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的点滴做法

2009-12-15 09:10刘健萍
学周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好作文作文同学

刘健萍

从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看,“学生作文先生改”这种做法已不适应当今的教育体制,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作文修改要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但对于小学生而言,处于作文的起步阶段,多数学生提起笔来总感到无从下手,更不必说修改作文。

叶圣陶先生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可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思想要求: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要精批细改。目前,许多学生家长和学生仍以这种标尺要求教师,而许多学校的教学要求也依然没有跳出这个范围。遗憾的是这把衡量作文教学的“标尺”实际上是套在作文教学上的枷锁,既约束老师,又危害学生。请再听听叶圣陶先生的谆谆告诫吧:“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秉承叶老的教导,笔者从作文教学的实际出发,找到的答案是:让学生评改,把作文的评改权交还学生;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积极发挥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直接参与评改,并从中体会“文章不厌百回改”、“精自改中来”的真味。因此,我坚持在作文讲评中选用“范改——共改——仿改——自改”的模式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与能力。

一、范改能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修改作文是一种技能,包含着知识与方法。对于小学生这些初学者肯定有枯操乏味的感觉,因而需要激发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兴趣。具体做法是融知识、方法与作文讲评于一体。如:在讲评《我爱故乡的XX》半命题作文时,我们班有一位学生仿照《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写了一篇题为《我爱故乡的苹果》的文章,文中第二自然段这样写道:“细雨如丝,一棵棵苹果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我先把这段话写在小黑板上,让同学们仔细反复朗读,请他们当小医生给这段话诊治。有位同学朗读后举起了手,他说:“‘四季常绿用在这里不合实际。”问为什么?他说:“我家有苹果树,一到冬天就光秃秃的,而不是四季常绿。”接着又有学生发问道:“‘狭长的叶子用在这里也不合实际,因为苹果树的叶子不是狭长的。”我就势表扬了这两位同学,并鼓励全班同学应做生活的有心人,接着我说:“大家动动脑筋换个词。”同学们争先恐后,好词语相继而出。我选择了恰当的词,并用上了修改符号,然后让同学们读读修改后的这段话好不好,趁机指出这就是作文修改,这时水到渠成,同学们已经对修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共改是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阶梯

通过范改,学生认识到写作文要仔细斟酌,要进行修改,才能写出好作文,并产生了浓厚兴趣。但光有兴趣,没有方法,不掌握要领也不行。因此,我采用了“师生共改”,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及有关常识。我选了一篇毛病较多的作文带到课堂上,先让学生们自己读一遍,再读读本次作文的要求,然后讨论,是否合要求;然后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自然段,甚至一个标点,慢慢地分析,指出不当之处,并共同讨论,进行修改。修改完后,进行整理,再读给全班同学听,前后比较,体会修改的好处。与此同时,我又选了一篇重点突出、较详细具体的作文,让同学们读,用得好的词,指出来让学生体会为什么,写的不好的地方请同学们自己修改。至此学生已有了修改作文的金钥匙,正跃跃欲试,想亲自“摘个果子”吃。

三、仿改是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尝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都想尝试自己修改一篇作文,但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这如同小孩子学走路一样,需要一点一点的练习。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让他们朗读写得好的范文及其评语,并设计一些类似的作文,让他们仿改。比如:他们写好了《我喜爱的一种水果》之后,我就让他们以《我爱故乡的杨梅》为范文,反复朗读,并阅读读写例话《围绕一个意见写好片断》,再读读自己的作文是否写出了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然后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品尝等再对自己的作文加以修改,使自己所写的水果色、形、味俱全。实践证明,这样修改出的作文肯定是一篇好作文。

四、自改是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能力的显现

学生具有了修改作文的思路、方法、特长,教师应鼓励学生放大胆子,写“放胆文”,放大胆子主动修改,可以请教老师,也可以与同学讨论修改自己的作文,一遍不行,两遍、三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首先,让学生认识自改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是这样论作文批改的:“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鲁迅是这样教导的:“写完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其次,让学生懂得怎样改。最基本的要求是:①看格式是否正确;②看卷面是否整洁;③看错别字有几个,并加以订正;④看有没有病句,并予以改正;⑤看标点符号有无明显错误,并加以修正。以上五条,都是写文章的最低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改实践,就能掌握了。熟练掌握了后,再过渡到高层次的要求:①审查主题思想。这是最重要的修改。通过修改,使主题鲜明。②审查所用材料。多余的、无关的删去;典型、生动的留住或补入。③审查结构。开头是否有吸引力,结尾是否深刻,段落之间联系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全文能否构成有机的整体。④审查表达方法。记叙是否清楚,描写是否生动,抒情是否自然,议论是否辩证,说明是否准确。⑤审查语言表达。语言是否准确、明白、通顺。总之,通过“增”、“删”、“调”、“改”来完成批改工作。

总而言之,要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动口、动脑、动手修改自己的作文。如果说一个小学生能主动修改自己的作文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纠正用错的常用标点符号和错别字;能把简单、空洞的片断改得具体、生动;会用一些常用修改符号,那么这个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就算基本形成了,他写出的作文一定是好作文。这就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也达到了素质教育对作文学科提出的要求与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好作文作文同学
好作文从“欣赏”中来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
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好作文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