营造学社的一员。60年后《收藏家》杂志的一个作者、四川文博界的一个年轻人在四川档案馆收集材料时,意外发现当年王世襄写给学者郑德昆的一件残信,这封字迹工整的信,有一部分内容也与寻找工作有关。推测王世襄当年为求职,类似的信写过不止一封,到现在我们见到的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9年4期2019-07-31

  • 养 小
    姜米、蒜米。”王世襄也喜欢做菜。他从前在京城经常骑辆破自行车,车后架上绑着大小锅具,到朋友家中去做菜。“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澜,被人问起人生观,想也没想,便答:“吃吃喝喝咯,快乐咯,自己活得一天比一天更好,希望今天活得比昨天更好,明天活得比今天更好。”蔡澜的大吃大喝,算得上是一种“养小”的态度,这在当下,从另一个角度看,也算是热爱美食,热爱生活,对生命的一种尊重。汪、王、蔡,仨老头儿,一台戏,说来说去,其实都喜爱“养小”。“養小”养的是小闲情、真品位。我

    意林·作文素材 2019年9期2019-06-26

  • 热爱是最大的价值
    捧。譬如大藏家王世襄,就是市场上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令无数后辈藏家顶礼膜拜并心动不已。2003年,王世襄的收藏第一次出现在市场上——一把唐代“大圣遗音”伏羲式琴以891万元高价成交,创下当时古琴拍卖的世界纪录。8年后的2011年,这把琴再次出现在拍场上,而这一次的成交价竟然高达1.15亿元。作为小众藏品,这样的成绩几乎令所有人惊叹不已。其本身的价值自然不言而喻,而“王世襄”的名头显然也在其中起到不小作用。王世襄是20世纪中国最受人敬仰的大玩家之一。其收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9年5期2019-05-28

  • 王世襄:会玩的人才能过好一生
    想,直接回答:王世襄!文物专家王世襄究竟有什么值得马爷敬佩呢?答案是:会玩。一1914年,王世襄出生在北京一个文星辈出的家庭:祖父当过工部尚书,父亲曾是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长,母亲是著名花鸟画家,大舅是画坛领袖,二舅、四舅都是竹刻大师……于是,名门之后的王世襄早早就被家人摁进私塾,但他平生不爱学习,只图一个“玩”字。自幼年起,王世襄就爱养鸽子,一养就是一生,少年时的他常常手持长杆在房顶上跑,训练鸽子的反应能力。母亲在房底一看,吓得脸都白了,王世襄却一点儿也不

    百家讲坛 2019年1期2019-05-09

  • 永远的王世襄
    京)1943年王世襄去见傅斯年,表达想进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工作的愿望,傅斯年得知王世襄是燕京大学的毕业生,断然拒绝:“燕京大学毕业的学生,根本不配到我们史研所!”后来是梁思成接纳了王世襄,从此王世襄成了李庄中国营造学社的一员。60年后《收藏家》杂志的一个作者、四川文博界的一个年轻人在四川档案馆收集材料时,意外发现当年王世襄写给学者郑德昆的一件残信,这封字迹工整的信,有一部分内容也与寻找工作有关。推测王世襄当年为求职,类似的信写过不止一封,到现在我们见到的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9年4期2019-01-14

  • 虫鸣打湿一身
    纠缠,京城玩家王世襄的衣裳也曾被汗水、露水打湿。他在京城郊外捉蛐蛐,从早上开始,直到下午也不觉得饿。王世襄那时年纪也不饶人,他捉虫子不与年轻人争,而是跟在后面,趴在高粱地里,地里又闷又潮,头上的汗珠子黄豆粒似的滚下来,草帽、小褂、裤子都是湿的,却依然兴致不减。小东西也不轻易束手就擒,它要躲闪,又撩拨你,在草叶深处鸣叫。虫鸣打湿一身。这个人在秋天的夜晚回家,头发沾露,薄衣微湿,步履轻松,虫鸣像微凉的雨点溅在他身上,每一个毛孔都是畅快的。一个人能听到虫鸣声,说

