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宿舍文化功能与建设

2009-12-28 05:46李晓兰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9年11期
关键词:学生宿舍学生公寓宿舍

刘 鑫 李晓兰

大学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分支,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占据着特殊地位,有着独特而重要的育人功能。宿舍是大学生生活、学习、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高等学校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大量事例表明,以宿舍为载体的高校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如何通过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来推进校园文明建设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内涵

大学宿舍文化是大学生在宿舍范围内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所创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其内涵包括宿舍的政治文化、科技文化、娱乐文化等。它表现在宿舍成员的学习方式、生活习惯、人际交往、精神风貌、道德氛围、室内环境布置、日常用品摆设等方面。其中有两个方面比较重要,即“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是指宿舍的环境、卫生、装饰、设施和规章制度等。“软件”是指宿舍学生们的道德规范、组织纪律性、理想情操、心理趋向等。

二、宿舍文化形成的原因

宿舍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高校教育的变革、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成熟、思想教育管理的改进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等外部环境发展逐渐形成。

1.招生制度和高校教育的发展

随着高校扩招,“班级”作为最小学生集体单位的地位已逐渐为宿舍所取代。学生宿舍已成为大学生活动内容最丰富、停留时间最长、思想反映最集中的地方。从高校生活的特点来看,宿舍是课堂的延伸。从某种角度讲,它比课堂的影响力更大,因为学生在宿舍里停留的时间一般比在课堂上的要长。据调查,大学生每天在宿舍度过的时间长达13个小时,除去8小时睡眠外,还有4-5小时用于学习、交谈、娱乐、自身管理等。宿舍不仅是学生生活和休息的场所,也是他们学习、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和交友娱乐的地方。

2.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成熟

随着培养模式的种类增多、学生人数增加和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各个高校也加大了对学生公寓管理的改革力度,由后勤公司来进行统一的服务与管理,进而形成多体制、多方面的管理模式,逐步形成特有的大学宿舍文化。

3.高校加强思想教育管理

由于学生宿舍已处于现代高校学生生活学习的中心地位,许多高校开始将学生宿舍管理列入学校重要工作内容,采取了各种措施加强学生宿舍的管理。由一个部门管理变为由学生工作部、院团委、保卫处等部门综合管理,由原来简单的宿管人员、清洁工、楼长负责转变成要求院系领导、专职辅导员、带班教师入住学生宿舍,把严格管理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三、宿舍文化的特点

1.参与性

宿舍文化具有明显的个体参与性特征,宿舍中的各种活动对每一位成员来说都有充分的参与权。在宿舍里每名学生都自认为是主人翁,有对各项宿舍活动的参与权和话语权,可以对宿舍的活动表达独立的见解与意见。加大了宿舍成员参与宿舍文化的自由度和自主性。

2.易变性

大学生容易受社会上各种文化影响,例如网络、短信、飞信等等,使他们关注事物的兴奋点经常转化,思想活跃领域广、情绪转换突然,这些都使大学生宿舍文化处于一种不稳定的易变状态。

3.真实性

宿舍文化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宿舍成员的思想、行为、文化修养,在无老师和校方干预监督的宿舍环境中,同学们思想行为的表现最真实、最集中。

4.互联性

宿舍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关联的,是与整个学校的大环境息息相关的。学校大环境的好坏影响着宿舍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5.影响性

大学生宿舍文化对宿舍成员的影响不是通过硬性灌输,如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处罚条例等外部强制力量来完成,而是通过宿舍文化所形成的精神文明氛围逐渐熏陶形成。这种无影无形的影响力,促使宿舍成员按照宿舍文化的要求行动。

6.集体性

大学生宿舍文化不单单通过个体做一些事情而体现出来,往往要全体成员集体参与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例如最佳宿舍评比,宿舍装饰比赛等等活动,不能单单靠一个或几个宿舍成员来完成,而需要全员参与、齐抓共建才能取得好成绩,这就突出了宿舍文化的集体性。

