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教学中的创新

2009-12-15 09:10
学周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后进生教师教学

余 毅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以迎接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掘起。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大的工作效益,就离不开高超的技巧和恰当的方法。所以,我们要在科学地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教育契机,积极而富有成效地动其心、激其情、导其行,必须讲求艺术性。现就地理教学将自己的三点教学艺术加以呈现:

一、课前培养兴趣

我们伟大的地球母亲,怎样在太空中邀游?经历了怎样的沧海桑田?不同肤色、民族、语言、宗教与信仰的世界儿女,各创造了怎样的灿烂文化?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又是如何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是在怎样错综复杂的地形中,以新型节能的资源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业绩……所有这些,都需要学生去认识、理解与掌握,在大量的图文资料中,学生难免感到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就会厌学。以下两种方法可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去主动地探索知识。

l.紧密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面对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讲解,一味的灌输,学生通常是不感兴趣的, 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实际,用实例来讲解,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例:在讲“东南亚”时,时值南印度洋海啸,各大媒体都对这次震惊中外的惨烈事件进行时事追踪报道,学生对此非常关注,于是我因势利导,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为什么南印度洋会发生海啸?为什么印尼会聚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游人?为什么众多游人难逃此劫?为什么灾民在事后会得到及时有效的安置?……学生有的阅读课本,有的查阅资料,有的分组讨论,有的对此总结教训,总之,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更令我没想到的是:学生竟会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地形河流、气候环境等多方面,进行实际、全面、有效的分析,使枯燥的地表显像资料和深层信息变得生动易解。

2.利用有趣的现象,激发兴趣

中学生对奇特事物有着特殊的爱好,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去观察、分析、解释,希望知道其中的奥妙。鉴于此,在讲“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时,我先利用绚烂夺目的“极光”现象,引发其好奇心,学生在渴求知识的欲望中,对两极的位置、冰带的分布、酷寒的环境、微弱的光照等进行有效的分析、对比、总结,得出答案的同时,不仅知道了原因,而且学会了分析,也对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课堂全员互动

首先,多媒体教学在此环节中起了关键的作用。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要求教师一改往日居高临下的姿态,走下讲台,和学生共创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例:在讲“天气和气候”时,师生共同利用多媒体模仿“中央天气预报”做游戏,化静为动,声情并茂。学生从“卫星云图”中学会分析天气变化趋势;从“天气符号”中学会看懂气候资料图;从“城市天气预报”中学会安排日常事宜。使学生身临其境,用多个感官传输信息,使大脑处于积极兴奋状态,加快了信息的接收速率。使枯燥、呆板的气候图变得生动、形象起来。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轻松快乐地掌握了的知识。

其次,为了让学生懂得要取得好成绩必须专心致志、目的明确的道理。我指导学生作了一次心理测试:事先准备了两块小黑板,每块上都写了20个互不相干、分量相当的地理名词。先亮出一块对学生说:请用一分钟时间观察、阅读。然后扣上黑板,让学生立即将上面内容默写,结果没有几个学生写得下来。接着,我又亮出第二块,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仔细看一分钟后默写,结果大部分学生都能写出15个以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反差呢?在心理学上这是“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的不同。最后,我又有理有据地阐述了要真正学习好,必须目的明确、专心致志。变“无意”学习为“有意”学习。否则无目的地、心不在焉地学习,是绝不可能取得好成绩的。通过这次摆事实讲道理的实验,我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达到了真正提高学生认识和解决思想问题的目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此实验班无论是课上探讨学习,还是课下总结测试,都比未作实验的班级效果好得多。

最后,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这一点也尤为重要。因为后进生一般觉悟低,是非观念模糊,没有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因而缺乏上进心,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经常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他们是班级的不安定因素,甚至有些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持抗拒态度,被视为“屡教不改”,做好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才会有一个统一的集体。

三、课后轻松减负

课上掌握的知识,需要课下巩固复习,大量的习题占用了学生休息时间,加重了学生负担,所以教师不应搞题海战术,而应采取形式多样的科学训练。

总之,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利用平常的一点一滴来引起学生注意,在引导中放手,让他们自发地去分析原因,找出规律,得到答案。

猜你喜欢
后进生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如何对待后进生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