    读者 2019年1期2019-01-13

  • 《刻竹小言》是怎么诞生的
    术研究所上班的王世襄收到了一封来自上海的信函。那是已多年未通音讯的四舅金西厓给他的回信。此后两人鱼雁往来,互通信息,于是就有了这批信札,也有了《刻竹小言》诞生的故事。改行竟成大师提起《刻竹小言》,学界皆知是金西厓、王世襄合作的经典之作,自上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好评如潮,被誉为“对竹雕作出最全面研究之作”。金西厓(1890年至1979年),名绍坊,字季言,号西厓。以号行。浙江湖州南浔人。我国近现代竹刻艺术史上继往开来的竹刻艺术大师,著名学者启功称赞“于五百

    中国收藏 2018年7期2018-12-28

  • 敝帚之约,生死相匹
    然25岁之前,王世襄不知人間疾苦。他的父亲是民国外交家,母亲是著名画家。他自幼贪玩,是远近闻名的“少年玩家”,考入燕京大学后仍是玩心不改。1939年春天,他的母亲突然去世,他幡然悔悟,洗心革面潜心苦读。为了纪念母亲,他把《中国画论研究》作为论文选题。一天,一个娴静的女孩拿着一封介绍信来找他——她是燕京大学教育系的学生袁荃猷,毕业论文是编写一本中小学国画教材,因导师中无人对美术有研究,系主任便请正在研究中国画的王世襄来指导。初见,他不禁眼前一亮,她端庄秀丽、

    37°女人 2018年11期2018-11-09

  • 敝帚之约,生死相匹
    然25岁之前,王世襄不知人间疾苦。他的父亲是民国时期的外交家,母亲是著名的鱼藻画家。他自幼接受中西教育,白天学英文,晚上学诗词歌赋。课余,他常跟着清朝八旗玩家熬鹰猎兔驯狗捉獾,是远近闻名的“少年玩家”。凭着私塾功底、家学熏陶考入燕京大学后,他仍然玩心不改,上课揣着蝈蝈,下课臂上架鹰,被老师称为“未知数”。1939年春天,王世襄的母亲突然去世,他幡然悔悟,洗心革面,潜心苦读。为了纪念母亲,他把《中国画论研究》作为论文选题。一天,一个娴静的女孩拿着一封介绍信来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18年11期2018-10-21

  • 亦师亦友——张伯驹与王世襄
    “偭松居”主人王世襄斡旋购得的。古琴龙池内,左右刻有楷书腹款“大唐贞观五年雷击良材,雷霄监制百衲”十六字。琴音松古、清脆,无论是琴面的漆色、蛇腹断纹、音响效果都为上品。该琴流传有绪,入藏后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是吉林省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当时的收藏经过有信札为证:“世襄兄:来函拜悉!琴事已经评委会决定,今日又特提出增为一千元正数,然兄仍不免吃亏。只有代馆感谢而已!脂砚已交吉林省博物馆(属馆有),展览时由馆中派人与《楝亭夜话图》一并送去。纪念会在何时开?上品何

    文物天地 2018年4期2018-09-28

  • 美食家互通有无
    4年周绍良致函王世襄,询“桃仁丝瓜”的做法,王详解此味,谓:“‘桃仁丝瓜一味,十分简单,只是核桃炒丝瓜而已。但选料颇严格:一、丝瓜必须嫩,刮去皮,切斜刀块,不宜太大。入锅几颠即出,不宜多出水。二、核桃有关节令。复日尚长在树上,取下去外层绿肉,壳已形成,但未长实,剥出仁来,去仁上绿皮,仁呈白色,很嫩。过此时期,便不相宜。丝瓜下锅后,再下核桃仁,少顷即出锅。不宜加高汤,因此菜汤汁以少为宜,可放白糖、盐、味精、黄酒少许。此味嫩而清白漂亮。”因食材夏天上市,王世襄

    读者 2018年16期2018-07-31

  • 再说王世襄版权纠纷案
    祝晓风一按照王世襄自己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在出版《明式家具研究》和《明式家具珍赏》的过程中,在出版社转让这两本书版权这件事上,他是吃了亏的。到晚年,他也一直这么认为。而且,他一直想把这口气吐出来,直到2002年。那一年,王世襄88岁。2002年4月,周林给我打电话,说王世襄先生的一位学生找到他,这位田家青先生受王先生之托,想找个人给王先生写这篇文章。我没犹豫就答应了。王世襄对古代家具、特别是明式家具的收藏与研究,早于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当时,他