四、宿舍文化的功能

1.思想教育功能

宿舍是学校的一个“细胞”组织,也是青年大学生每天相聚的最稳定的生活场所。在宿舍中,学生间的交往频繁密切,每一个学生都是按照自己真实的思想和生活习惯说话做事,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品德具有真实性。例如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从而产生大量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在宿舍这个自由的天地里,他们可以通过无拘无束的“卧谈会”等形式进行表露或渲泄,与室友共同探讨,让室友为其想办法、出主意。此时宿舍成员的真诚劝导和热心相助就会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消除过多的忧虑和消极思想,减轻心理压力。

2.导向上进功能

在宿舍这方无拘无束的天地里,大学生可以自由传播、交流各种政治信息、社会信息、校园信息。社会上流行的市场经济文化中的风险性、机遇性和功利性倾向都在刺激着大学宿舍的政治文化氛围。管理者要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大学生之间的交往和交流,使宿舍文化具有明显的导向上进功能。

3.群体凝聚功能

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娱乐非常集中的场所,尤其在宿舍内学生彼此以兄弟、姐妹相称,“家园”气氛十分浓厚。宿舍文化的重要作用就是强化宿舍成员的这种高层次的“家园”意识,用集体主义观念取代传统的家庭观念,从而在全体成员中形成一种无形的向心力。

4.人格塑造功能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宿舍文化是一种群体心理环境,通过这一环境的熏染,使个体将这种群体心理环境非强制地、非逻辑地移植到自己的心理系统中,经过同化而形成个体的心理特征,并在深层心理结构中把宿舍文化的宗旨和要求内化为自己的价值体系,从而完成世界观、人生观的确立和人格的初步成熟。

5.素质拓展功能

学生公寓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为大学素质教育的开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不同专业的学生住在一起,可以彼此交流学习经验,传递学习方法,完善知识结构,开拓视野。学生公寓作为第二课堂,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集体主义意识,为增长社会知识、锻炼社会能力提供重要渠道。

6.文化教育的导向功能

大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随着改革的深入,大学生作为校园文化的主体,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生敢于求新、求异,敢于追求、探索,但同时他们思想单纯、情绪不够稳定、缺乏社会阅历、容易为表面现象所迷惑。由于学生公寓文化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的大环境下发展成形的,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的参与行为也完全是基于内在需要,学生在活动中的感受容易对其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学生公寓文化可作为重要载体为实现思想教育目标服务。

五、大学生宿舍文化功能的建设与实践

1.创新管理机制

成立由学校分管、领导负责,以学生工作部为主,由团委、总务处、保卫处等有关领导参加的学生宿舍管理机构,负责学生宿舍的日常卫生、制度规范、设施维修、安全保卫及生活服务等管理工作,克服教管脱节、出事相互推诿等弊端。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实行学生宿舍长就寝考勤汇报制度,成立学生公寓安全自查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安全巡查。大学生通过自愿参与的治保工作,不仅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也使学校的安全工作做到防范于未然,使学生的身心与财产得到有效的保护。

2.要以人为本,全方位配合机制

宿舍文化建设的目的是针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因此要牢牢抓住理解学生、关心学生,激励学生、教育学生的中心思想。教师要为人师表、管教管导;后勤部门要关心同学们的冷暖,提供优质的管理服务和完善的物质条件;班主任更要深入到宿舍中去,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良好品德去感染学生,与学生交谈,了解他们的心理动向。

3.发挥学生“三自”功能的自我运行机制

学生是宿舍文化的主体,必须依靠大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尤其是要发挥大学生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把他们推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舞台,通过他们团结更多的同学,影响他们都朝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目标努力。要在宿舍建立以宿舍长为联络点、以大学生舍管会组织为核心的管理网络,发挥其在公寓管理中的次要核心作用。

4.建立健全大学生宿舍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位大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才能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要把大学生在宿舍里的表现进行量化,列入学校对大学生的德育考核内容,用制度、规范约束大学生在宿舍中的行为,从而为学生在宿舍正常的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

猜你喜欢
学生宿舍学生公寓宿舍
莫里永学生宿舍
——贯穿建筑的连续上升走廊
热得快炸了
吉田寮:亚洲最破的学生宿舍
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模式探析——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学生公寓为例
学校到底是谁的
作品四
一个都跑不掉
学生公寓“五进”工作法治化的路径
高职学院学生宿舍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二次开发的学生公寓漫游仿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