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大学生思想困惑的辩证思考

2009-12-15 09:10范明海
学周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辩证渠道方法

范明海

摘要: 大学生的思想困惑与社会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用辩证的观点分析了大学生思想困惑的表现及其产生的根源,并对解除学生思想困惑的渠道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才观和义利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思想困惑 辩证 渠道 方法 发展

胡锦涛同志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这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生活在校园里的大学生,也是社会的一员,他们的思想状况与社会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了一些困惑,这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对学生的影响是分不开的。解除学生的思想困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院党政工团要齐抓共管,还要充分发挥“两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学生思想教育中,要体现时代性、突出现实性、把握规律性、提倡创新性。

一、学生思想困惑的主要表现

1.理想信念的困惑。在校的大学生多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坚定的,但也有的学生出现了迷茫、困惑甚至动摇,认为共产主义是不会实现的,主要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怀疑,对社会主义事业缺乏信心。

2.努力方向的困惑。在当前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怎样适应社会的需要,将来在社会上找到自己适当的位置,这是每个学生都在思考的问题,而许多问题又不是自己所能决定的。于是便从兴趣出发,喜欢什么就学什么,出现偏科现象。

3.就业的困惑。就业是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但当前就业难人所共知。当理想很难实现时,又感到无所适从,对前途丧失信心,因而学习不努力,只注重搞关系,有“混文凭”的思想。

4.对“义”和“利”的困惑。学生在学校里接受到的教育都是把人民的利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要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做贡献,而在现实生活中却看到社会上甚至在学校内教职工、学生都有争名逐利的现象。在这些学生眼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了金钱关系、利益关系,正面教育与现实对不上号,因而对“义” 和“利”的问题产生了困惑。

二、产生困惑的原因

1.世界观不定型。一个人的理想信念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在校的大学生,都是生长在改革开放年代,耳闻目睹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但也受到了西方腐朽思想和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认识不是很清楚。不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世界观的不定型就会产生思想困惑,甚至走上邪路。

2.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缺乏了解。学校虽然没有脱离社会,但学生从小到大毕竟还是在学校里生活的时间长,对社会的不全面了解,没有把个人的奋斗目标和社会的发展统一起来,因而直接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

3.人生价值观的错误。就业与人生价值紧密相连,对“就业”的涵义认识不清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只有找到正式工作才算是就业,其它形式的工作不算是就业。同时,对党和国家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方针政策不了解,把“拉关系、走后门”看成了主流,以偏概全,犯了形而上学的认识错误。

4.未把握好义利关系。在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成份多元化,分配方式多样化,使人们的利益观念、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学生感到“为人民服务”是空的,国家的利义、人民的利益是虚的,只有个人利益才是实的,因而为个人谋利益的思想占了上风,不仅颠倒了“义”和“利”的关系,而且还可能会误入歧途。

三、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四性”

在当前新的形势下,要解除学生的思想困惑,我们认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体现时代性、突出现实性、把握规律性、提倡创新性。

第一,体现时代性。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亦应做到“与时俱进”,重点突出两个方面:一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形势教育,增强学生的紧迫感。要增强紧迫感,跟上时代的步伐,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符合时代需要的注重实用、注重资质、注重内化的合格人才,从而增强学生奋发向上的内动力;二是以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为指引,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有的学生认为,共产主义太渺茫,离现实太远,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共产主义是不会实现的。因此,在讲清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要求学生必须把远大理想和现实奋斗目标结合起来,不仅要使学生充分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而且更要使学生懂得在他们走出校门投入现代化建设的几年甚至几十年里,正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我国现阶段奋斗目标的时期,这一历史重任当代青年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二,突出现实性。大学生的思想问题是复杂的、多方面的,解决这方面的思想问题,仅靠讲大道理是不行的,必须和实际问题相结合,才能使学生把“大道理”听进去,“大道理”也才能在学生的思想上发挥作用。所谓实际问题,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入党问题。在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加入党组织,从积极要求进步这一角度来看,是毫无疑义的,但不可否认,其中有的学生入党动机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有的是为了毕业后好找工作;有的是为了光荣,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有的是迫于父母和亲朋好友的压力等等。针对这些问题,要利用业余党校、党课、培养人谈话、组织党章学习小组等方式,组织学生学习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党的宗旨、党的最高理想和现阶段奋斗目标等党的基本知识。结合入党这一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端正入党动机,而且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契机。

二是就业问题。就业是在校生普遍关心的问题。由于当前就业较难而使一些学生感到“前途无望”、“郁闷”、思想上有压力,因而学习积极性不高。解决这一问题,应利用课堂、班会、谈心、讨论等多种方式,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1.面对现实,增强竞争观念;2.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素质的提高一方面要靠理论学习,另一方面要靠勇于实践才能获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要使学生懂得,个人的奋斗目标要同时代要求相一致,同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才会有意义。

三是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辅导员、班主任,要从实际出发,深入到学生中去嘘寒问暖,察颜观色,以心换心,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成为他们可以信赖的良师益友,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摸清学生的思想脉搏,知晓他们的喜怒哀乐,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第三,把握规律性。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事物一样,都有自身所固有的客观规律。认识和把握这些规律,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其规律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1.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有理有据,才能使他们心悦诚服。一是切忌说空话、大话,不联系实际,否则会使学生感到华而不实,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二是谈问题必须真实可靠,即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掌握事实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做到心中有数,说话才能有理、有力;三是对症下药,以事实为根据,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防止千篇一律,形式化、表面化。

2.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本质表现为现象,现象表现本质。凡是学生的思想问题,必然会通过现象表现出来,因而抓住学生的思想问题必须以观察学生的表现入手,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3.循序渐进。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急于求成,按照“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异的作品鼓舞人”的要求,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就像细细的雨丝逐步滋润学生的心田,才能体现出思想教育的效果。

第四,提倡创新性。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与时俱进的科学内涵之一是富于创新性。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创新,这是当前社会和大专院校实际情况的迫切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第一手材料。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但归根结底还是实践创新。这就要求具体做学生工作的同志必须经常到学生中去,到宿舍、教室、食堂,广泛和学生接触,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及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是创新的基础,否则就会犯主观主义错误。

2.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先锋模范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生中也有一些品学兼优的,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以其突出的表现,为其他学生做出了率,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3.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学生的思想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克服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由学生管理部门负责的旧观念,树立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新思想。各部门协调一致,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从中摸索切实可行而又有实效的具体方法,这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重要条件。

总之,大学生的思想困惑是多方面的,我们不能孤立地、片面地看待这些问题,必须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去分析、研究和解决,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才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人民网,2005年1月19日

[2] 《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8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人民网,2004年10月14日

猜你喜欢
辩证渠道方法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可能是方法不对
浅议科学辩证看待军网舆情
初三历史教学之历史人物评价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
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