    书摘 2018年3期2018-07-07

  • 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的版权公案
    三联与文物社和王世襄先生的合作,我无缘参与,但是我因近年来的工作关系,应该算是一个知情者,特别是1990年代中期以后,王世襄与香港三联有关《明式家具研究》和《明式家具珍赏》两书的后续合作以及最后终止合作,都是我直接经手的。所以我也可以算是这场公案的重要见证人。”李昕北京三联书店前总编辑一1985年8月,大型图册《明式家具珍赏》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它的编著者、著名文物专家王世襄先生亲赴香港参加新书首发式,一时引起轰动。这是中国人有关明式家具的著作第一次呈现在

    南方周末 2018-05-032018-05-03

  • 研物立志 玩物成家
    者也”。他就是王世襄,他所抱持的生活态度、拥有的生活情趣,更是如今这个时代的稀缺品。消失的芳嘉园胡同东城区南小街路东,新鲜胡同以南,有一片芳嘉园小区。20年前,这里还叫芳嘉园胡同,灰墙、黑瓦、石阶。1965年以前,芳嘉园胡同里的门牌号都是从中间向两边排序,正中间的清代王府桂公府是1号,往西是2号,往东则是3号。一个世纪以来,胡同里宅院的住户不知换了多少,唯有3号,王世襄家三代人守了80多年。谈起诸多玩好,王世襄曾如数家珍:“十来岁时我开始养鸽子。接着养蛐蛐

    时尚北京 2018年1期2018-01-22

  • 家具传奇共劫波
    方继孝王世襄,字畅安,出生于一九一四年五月。他比陈梦家小三岁。虽 然他们的年龄相仿,但经历不同。陈梦家出生于一个基督徒家庭,王世 襄生在官宦之家,只是个普普通通的高中生。一九三四年,王世襄高中 毕业后进入燕京大学就读,此时,已是闻名遐迩的新月派诗人的陈梦家 也来到燕京大学,攻读容庚教授古文字学的研究生。两年后,王世襄仍 在燕京大学文学院读本科,陈梦家则研究生毕业留校当了教师。同年, 陈梦家和赵萝蕤结婚,住的房子是王世襄家在燕京大学附近的园子。从 此,王世襄

    读书 2018年1期2018-01-18

  • 因书得楼
    得楼◎ 田家青王世襄先生前往馥园吃饭,进门见到四张明式官帽椅——正是《明式家具珍赏》封面上的物件。馥园里面布置得小巧精致,几乎全是书中的家具,里面的服务员也都是一例的明式服装。待散席将行之时,一位穿着水红大襟袄的女人冲下楼来,握住王先生的手不放,说她一共买了三本书,留一本,拆了两本,撕下单页交给工匠,作为图样。“有了你这本书,才有了这栋楼!”她激动地说此时又有一位矮胖的壮汉冲下楼,对师母又握手又拍肩,口口声声唤阿婆,又塞过来一张名片,闹了一阵儿才离去。旁边

    爱你 2017年14期2017-11-14

  • 燕园初识,志同道合
    张建智一王世襄老曾一再言:“我的一生过得很幸福,因有荃荃相伴!”王世襄的夫人袁荃猷,生于1920年9月20日,祖父名袁大啟,父亲袁表森,母徐序云,其祖籍属江苏松江(今属上海)。荃猷自小丧母,父亲续弦后又生子,共有兄和姐妹五人,四女一男,兄名桓猷,也是燕京大学毕业,尔后,留学美国,定居纽约。袁荃猷自小在祖父母身边长大。祖父曾任东北奉天中国银行行长,外公是北洋军阀徐世昌的五弟。在北京的袁家,也是有数的人家。她的童年,在官宦之家与书香门第中度过,可谓与王世襄有同

    中外书摘 2017年5期2017-05-13

  • 《明式家具研究》
    袁荃猷 制图/王世襄 明式家具的“圣經”仿古家具在很多家具城都有,但经营方式很不适宜现代生活,阴沉沉的透着压抑,好像真的把自己做成了衰落的腐朽。研究明式家具的意义也远远超出对具体器物及其艺术性的鉴赏范畴,明式家具的文人气质和艺术品位对我们多年来匮乏美育的社会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教材,让人们看到中国文化不只是雕龙画凤的宫廷气象、花花绿绿的“唐人街”装饰。二十世纪后期,明清家具的艺术和商业价值都走向一个高峰,并登上艺术品的殿堂。这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王世襄先生两

