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专业地质实习改革

2009-12-28 05:46白雪峰汪志君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9年11期
关键词:水工大学生专业

白雪峰 汪志君

工程地质是水工专业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不仅仅需要课堂讲授、实验课程,而且需要进行地质教学实习等多种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才能获得一些真知。但是水工专业学生在地质知识基础、专业认识上和地学专业学生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在分析水工程专业学生地质知识现状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在野外实习中摸索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水工专业学生地质知识现状

从学科上讲,水工专业学生地质理论知识相对欠缺,学生学习的理论课程难度要求相对较低,课时和内容相对较少,课堂上的认识鉴定实验时间有限,巩固的时间客观上较少;而且不像地学类学生有比较深刻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大量野外实习历练机会。所以水工专业学生,不仅对常见的造岩矿物、岩石类型陌生,对构造现象更是如此。

从思想上,许多学生对野外地质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大多数学生认为野外地质实习与他们的专业关系不大,缺乏学习动力,学习兴致不高。学生在实习现场,大多观察风景,东张西望,不知所措,并且对野外实习与专业的关系大小产生了质疑。学生从思想上缺乏对学科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

总之,上述种种原因,使得仅有两周的非地质类野外地质实习变得相当艰难,同时对带队老师和现场授课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消除学生们思想上的顾虑,而且要寻找一种有效的野外实习教学方式。

二、野外实习教学方法

(一)消除学生思想障碍

态度决定一切,在实习开始之前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必不可少。部分学生认为,每次实习都是与岩石打交道,枯燥无味,缺乏新奇感。这就要求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行说服教育。抓好思想教育工作,从根本上摒弃“重专业课、轻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观念,提升实践性教学的作用和地位。而且因材施教也非常重要。例如与农水专业的学生讲解水文地质调查与专业的密切关系,与水电专业的学生讲解不同岩石类型的地基承载力差异以及对工程施工的影响等等。这样可以调动起学生的饱满热情,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二)重视基本知识的解析和讲解

每个学科都有其不同的学科特点。每到一个具体的实习考察点,都要从看到的地质现象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让每一个同学都有一个回忆课堂理论和实验内容的过程。例如在五大连池考察流纹岩的时候,简述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的基本概念,其中岩浆岩又分喷出岩和侵入岩两大类,最后指出流纹岩是一种岩浆岩,而且是喷出岩,接着可以简述喷出岩的常见的一些结构构造特征,然后根据看到的现象逐个分析流纹岩细类的特征。在此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常见造岩矿物的成分差异及其鉴别特征。比如在对小岭镇进行岩层产状测量的时候,让学生回忆岩层产状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水工地质罗盘的矫正以及使用其进行测量的方法。然后教师进行现场演示,讲解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记录方式,熟练使用仪器。这样使学生巩固了基本知识,完成了实习任务,熟练地掌握了仪器使用,效果较好。

(三)重视地质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地质思维和鉴别能力的培养是实习的核心内容,比如在考察小岭镇石发岩石断裂的时候,首先阐述断裂的概念和三要素,然后让学生根据标志层判断断层的性质。学生们直接参与其中,畅所欲言,在讨论中逐步明确了断裂的性质。另外在鉴定泥岩和粉砂岩石的时候,要让学生亲自感知二者手感的不同,肉眼很难区分,粉砂岩有粗糙感,而泥岩没有。并且针对北方农水专业的特点,适当加强了水文地质调查的内容。对实习区域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基本烈度、自然地质现象、水文地质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了解。通过实习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学到了知识,而且增强了技能。接着可以分析地质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判断的依据。比如,断层性质的判断的基本依据、不整合形成的原因等等。如果遇到类似的观察内容,可以跟学生一块讨论,在争论中逐渐明了野外观察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会一些基本野外技能。

但是学生还是存在着个体差异,在实习过程中常常发现,一个分队中有的学生记录本上记得工整详细,有的则寥寥几笔。但最后提交报告的时候都内容饱满,这样难免抄袭。为培养学生养成现场记录的习惯,现场对不同的学生个体的记录随即抽查和提问。每天回来之前让学生把记录本交回,可以督促学生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一旦领会了某些概念、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和技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有很大提高。

(四)注意培养创新意识

实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基本技能,明确基本概念。鼓励学生现场提问,可以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野外岩石的鉴定,没有了教师的提醒,没有了实验室中标签的标明,学生大多不知如何着手。也有相当多学生不知道野外如何区分“石英”和“方解石”“白云母”等常见的矿物。通过现场答疑,学生的基本技能有所增强,下次再看到的时候就知道从节理、形态等几个方面来鉴别。学生的问题可能比较浅显,但是只要跟专业相关的,都要耐心解释。如果真正学会了些技能,学生的学习热情会逐步提高。兴趣就是在点滴中培养的。在实习的后期,从学生的主动提问可以看出他们的思考、认识也在深入。

三、培养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鉴于所从事专业的特殊性,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对大二同学尤其重要。如何在完成艰巨的野外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意识,成了带队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实习中会受到路程比较漫长、天气变化不定、山路比较陡峭、路段比较泥泞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有些体力较好的男生主动伸出友爱之手,这些都是实习中亮丽的风景。正如许多同学在实习报告结语中所写:此次实习增强了我们的团队意识,感觉到了集体的温暖。

诚然,因为师资力量有限,在野外实习过程中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但是如果学生在野外实习中真正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形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团队精神,必将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刘勇健.工程地质实习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7(6).

[2]白明洲.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06(2).

[3]肖淑荣.基础地质实习之我见[J].中国地质教育,2007(3).

大学生网络创业要靠实力

09年3月,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历经半年,通过走访全国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85所高校,共发放1650份问卷,访问512名网络创业者,最终形成了国内首份《中国大学生网络创业研究报告》。

调查表明,71.57%的大学生网络创业者的专业背景为经济学、管理学、工商管理、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经管类专业,理工类和文史类专业学生分别占11.22%、2.24%。这一方面说明该部分学科专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学生就业压力非常大,另一方面也较好地说明近几年高校特别是高职、大专层次院校在经管类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中开始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

报告显示,在大学生网络创业雇用人员数量上,61.65%的大学生网络创业者没有雇用人员,雇用1-2人的占23.54%,雇用3-4人的则占6.07%,雇用5人及以上的比例为6.31%。同时,大学生网络创业者所雇用的人员75.90%为本校同学,11.65%为大学毕业生,14.86%为其他社会人员。可见大学生网络创业影响不小,在解决本人就业问题的同时能够有效影响和带动周边同学参与网络创业,还解决了一部分社会人员的就业问题。

调查发现,当前国内高等教育中创业教育特别是网络创业教育还刚刚起步,在大学生网络创业者群体中,参加过创业教育培训的仅占17.1%,有网络创业培训经历的比例仅为16.14%。创业类培训正在成为大学生网络创业者获取网络创业所需知识、技能的直接补充和选择。

报告认为,网络创业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具有积极影响,对大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升、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促进毕业生就业和拉动经济等都具有较大影响,同时报告还认为大学生网络创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摘自《中国教育报》

猜你喜欢
水工大学生专业
一代“水工”也是“土工”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一代“水工”也是“土工”
天下水工看淮安
专业降噪很简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大学生之歌
从“水工构筑物”到“水工建筑” 水利建筑设计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