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摭谈

2009-12-15 09:10崔玉平
学周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露珠生活化课文

崔玉平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而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标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接受到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并使人格得到真正的陶冶。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呢?笔者谈几点教学体会:

一、创设情境,使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语文与生活的处理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抓住课文与生活的接触点,让学生在对生活的理解中实现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与升华。

1.设置情景,激发兴趣。如课文《初冬》的安排与季节接近,教学时,我们可以把它置于初冬时节,让学生在感受天气慢慢变冷的过程中诵读课文,使文本与生活真切地联系一起,使学生、生活与文本零距离对话,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自觉地在生活中理解文本,并超越文本,用文本表现生活,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会写一篇描写冬天的小练笔习作,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结合。

2.抓住疑点,巧设辩论。如学习《可贵的沉默》一文时,可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孩子的沉默是不是非常可贵的?”让他们各自充分表达自己的论点,用自己生活中的事例和充分的论据、论理反驳对方,在学生辩论的层层深入、激烈进行中进一步弄懂文章的寓意,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做人。

3.启发想象,扩展空间。如《小露珠》一课的结尾可设计:“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你肯定也舍不得。那么当小露珠即将离开的时候,你会怎样向她告别呢?”有的学生说:“多么可爱的小露珠呀,你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我怎么愿意让你离开呢!”有的学生说:“小露珠呀,小露珠,你用自己的身体滋润花草树木,让大地万物显得更加生机勃勃,请你不要离开我们。”有的说:“美丽可爱的小露珠呀!小动物们喜欢你,花草树木喜欢你,你怎么忍心离开呢?”……这无疑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迸发出的创造火花,是学生的生活经验给语文课堂增添了无穷的活力。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参与热情,又提高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二、精心设计,使语文教学形式生活化

学习是学生的主体活动,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支持者。在课堂中教师也应该用生活化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反映生活的语言与语文。

1.尽情表现,再现生活。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数是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时,我们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创设情境,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将抽象的文字变换成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内容,真切地体会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感受到学语文的乐趣。如教学《将相和》一课时,可让学生表演“负荆请罪”一段,揣摩体会廉颇和蔺相如的表情、语言、动作、心理,并把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个人物的特点表演出来。创设这种生活化的表演情境,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启动了学生真挚的情怀。

2.描绘情境,体验生活。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情也是如此。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如《画杨桃》一文告诉我们,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教学时,可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事物进行观察,然后根据自己亲眼看到的事物形状进行描绘,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不需教师多费口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不言而喻。

3.赏读课文,感悟生活。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它凭借语言文字透露出物美、景美、人更美,由此巧妙运用,欣赏富有韵味的语句、段落,能唤起人们的美感,对事物的认识有质的飞跃。教学《荷花》一文,可先让学生在自读课文时,找出重点句,反复朗读,寻找感觉,体验“一大幅活的画”的美感。然后进行配乐朗读,让学生头脑中浮现画面,想象当时的情景,理解美的语言、美的意境,学生学得入情入境,与作者感同身受。

4.激情演讲,表现生活。演讲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演讲的最大功能是深入人心,最能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可让学生反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阐明喜欢的理由以及对文章的看法,然后进行演讲比赛。由于学生选择的角度不同,理解的层次不同,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方法也不同,所以学生演讲的内容也不同。有人为人口膨胀发出叹息,有人阐发对破坏环境的愤怒,也有人对美好地球充满向往……通过演讲,学生互相启发,加深了理解,也拓宽了视野。

5.环境动手描绘,美化生活。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诗文画面优美,意境深远。我们让学生发挥想象动手画一画,让优美的文字倾注柔和的线条、绚丽的色彩。此外还有歌唱、朗诵、画流程图、小记者在行动、小老师登场等活动,只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课文的内容,“解放眼睛”让学生观察,“解放嘴巴”让学生发言,“解放时间”让学生自由,“解放空间”让学生活动,开放课堂教学,让语文教学生活化,就能产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思维,萌发创造力、创新力和想象力。

三、拓展生活空间,走向生活

《学会生存》一书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所以,达到真正理解还不是最终的目的,能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1.走进学校生活。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个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每天都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路上见闻。

2.走向社会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教师悉心安排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活动,如学了写景的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美景等。

3.走入家庭生活。 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总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教学时,我们应以课堂为起点,让教学贴近生活,鼓励学生用生活的标准去判断,用生活的底蕴去诠释,用生活的经验去解读语文材料,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并真正受到启迪。这样,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才能引导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猜你喜欢
露珠生活化课文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制造露珠
小露珠去哪儿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露珠
露珠亮闪闪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