    优雅 2017年5期2017-05-08

  • 大器晚成的“差等生”:京城最大的“玩家”王世襄
    曾是故宫人。”王世襄(1914—2009),號畅安,北京人,祖籍福建省福州市。著名收藏家、文物鉴赏家、学者。他使市井的“雕虫小技”登上了“大雅之堂”。他不但能玩,也能写。他玩物并研物,他玩出了文化,玩出了一门“世纪绝学”,他被称为“京城第一玩家”。2003年12月3日,王世襄从专门来华的荷兰王国约翰·佛利苏王子手中,接过旨在鼓励全球艺术家和思想家进行交流的荷兰克劳斯亲王最高荣誉奖,从而成为获得该奖的第一位中国人。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6年38期2017-04-13

  • 点滴见人生3
    这样评价老友:王世襄先生的“玩物”非“玩物”,而是“研物”,他不但不丧志,反而立志。他将古今典籍、前辈耆献和自己几十年辛苦实践的研究成果相印证,写出了《髹饰录解说》《明式家具研究》《北京鸽哨》《锦灰堆》等著作。王世襄先生生前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如连玩都玩不好,还可能把工作干好吗?!”其实,许多被人看作是玩的东西,在王世襄眼里都是艰苦的学问。他曾说:人生价值不在据有事物,而在观察赏析,有所发现,使之上升成为知识,有助文化研究与发展。为祖国追讨回大量文物200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6年38期2017-04-13

  • 玩家王世襄的嘴上功夫
    /一川烟雨玩家王世襄的嘴上功夫文/一川烟雨王世襄,号畅安,著名收藏家、文物鉴赏家、学者。他玩的东西五花八门,粗算就有蟋蟀、鸽子、烹饪、火绘、漆器、竹刻、明式家具等,使井市的“雕虫小技”登上了“大雅之堂”。他玩物并研物,玩出了文化,玩出了一门“世纪绝学”,他被称为“京城第一玩家”。文人学庖是一种雅士之乐,自古而今,这种自寻其乐的美食名家一脉相承。善吃做、善品评,是王世襄在美食方面的另一半“绝学”。烹调圣手玩的背后,是一颗真诚喜爱的心。比如对蛐蛐,他动情地说:

    北方人 2016年20期2016-11-15

  • 玩出来的“大家”
    或是固定模式。王世襄和傅雷就代表了两个较为极端的个案乃至类型。傅雷自己成就很高,中国传统文化的底子也很厚,不说别的,一代宗师黄宾虹就是傅雷发现的,并且一手将其捧红。傅雷对孩子的严格是出了名的,傅雷不在家,傅聪傅敏兄弟两人发了疯地乱跑,常常惹出事来,傅雷回来就是一顿暴打。通过《傅雷家书》,我们看到的是一位事无巨细、处处关怀的父亲。现在大多数家长基本走的就是这个路子,只是我们的修养、学识都不及傅雷而已。傅聪还算争气,成了名噪一时的钢琴家。这个路数也不能说不可取

    祝你幸福·最家长 2016年7期2016-05-14

  • 芳嘉园旧事
    洪流中。即便是王世襄,也没能将之留住紫禁城以东约两公里,东城区南小街路东,新鲜胡同以南,有一大片陈旧斑驳的六层板楼,这里就是芳嘉园小区。20年前,这里还叫芳嘉园胡同,灰墙、黑瓦、石阶。不像现在,密密麻麻的楼群间稀稀落落的行道树,过去都是树比房高,爬梁上树的娃娃更高。“王世襄小时候,这一片的房顶都是踩遍了的。”老住户、黄苗子之子黄大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60年代以前,胡同里的门牌号都是从中间向两边排序,正中间的清代王府桂公府是1号,往西是2号,往东则是3号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12期2016-04-20

