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荃猷:淡泊谦恭的闺秀教养

2021-05-30 22:15鲍广丽
藏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刻纸王世襄

鲍广丽

一对“柜中人”

1941年,年轻的袁荃猷读大学四年级,她正绞尽脑汁,写一篇研究美术史的论文。写好大纲后.她拿去给系主任看。系主任说:“想法很好,但在教育系没有人能指导你,我介绍你去找一个人吧,研究院的王世襄。”

当时,王世襄不住在学校,住在西门外的土家花园。袁荃猷拿了系主任的介绍信就去找了王世襄。讲明来意,王世襄也就毫不推辞。后来,王世襄真的给开了几页“单子”,袁荃猷的论文便是按照这一“指导”写出来的。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燕京大学被日本人封校。王世襄的父亲担心儿子留在北平会被日本人逼着担任伪职,于是让他去重庆。王世襄临行前,与袁荃猷话别。袁荃猷见到他时,有些惊讶,王世襄竟双手端着一盆太平花,递给她说:“这是家里养的,帮忙浇浇水,希望等我回来时,它还好好的。”

在重庆时,王世襄常给袁荃猷写信,用俊逸的小楷,一封接一封地写。袁荃猷很爱王世襄的字,她曾经裱过一个册页,随时把玩欣赏。对王世襄的来信,袁荃猷不仅仔仔细细地看了,还认认真真回了两封,告诉他说:“你留下的太平花我天天浇水,活得很好,但愿生活也能像这太平花。”

后来,王世襄回到北平,与袁荃猷共结连理。

北京的芳嘉园给人的感觉是闲适雅致,俪松居美眷,伉俪情深,佳话连绵不断。袁荃猷与王世襄在此生活,相濡以沫,平淡中有浓浓的醇香,原该让人心生羡慕。但其实颇有些传奇的是,俪松居内的生活实是简朴而窘迫的,他们是以让人讶异的生存窘境出场的。

先说王世襄,他是以“柜中人”的形象出现的。当时因条件所限,室内逼仄,无法支床,他是睡在一个明代大柜的抽屉中的。而袁荃猷则是“炕为床”。她睡在贴着柜子放的清三屉大炕案上。那炕宽不足半米,袁荃猷却在上面睡了一年多,从未滚下来过。直到后来落实政策,才为他们发还了被挤占的一间房。睡在一个古代衣柜的大抽屉里,没有比这个更像小说的了,或许可以拟就一部俪松居传奇。

俪松居古朴而典雅,收藏有明清家具等古文物,那疊床架屋的古典式烦冗,在别人看来不免累赘,但在袁荃猷眼里,这些长物却是可赏的佳物。屋室虽小,二人却满眼山川,琴瑟悠扬,往昔与当下,自然与人文,相映成趣,让人消受一份和舒骀荡,一份晓风残月。

情深意长《大树图》

王世襄于明代家具、髹饰、竹刻等多个领域均有研究,别人写来是洋洋洒洒一本专著,可在爱妻袁荃猷的纤素柔荑下,这些成就均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一幅鲜红的《大树图》里。

每位去王家的人,莫不为墙上悬挂的这幅图所感动。这是袁荃猷为王世襄八十大寿精心构思镌刻而成的。这尊以大树为主体的剪纸,树枝披离,树叶茂密,刻纸格外细腻,布局极为喜庆。尤为人所注目的,是枝繁叶茂的树冠中,有王世襄用得最多的三件明清紫檀家具,有代表王世襄最主要学术成就的漆器,还有王世襄使之死而复生的传统工艺竹刻、葫芦器,还有绘画、鎏金铜佛像、蟋蟀、鸽子、鸽哨、鸟具、家常菜、两头牛、大鹰、獾狗,将王世襄一生的爱好癖玩之物,像果实般刻于粗壮的树干和圆形的树冠中。

湖州学者张建智写作的《王世襄传》,内中专列一章写袁荃猷,细笔描述她的人生,很出色。他每次去芳嘉园王府,均有感于那幅《大树图》。张建智还介绍了她的好几幅刻纸精品,观音、金刚、飞天,如丝,如绸,如绣,全是精心之作。她的《乐舞》,那飞天的造型栩栩如生,妩媚之姿令人动容。她有一张摹北魏石雕流云飞凤的大幅刻纸,是用整张红纸做的,可惜的是,作品于“文革”时散失了,不免让人惋惜;也令人深深体味到了袁荃猷在陪伴王世襄时那种“画稿盈满筐,朱笺刻未遑”的日子。北京三联书店口碑向来不错,袁荃猷会刻纸而无专著,这些生动的细节他们也能够考虑到。2002年,经过精心编排,她留下了一部刻纸作品集——《游刃集》。

王世襄的藏品我无缘拜观,实属憾事,但他写的书以及写他的书却都细细读过了。以前读王世襄的书话人生,心里就曾构想过这样的情景暖阳里的冬晨,明月中的夏夜,还有细雨霏霏的春日,鸣虫啾啾的秋暮,俪松居主人双双倚靠在楼廊的藤椅上,骋怀游目,风光、景物、历史、人文,便都在喁喁低语中成为一篇篇谈古说今、即物抒怀的“芳嘉园闲话”。读完《土世襄传》里的几页“闲话”,更感觉其中有真迹的印信、岁月的霜迹。

