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非语言行为研究

2009-12-28 05:46张武卫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9年11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语言体育

张武卫

一、前言

新世纪之初,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经历了酝酿萌发和初步实施阶段,已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素质教育的提出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同时也对体育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非语言行为角度来研究如何促进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和优化体育课堂心理气氛,还未充分引起大家的注意。因此,本研究以体育教学非语言行为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学校体育的特点、功能和分类、体育教师的非语言行为运用艺术进行系统研究,既可以促进非语言行为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理论研究,同时也为构建体育教学非语言行为学奠定深厚的理论基础。

二、非语言行为

人类的非语言行为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和现象。人类的非语言行为是伴随着言语交际而同时出现的各种各样传播信息的符号体系的总称,有伴随、配合、补充甚至代替言语的作用。人类的非语言行为方式包罗万象,是在各种特定语境中的行为和意义结合形成的系统,是表达人思想情感的一套特殊的重要方法。

非语言行为的表达过程大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事物,一部分是动作。在这样的示意表达过程中,第一部分是“物”,即选来代表一定意义的某种事物。第二部分是“示”,即能起到某种交际作用的某种变化或动作。非语言行为构成的示意,就是用各种各样大家熟知的事物及相关的来进行的表情达意的交际活动,有时是用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的动作来表示,像表情、手势等。有时需要借助某种特定物品来表示,如标志物、服装等。

三、学校体育教学中非语言行为的作用

非语言行为具有显现性特点,它较之抽象概括的语言更生动、更形象、更具体,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具有以下特点:

1.调控课堂气氛。作为一种极富表现力的交流手段,非语言行为对教学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非语言行为可以调节教学的氛围和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教师站在队伍前,一言不发,只是用目光注视每一位学生,使学生迅速做好上课准备,并利用眼睛的相互对视来传递一种“友好、关切”的信息,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其次,非语言行为能够调控教学的过程。如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常常是利用目光、手势来调整练习的进程。

2.传递信息直观形象。在对技术动作的教学过程中,非语言行为以其独特的表现力而具有特殊的表达功能。教师利用身体的动作、姿态来进行示范,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这是语言所不能表达的信息。而在体操教学的保护与帮助中,师生间的身体接触(引导),更会产生“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效应。同时,伴随口头语言一起的示范表达能够扩展口头语言的信息量,增添一些附加信息,与口头语言在传递信息方面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3.替代和强化语言。在人类的长期生活实践中,非语言行为已自成体系,具有了一定的替代语言的功能。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使用诸如手势、动作等非语言行为来代替语言传递各种信息,用以调控教学过程。如点头表示赞同、摇头表示反对、摆手表示不行、鼓掌表示鼓励等等。

四、体育教师经常运用的非语言行为

1.手势。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手势主要是与口令或哨声或音乐声结合起来运用,在队列队形练习、分组教学安排及队伍集、散中,教师充分运用手势,使学生领会教师的意图,达到知行统一。

2.眼神。眼神在非言语交往中用途最广,眼睛不仅是心灵的窗户,更重要的是“眼睛会说话”。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很多信息与情感的交流,都是通过目光接触来实现的。

3.面部表情。包括眼神在内的面部表情在传达信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情感的交流中,表情的作用占了很大比例。心理学家发现,在情感交流中,一个信息的表达=7%的言语+38%的声音+5%的面部表情,这足以表明面部表情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

4.姿势。一个人的姿势、动作节奏同一个人的面部表情一样,会因为情绪而变化。

5.人际距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交换自己在教学场所内的位置,走近或远离某些或某位学生,在离得很近的地方侧向的或面对面的与具有问题行为的学生进行言语或非言语的交流,来达到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目的。

五、体育教师的非语言行为修养——体育教师的教学艺术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创造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意志力和保持良好情绪的教学情境,以清晰的解释、优美的示范和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来吸引学生,结合教学内容,经常给学生制造新颖感,以使他们活跃思路、丰富想象。尽量给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主动学习、尝试学习,从而增加自信,增强求知欲。

1.得体的服装。一个体形健美的人在运动服饰的衬托之下,可以向人们展示优美的体形和健美的体魄,同时也是向人们传递一种信息,那就是要在人们眼中获得一种得体、和谐、健美的升华,成为一种理想化的典范和一种充满韵味的象征,使学生产生心理振荡,从而触发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再认识,即运动—体形美—健康美,从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2.眼神与微笑。体育教学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活动,体育教师以合理的面部表情表达一定的情感、输送不同的信息,充分表达好与差、美与丑、对与错的判断。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微笑调节课堂气氛,给学生学习创造愉快的氛围。用微笑来提问,给学生以鼓励和信心。用微笑来面对学生的练习失误,使学生能感到教师的理解、宽容和鞭策,给他们以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是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至理名言。它又是人体传递信息最有效的器官,而且能表达最细致、最精妙的心理差异,显示最明显、最准确的交际信号。如双目炯炯有神会使学生振奋、活跃课堂气氛。温顺、柔和、热情的目光则流露出对学生的关心和赞许。

3.空间位置的调整。教师在教学训练中通过不断调整自己身体的站位形态、部位形态、与学生的远近距离、站位移动路线、幅度和角度,可以帮助和影响学生完成动作。

空间符号是人际关系亲疏程度的重要标志。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目的,随时改变自己的空间位置。例如要严肃课堂纪律,教师可以站在远离学生的正前方,以示教师的尊严或威信。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创造和谐的情境,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以示亲密无间。

4.提高示范艺术。体育教学的示范是体育教师的另一项教学基本功。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示范艺术时,要考虑示范的目的一定要明确,示范什么,怎样示范,都要根据课程的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切忌盲目地示范。教师示范时要讲求示范的艺术,必须使自己的示范动作做到准确、熟练、轻松、优美、舒展、大方,这样会给学生以良好的视觉感受和美的享受,从而激励学生学习动作技术的热情。

5.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体育教师要以自己的积极情感感染学生,教师的情绪、情感要具有感染力。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情绪状态可以与学生产生共鸣,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六、结论

一是体育教学中通过对非语言行为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促进运动技能的掌握,保持体育运动中信息传递的畅通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是体育教学中非语言行为的特点有:调控课堂气氛,传递信息直观形象,替代和强化语言符号。功能有:建立完整的技术动作表象的功能,情感表露和对动作或行为进行调整的功能,师生互动的操纵功能。

三是对非语言行为的艺术化运用是体育教师非语言行为修养的重要标志。体育教师的教学艺术包括得体的服装、眼神与微笑、空间位置的调整、提高示范艺术和创造良好的体育心理气氛等。

参考文献:

[l]王顺堂,等.体态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2):77-78.

[21苏福民.浅谈体语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岱宗学刊,1999(4):76-77.

[3]贺忠.浅谈体育教学中的体态语言[J].中等职业教育,2005(2):18-19.

[4]彭艳军.体育教学应注重“体势语”[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3):144.

[5]沈钧毅.论肢体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解放军体院学报,2002,21(2):114-115.

[61徐泽,等.态势语言的特点及应用[Jl.中国学校体育,2001(4):71.

[7]乐小荣.论体育动态教学与“行为语言”阴.江西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0,22(3):74-75.

[8]王哲,等.视觉和非语言信号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师专学报,2003,5(2):81-82.

[9]王汝田.论非语言行为在体育教学的应用[J].合肥学院学报,2004,14(l):92-94.

[l0]蔡伟群.试论非言语信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4):98-102.

[11]沙莲香.传播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12]邹志仁.信息学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语言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2016体育年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