  • 王世襄焖葱
    存]汪曾祺曾写王世襄焖葱的故事:“学人中有不少是会自己做菜的。但都只能做一两个拿手小菜。学人中真正精于烹调的,据我所知,当推北京王世襄。世襄以此为一乐。据说有时朋友请他上家里做几个菜,主料,配料,酱油,黄酒……都是自己带去。听黄永玉说,有一次有几个朋友在一家会餐,规定每人备料表演一个菜。王世襄来了,提了一捆葱。他做了一个菜,焖葱。结果把其他所有的菜压下去了。此事不知是否可靠。如不可靠,当由黄永玉负责!”此节神似武侠小说。做菜之中似亦有白菜豆腐为最难一说,平

    文苑 2015年6期2015-08-10

  • 大拙至美
    备料做一个菜。王世襄来了,提了一捆葱。他做了一个菜——焖葱。结果把所有的菜全压下去了。”汪曾祺是美食大家,他对王世襄推崇备至,评价为:“学人中真正精于烹调的,据我所知,当推北京王世襄。”读到此节,心向往之。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席间各位也是见多识广,王世襄能用最简单、最常见的食材独领风骚,平淡之中更显厨神本色。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位孔大圣人将追求食物之精美当作了生存大义,为后世子孙开了一个错误的先河。还有个叫易牙的坊间走卒,本

    党员文摘 2015年4期2015-05-30

  • 美食元老王世襄:自然,自在
    更有意思,这是王世襄美食哲学中重要的信条之一。糟香思故乡王世襄是民国最后一位离世的美食元老,被称为当代京城著名学者型的烹坛圣手。王世襄,字畅安,1914年生于北京,祖籍是福州,2009年去世时享年96岁。他是当代最著名的文物收藏家和鉴赏家。王老兴趣十分广泛,他喜爱古诗词,也曾专研于音乐、绘画、家具、竹刻等各个领域,著有《锦灰堆》。在传统文化里,文人学庖算是一种雅士之乐。王老在美食领域的名气和他在明式家具、鸽哨、竹刻、蛐蛐儿罐等各种民俗领域的名气一样为世间称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5年4期2015-05-14

  • “畅安论坛”暨《奇士王世襄》首发式举办
    论坛”暨《奇士王世襄》首发式,在国际图书博览会上隆重举行。在中国文化史上百年难得一见、但又不能不见的一代奇士王世襄,在世人惯常认知中就是一位“玩家”、一位在京城乃至中国都响当当的“大玩家”。座谈会上,谢辰生、耿宝昌、杨乃济、舒乙、罗杨等诸多文化学术界名流相聚一堂,追思与王世襄先生生前交往的逸闻趣事,并与现场观众进行开放式互动交流,畅谈一代奇士生前那些足以安放人们心灵的文化轶事,高度认同他独特的治学门径与传奇的人生经历,也充分肯定了他在金石、书画、雕塑、建筑

    出版参考 2014年18期2014-10-30

  • 不冤不乐
    王世襄喜欢说一句北京老话:“不冤不乐。”什么意思呢?就是为了自己的喜悦爱好,简直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没罪找罪受。比如,王世襄家里收藏了近百件明式家具,不仅挤得没有插脚的空,还得每年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做保养,累得不得了;比如王世襄驯大鹰,“熬鹰”是重要一环,六七夜不能睡觉,右臂架着鹰满大街溜达,到茶馆与同道神聊完,再接着溜,直到天亮之后有人接班为止。而其他如漆器、竹刻、古琴、烹饪、养蛐蛐儿、种葫芦、驯獾狗等种种,王世襄都如此“不冤不乐”地玩着。常人是难以理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4年11期2014-10-28

  • 大拙至美
    备料做一个菜。王世襄来了,提了一捆葱。他做了一个菜——焖葱,结果把所有的菜全压下去了。”汪曾祺是美食大家,然而他对王世襄推崇备至,评价为:“学人中真正精于烹调的,据我所知,当推北京王世襄。”读到此节,心向往之。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席间各位也是见多识广,王世襄能用最简单、最常见的食材独领风骚,平淡之中更显厨神本色。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曾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位孔大圣人将追求食物之精美当作了生存大义,为后世子孙开了一个错误的先河。西方人的饮食,以牛肉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4年27期2014-09-19

