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无知心理”演绎与教师道德教育的“盲区”

2009-12-29 08:47于胜波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2009年9期
关键词:演绎盲区道德教育

于胜波

【摘要】人的道德心理发展除了社会及家庭教育、影响外,学校教育这一教育与受教育互动的特定而规范的重要园地,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在小学道德教育中,教师的道德示范功能和学校的道德管理功能尤为重要。

【关键词】无知心理;演绎;道德教育;盲区

道德是领先于社会公共准则、依靠社会公共准则来约束人们相互之间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是由社会舆论和人的内心信念所维系的。在现代社会,道德作为一种理性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其作用尤为明显,更为重要。它是规范和调节人们之间公共的相互关系、以及个体发展的基本保证。人的道德心理发展除了社会及家庭教育、影响外,学校教育这一教育与受教育互动的特定而规范的重要园地,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在小学道德教育中,教师的道德示范功能和学校的道德管理功能尤为重要。管理功能是一种强行制约,而示范功能的潜移默化和榜样作用不可低估,因此就有了“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等真谛。由此可见,学生道德行为的心理发展与教师的道德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1学生中负道德行为的心理表象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上一些负道德行为从不同角度、层面渗入校园,学生中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心理学家就我国现阶段学生道德失范现象分为以下几种。

无知心理:这一群体‘不知道哪些属于道德范畴。其表象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会呈现逐步递减趋势。还有从众心理、侥幸心理、反叛心理(包含:逆反心理)。

以上四种影响学生道德失范的心理表象并非学生自身固有的,而是后天的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造成的。道德作为人的基本理性,并非与生俱来,而需要贯穿人的一生,从幼年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乃至社会教育不断规范人的道德修养和行为。

2学生“无知心理”演绎与教师道德教育的“盲区”我国是一个注重道德教育传统的国家,每个小学生都能讲出类似“孔融让梨”的动人故事。但由于分数决定一切的缘故,使得道德教育尚存在许多“盲区”,道德知识传授不足是道德滑坡的因素之一。小的表现为独生子女、同学问不懂得谦让,大到同学问因竞争的需要往往使得道德尴尬地退居二线。学生道德的无知心理,不仅说明了学生在小学乃至幼年道德教育的缺欠,同时也说明了小学道德教育的艰巨。学生道德教育“盲区”的存在,不仅反映了学生成绩独挡一面的普遍现象,同时也不乏个别教师自身道德心理素质问题。比如:在学生的考试中时有发生的作弊问题,小学生们大都不以为然,认为很正常:如考场上抄别人的,或将自己试卷让他人看都是一种互助。据了解这种思想来源于个别教师的引导和暗示,有学生就公开说:“我们小学老师在我们考试时,把学习好的和学习差的搭配编座位,这样考试时就可以互相帮助了。”要追其根源,当然可以说是分数第一、应试教育所致。但这种做法从道义上讲是一种损人利己、遗害非浅的不道德行为。中、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尤其是小学生,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其发展成长影响巨大,学生把考场作弊认为是互相帮助,那么考试还有什么意义?这样的考试无法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真实情况,而只是一种兴师动众的走过场而已。从学生来说模糊了作弊的是与非,反而认为作假也无防,只要能达到我(及格或拿高分)的目的就行,这就为一些不择手段达到私欲的不道德心理养成埋下了隐患。如例案:时值复课阶段,某学科参与本年级考试试卷出题的一教师由于在复课时对学生采取“压题”重点复习。试后年级成绩显示:这位教师所教授班级成绩远远高于本年级其他班级本学科成绩,在学生的互动空前快捷、实惠更加明确的今天,这种教学成果如何面对学生与日深刻的质疑,更甚者是在评卷上的感情侧重、合分时的有意偏差等。由于一些教师自身道德修养的缺陷,一味追求“名利、荣誉”,在个人业绩积累过程出现了道德标准模糊,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使学生道德心理的养成被扭曲。

由此可见教师一个小小的失误,或许只为自己班级或本学科成绩可能提高的心理,而在学生中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道德作用,有可能影响这些学生的一生,给社会造成长久危害或负面影响。道德教育“盲区”的存在,使学生在成长各阶段的道德教育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对我们每位教育管理者和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为人师者首先必须具备较高的道德心理素质。

猜你喜欢
演绎盲区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警惕机动车的“死亡之角”
了解汽车的视觉盲区有必要
盲区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的演绎
丰富教学角度演绎德育课堂
让孩子远离 “汽车盲区”!
从三个角度体现“Project单元”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