芳嘉园内的民国遗风

芳嘉园内庭院深深,花木蓊郁,古音不断,遗留着的民国遗风,让人深为怀念。即使是对普通的人事,董桥也能赋之以风雅之笔,何况是袁荃猷这样包浆古朴的闺阁女子。

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王太太跟随王先生来过香港,我熟悉她淑静的风范,也熟悉她精致的作业、画图、刻纸、写字、弹琴,样样流露了深深庭院梅影窗下的闺秀教养……天生不幸爱上收藏文玩文物的男人,娶得一个美丽贤惠的妻子不难,娶得一个又美丽又贤惠又喜爱文玩文物的妻子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深深庭院,该是指芳嘉园;但梅影窗下,却是文人的风雅想象。实际那个小院里有着枝叶披离的海棠树影。袁荃猷有两本未刊日记,那是王世襄被派往美国期间,她深情记下生活的点点滴滴,写得又深情又动人,有着清丽的寂寞,也有超越时间的隽永感。未刊日记里记载芳嘉园“北屋门前阶下,有两棵老海棠,左右相峙,已逾百年”。那股巧逸的笔力,将一树老海棠花斜斜曳出,让我恍惚以为她与王世襄就是那两棵老海棠,花影婆娑。她的《大树图》刻纸,我也只当是一株海棠,或是一株梅树,满溢着对丈夫世襄那深深浓浓的情谊。

我十分珍念袁荃猷的才气与“闺秀教养”。她的淡泊、她的简约、她的温和、她的内敛、她的谦恭,都符合中国式大家闺秀的做人修养。比如,王世襄于新婚燕尔之际,即丢下她远赴东瀛追查流失在外的中国文物,她不仅不为独守空房懊恼,反而为他的一举一动而揪心,全心全意支持他的工作;王世襄视文玩为至爱,将原欲为妻子买内衣的钱,用于买一尊藏传的米拉日巴佛像,她不怨不怼,反而含笑说好,喜欢不已,争着与王世襄把玩王世襄“文革”时被批斗,她不离不弃,反而将他寄来的一枚用竹根、霜后枯草扎成的“敝帚”珍藏,什袭延用到“文革”以后……

毕竟是深闺里的女史,她的聪明才气砥砺了她的教养。虽然命途多舛,名也并不彰显许多,但却娴雅有致、和气得体。遇到这样的闺秀才女,王世襄怎能不“畅安”?对于王世襄来说,他的生命与生活,实在是“个中无不有荃荃”。

推荐书单

《王世襄作品集》,王世襄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年6月出版

该书为套装,包括《明式家具研究》《锦灰堆(选本)》《自珍集》共三册。《明式家具研究》汇集作者四十余年的研究积累和研究精华,被公认为中国古典家具学术研究领域的一部里程碑式的奠基之作。《锦灰堆(选本)》编选自王世襄先生“锦灰堆”系列,分“谈古论艺”和“忆往说趣”两部分。全书大量珍贵彩色插图,图文并茂地带领读者领略“土氏绝学”的风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自珍集》分十个类别(古琴、铜炉、雕刻、漆器、竹刻、书画、图书、家具、诸艺、玩具),集中呈现王世襄先生的藏品和收藏故事。近三百件藏品,为读者打开一个充满情趣与意味的世界。

《京华忆往》,王世襄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8月出版

该书编选自土世襄“锦灰堆”系列,略分为游艺、饮食、文物、忆往四部,内容集中于先生对京城生活的回忆,真实再现许多已经消失了的老北京的生活乐趣、老北京人讲究地道的性格特征。在本书辑录的这些既有学问又好玩的文章中,读者可与王先生一起回望京华之妙,旧日之趣。

《和王世襄先生在一起的日子》,田家青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7月出版

作为文物大家王世襄先生得意且认可的入室弟子,作者跟随王世襄先生三十余年,所记皆为第一手材料。书中所载三十年来文博收藏界的风云流散,王世襄夫妇不折不从、雍容达观的处世境界,以及日常生活点滴中所流露之美学趣味和独到见解,让人印象深刻,回味不已。

《忘我与自珍——王世襄传》,张建智著,文汇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

此书为文化名人王世襄先生的传记,主要包括“西清土氏”“江南慈母怀”“负笈燕京”“西行李庄”“追寻国宝”“献身故宫”“盗宝冤案”“‘五七生涯”“十年浩劫”“开明式家具研究之先河”“志合俪松居”“世人终识”等内容作者史料充分,晚年和土世襄有广泛的接触,是王世襄亲自授权的一部传记。

《奇士王世襄》,窦忠如著,北京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

在文博界和民俗界,王世襄先生的影响无人能出其右,他的随笔、论文、专著、诗歌总引洛阳纸贵。作家窦忠如积8年之力写就此书,真实记录了一代大家王世襄的人生历程和艺术思想,细节丰富生动,材料广博独特,为读者还原出一位大俗大雅、大士大洋、大文而又大野的一代奇上的神奇风采。

《王世襄集:锦灰堆(合编本)》,王世襄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11月出版

本书为套装,共4册,一二卷收集了作者在80岁以前所写的大部分文章,计105篇,第三卷则以手书影印的形式选收了王世襄历年所作的诗词120首。其所收录的文章涉及面之广,在个人的自选集类书籍中較为罕见,从中也可看出作者兴趣之博杂,积累之用心。

猜你喜欢
刻纸王世襄
刻纸——指尖上的传奇艺术
“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和袁荃猷生死永相匹
溱湖刻纸
京城第一“顽主”王世襄
一个字也不提
“纸上神话”——金坛刻纸
饶凯玉 宝安刻纸画艺术第一人
王世襄:会玩的人才能过好一生
细纹刻纸
治学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