  • 如果没有王世襄
    家和文物学家,王世襄先生涉猎颇广,但最重要的还是他对明式家具的研究与推广。黄苗子回忆起20世纪50年代的王世襄时,写道:“一部老脚踏车,后座加一块木板,老先生一天来回四五次,把他心爱的明式家具、紫檀交椅、唐雕菩萨坐像这些稀世文物,沉重地、小心翼翼地捆在车后,自己骑着送到照相馆拍照。”“文革”期间,因收藏的家具太多,又没有地方可以存放,王世襄夫妻二人只能蜷缩在两个拼合起来的明代柜子中睡觉。这就是黄苗子说的:“移门好就橱当榻,仰屋常愁雨湿书。”“三反五反”、“

    读者欣赏 2014年7期2014-07-09

  • 王世襄吃葱
    所知,当推北京王世襄。世襄以此为一乐。据说有时朋友请他上家里做几个菜,主料、配料、酱油、黄酒……都是自己带去。听黄永玉说,有一次有几个朋友在一家会餐,规定每人备料去表演一个菜。王世襄来了,提了一捆葱。他做了一个菜:焖葱。结果把所有的菜全压下去了。此事不知是否可靠。如不可靠,当由黄永玉负责!”1991年,王世襄在《中国烹饪》第4期发表文章《答汪曾祺先生》,认为汪曾祺此说来自传闻,有点言过其实。他很谦虚地纠正道:“又说我提了一捆葱去黄永玉家做了一个菜,永玉说把

    饮食科学 2014年5期2014-06-18

  • 玩家王世襄当真跪求名琴?
    刘英杰王世襄(1914-2009)是举世闻名的文物收藏家和鉴赏家,他兴趣广泛,热衷传统文化,能藏、能写、能玩,被誉为“京城第一玩家”。江湖传闻,王世襄年轻时听说安徽贵池刘惠之家中收藏有一架名琴“九霄环佩”,心生爱慕,便有意求购。托人打听之后,刘惠之要价两根金条,即20两金子,其时为20世纪40年代末期,作为一介书生的王世襄即便倾家荡产也拿不出20两金子。于是便有了这样一种说法,王世襄径直跑到当时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家中,二话不说当面跪下,求他赠送一幅元代

    文史博览·文史 2014年3期2014-05-15

  • 治学与生活
    为了一个人——王世襄;他们,只为了一件事——纪念王世襄诞辰100周年。2014年5月是王世襄先生诞辰100周年。届时,“严于治学 乐于生活——王世襄先生诞辰100周年缅怀展”将展出以王世襄亲密友朋珍藏为主的王世襄先生亲笔墨宝、重要文献、手札等资料和文物,大部分作品为首次展出。每一件展品都有着背后的故事,体现出一段段王世襄先生严谨治学、热爱生活的轶事。

    中国收藏 2014年5期2014-05-10

  • 王世襄:曾经的士大夫
    ,这个也只能在王世襄先生的书里匆匆一瞥了前两年去一个朋友家玩,阿城老师说,这个公寓里藏龙卧虎啊,我说都藏了什么龙?听到几个名字,其中之一是王世襄,很令我吃一惊,因为我以为收藏了那么多明代家具的王世襄老先生一定是住在个四合院里啊,怎么会住在这么个城外的公寓楼里呢?后来才知道,王家那个有名的芳嘉园小院在“文革”中成为杂院,王先生的居住环境早已不复当年,收藏的珍稀家具也没什么摆放的地方。王先生收藏不少东西,可是自己不存钱也不以此卖钱,但实在需要个地方住。20世纪

    董事会 2009年11期2009-11-28

  • “玩主”王世襄轶事
    /李培“玩主”王世襄轶事文/李培曾有一种说法,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钱钟书,但王世襄是出不了了。新闻提示11月28日,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王世襄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王世襄的离世,意味着中国又一位标志性的文化巨星陨落。京城第一大玩家王世襄生前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如果连玩都玩不好,还可能把工作干好吗?”让人感叹的是,他玩的很多都属于旁门偏道,却偏又把这些“玩意”玩出了大名堂。少年的“王家二少爷”养狗、玩葫芦、养鸣虫,在北京城算得

    博客天下 2009年24期2009-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