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微

2009-12-15 09:10冯爱明
学周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写作素材随文练笔写作教学

冯爱明

摘要:作文教学耗时多、效率低,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学的问题。如何引导作文教学走出困境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课文里的写作资源,及时总结课文中好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写作教学 随文练笔 课本资源 写作素材

一、作文教学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作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是衡量学生语言运用及思维能力的重要尺码,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可是学生的作文情况却不容乐观,许多学生一提到作文就一筹莫展。导致作文教学走进死胡同的原因是什么?作文教学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呢?

笔者认为,出现上述现象是由于以下几种原因:1.生活范围狭窄,无意关注或不善观察,导致无法捕捉素材,以致学生写作文时不知该“写什么”。2.缺乏系统的写法技巧的指导,教师的指导往往随意而无序;同时,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脱节,学生缺乏借鉴学习的对象,学生往往不知该“怎么写”。3.作文题的设计没有贴近学生的实际,学生没有东西可写,纯粹为应试而作文,往往不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更新观念,充分利用教材

要改变上述局面,要使作文教学走出困境,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必须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

(一)摒弃“阅读是阅读,写作是写作”的观念,进行读写结合训练

一直以来,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们花费的绝大部分时间在“阅读课”上,作文的指导和训练很不够。尤其是在农村学校,有时间则进行,没时间则往往被挤掉。即使每单元进行一次作文训练,时间间隔长,学生练笔少,效果不理想,而且只是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读写严重脱节。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而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精选入教材的文章都是文质善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完全可以看作学生写作的典范。如果我们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吸取养料,将阅读材料作为开启写作材料的钥匙,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既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课文内容、写法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因为有教材这个“例子”,写作也就变得具有直观性、可鉴性和有序性了。因此,我们应放弃仅靠作文课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观念,让作文教学紧随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作训练,以读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二)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变“学教材”为“用教材学”

我们教学生学习教材中的课文,目的不仅仅是教教材、学习教材,更应该是“用教材教”,“用教材学”。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作者为什么而写、怎样写,这才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如果我们充分利用教材,把课文作为写作的突破口,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就能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现读写结合。把教材当作教与学的起点,把教材当成是“例子”,活用教材,为语文教学服务,也就无需再为没有写作教材而苦恼了。

三、利用课本资源,开展写作训练

利用课本资源开展写作训练,可采取如下实践措施和训练方式:

(一)实践措施

1.循序渐进,随文练笔

所谓“随文练笔”,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课堂练笔”,即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作训练。训练的内容和形式除因“文”而异外,也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层进行。

2.在教学实践中,将随堂练笔与单元作文结合起来,根据单元的作文训练重点,从该单元的课文中选取一个或几个“训练点”,进行读写训练,为提高本单元的习作水平作铺垫。

(二)训练方式

根据新课标精神,随文练笔也可以以仿写、缩写、扩写、改写、补写等方式进行。

1.仿写

语文教师可从课文中选取训练点进行模仿训练,引导学生学习和模仿课文的写法。这是进行写作练习的一种不可忽视的方式。在仿写的过程中,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安排、遣词造句、语言表达都会有更深刻地理解。

(1)单项模仿式。即仿照课文的某一方面来写,或写一件事、一个场面、一处景物或塑造一个人物形象等。如教《福楼拜的星期天》等文章,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特点进行描写,训练通过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塑造人物形象;教了《观潮》可训练侧面描写;教了《春》等文章可以训练环境描写;教了《组歌》等诗歌可引导学生仿写其优美的语言,达到锤炼语言的目的等。

(2)全文模仿式。此项训练着眼于整篇文章,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谋篇布局、情感表达或是选择材料等方面的技能。如教《藤野先生》时,指导和训练学生学习详略的处理;教学《散步》,指导学生仿写其卒章显志的写法。

2.续写

好的课文往往让人回味,尤其是精彩的叙事性的作品,虽已结尾却常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此时,可引导学生顺着作者思路,进行想象、拓展。如教完《我的叔叔于勒》后,引导学生给故事添上结尾,或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人物的性格进行想象续写。

3.扩写与缩写

课文中有些内容作者仅用简短的词句带过,给读者留下了艺术的空白,想象的空间,具体内容要由读者去领会。对于这类情节,我们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练笔补充还原。如《变色龙》中“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作者简单地描述给我们留下想象的空间,这时可引导学生进行艺术补白,补写警官的神态、动作,凸显人物的性格。

为训练学生的概括表述能力,对课文进行缩写也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如学了《故乡》,可让学生写闰土的简历;学了《芦花荡》,可让学生写故事梗概等。

4.改写

指导学生对课文的语言进行加工改造、重新整合、重新表达,是训练语言运用的有效尝试。它不是要求学生反复修改、改写同一篇文章,而是要求学生就同一材料或从不同角度思考,或针对不同的读者对象,或根据不同的场景写一组作文。这种多角度、全方位的写作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具体在写作训练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变换叙述者(或人称),来改写故事,也可以通过变换文体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教了《变色龙》及戏剧单元后,指导学生把《变色龙》改编成剧本。此外,还可以把诗歌改成散文、故事等。

5.故事新编

如学了元曲《天净沙·秋思》后,可指导学生把这首曲改编为现代版的故事,来表达环保的主题。

四、开发课本资源,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写不出作文的原因除了不会写,还因为不知写什么,或者觉得没有东西可写,这反映学生写作素材的缺乏。其实,课本就是一个素材库,抓住课本其实就是抓住了写作的宝藏。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文素材,用之来充实自己的文章内容,为表达主题增光添彩;也可以在写作中把课文中的阅读材料作为类比资源,从别人的经历故事引出自己的故事,推出自己的理解、感悟。

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类,结合综合实践的主题,梳理形成自己的素材库。如可按“成长、磨难、追求、理想、创新、沟通、读书、爱国、战争、自然、生命”等主题,进行整理分类。

综上所述,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语文教材中的这些资源,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充分享受语言美,在感知语言美的同时进而体验美,在体验中学习,并努力提升自己的表达水平。

参考文献:

[1]秦训刚、晏渝生主编,《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张承明,《中外语文教育比较研究》,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写作素材随文练笔写作教学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分析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巧用教材阅读文本,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