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分析

2009-12-15 09:10周明辉
学周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课标新课程教材

周明辉

高中新课程改革是自恢复高考以来最大的一次课程改革,新课改、新形势、新内容、新体系、新方法,这一系列的“新”让每一位刚刚接触新课程的高中教师都感到任重道远。如何让自己的教学融入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去,成为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作为一位高中数学教师,我在一年多来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以下一些感受和体会。

一、教学过程问题

1.教学内容量大,教学时间太紧,规定课时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求,所以我所在的学校增加了课时。新课改是给教师的机会,也是对教师的挑战。真正的解决办法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学生探究还是教师讲授,传统教法还是新的教法,都需要教师在真正领会研究课程标准的同时,再分析课本,由“课标”到课本,再由课本回到“课标”,在新课标、新教材各项要求的基础上,认真备课、综合把握、灵活运用提高对教材的驾驭能力。对教师来说,仅仅“吃透教材”已经远远不够,要“活”用教材教学生,教师要学会取舍,突出主体、重点,不能面面俱到,不能让教材限制教法。

2.应对高考的压力极大,教师心中没有底,新课程一方面主张实行学分制,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要求学生在高考中以成绩论成败,这无异于“以己之矛攻己之盾”。 只要有高考压力的存在,探究、创新、自主精神等等不能在成绩中明确反映的内容是不会被重视的,实施新课程的理想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研究高考命题趋势与题型变化,仔细研究领会课标,按照课标要求落实教学。

3.只注重形式,忽略实际内容和效果。新课改要求在教师的主导下,凸显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探究意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协作。有的教师一味求新,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探讨研究,而忽略了对数学基础内容的教学。我认为,课堂45分钟的实效、有效性是关键,所以不要仅仅或过于追求形式的东西,要考虑有用、有实效;要抓住和落实一些基本的主要的内容。改革不等于否定传统,传统中好的东西要继承和发扬。“教授法”自孔子以来,在中国大地存在了几千年,对古今中外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方法对自然学科来讲,尤其重要,也更能体现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操作起来也比较快捷,尤其是数学课有很多问题目前学生自身还是很难去独立解决的。所以在数学新课程的课堂上,仍然要大胆地使用讲授的方式传递数学知识和解题思想,适度地采用各种新的互动式教学活动来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二、教师自身问题

苏联教育学家阿莫纳什维利所说:“如果我们要认真地进行教学改革,那就必须从改造教师本身的心理开始,如果教师本身的内心世界依旧不变,即不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那么即使一再提高教师工资,他们会改头换面地使任何新的教科书去适应自己的旧观念。”这的确说明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是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的关键。

高中新课程改革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从教材内容到知识的呈现方式,从课程结构到课程评价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全新的价值理念,例如算法初步、三角函数应用中的很多例题等内容,都是联系生活实际的,而且大多都联系到了计算机软件应用来解决数学问题。这就对中学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数学教师知识结构的水准将对数学课程改革的成效产生显著的影响。这些更广泛的内容就需要教师自身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以跟上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三、教材内容问题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材编写得有些理想化了,许多内容的编写或者蜻蜓点水,“欲言又止”;或者只剩 “骨架”,看不到 “血肉”;或者把完整的内容人为肢解。例如,三角函数第一章与第三章被人为分开,而第二章平面向量内容的插入仅仅是因为第三章第一节推导两角和差公式要用到向量,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做 “填充”、“联接”的整合工作,或者打乱教材来教学;还有解三角形中的正弦,余弦定理单独出现在必修五中,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因为正余弦定理在高中阶段是很常用的,这个内容应该让学生过早地掌握才对,我们在教学时只能先补充进来,这让广大数学教师感到很别扭。在教材中还有很多细节中的问题,比如例题与练习设置前后不搭配,教材设置的学生自学内容或学生自主学习,探讨研究内容高于学生自学能力,结果还是教师来教授等等,这些问题都说明教材内容还不够成熟,体系还不够完善。

四、学生学习状况

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构想必须建立在初中数学课程基础之上,但我们面临的现实状况是,学生初中的数学基础十分薄弱,因为初中课程改革也是刚起步,很多内容都是“蜻蜓点水”,导致很多学生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比较模糊,运算能力和动手解题能力较差,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们明显感到推不动,上来就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学习系统的内容,根本没法落实。加上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被老师管教惯了,导致自学能力极差,很多自学内容还是要占据课时来教授,这些都已成为高中新课程推行的一大障碍,课时又紧、任务又重,高中新课程不得不负重前行,这可能是新教材编制者始料未及的吧。

“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笔者认为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尽快确立新的课程观,并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争取实现一系列教学行为的转变,来共同迎接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总之,新课程改革已在行进中,笔者认为只有打破制约新课程改革的瓶颈,尽快出台新的评价体系,方能真正步入新课程改革。

猜你喜欢
课标新课程教材
教材精读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