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大学城”区域性校际群众性体育竞赛的可行性研究

2010-01-02 11:08金安铭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校际大学城体育竞赛

金安铭

(大庆石油学院体育部,黑龙江 大庆 163318)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按照“大学城”格局办学的高校越来越普遍。这虽然有利于开拓新的高等教育发展,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弥补教育资源的不足等,但是要形成一套适合“大学城”校际群体竞赛的开展、管理以及运作模式,是一个长期而且必须通过实践进行证实的过程。文章采用SWOT项目分析法,把“大学城”区域性校际群体竞赛作为一个“事件”进行分析,对其进行可行性的研究,为下一步“大学城”区域性体育竞赛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日照大学城宏观的社会政治、经济以及人文环境,以及大学城内7所高校体育竞赛开展及运行的微观环境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登陆相关网站、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的方法,搜集阅读了与体育竞赛运行环境以及高校群众性体育竞赛开展模式相关的文章近20余篇;社会体育学、体育管理学以及赛事经营等方面的专著4部。

1.2.2 调查法走访部分山东体育学院有关专家、山东省高校群体竞赛负责老师、日照市体育局赛事推广官员,就本课题的相关问题进行咨询。

1.2.3 逻辑分析法运用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逻辑方法对资料和事实进行整理和加工。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对竞赛可行性研究(SWOT分析)的基本性认识

2.1.1 SWOT分析的概念所谓SWOT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外部优势因素(Strengths),弱势分析(Weaknesses),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和威胁分析(Threats)通过调查罗列出来,并依照一定的次序按矩阵形式排列起来,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如对策等)。运用这个方法,有利于人们对组织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制定发展战略和计划,以及与之相应的发展计划或对策[1]。

2.1.2 SWOT分析的步骤

(1)把识别出的所有外部环境因素分成两组,分的时候应以下面的原则为基础:看看它们是与行业中潜在的机会有关,还是与潜在的威胁有关。它们是外部环境中对项目开展的发展直接有影响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属于客观因素。

(2)用同样的方法把所有内部环境因素分成两组。一组与优势因素有关,另一组与弱势因素有关。它们是项目在其开展中自身存在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属主动因素。

(3)建构一个表格,每个占1/4。把项目开展的优势和劣势、机会与威胁配对,分别放在每个格子中。SWOT表格表明项目内部的优势和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的平衡。如图1所示:

图1 SWOT矩阵图

(4)制定行动计划。其基本思路是:发挥优势,克服弱势,利用机会,化解威胁,考虑过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

2.2 对建立“大学城”区域性校际群众体育竞赛的SWOT分析

2.2.1 “大学城”区域性群体竞赛开展环境因素分析

2.2.1.1 优势分析(Strengths)。

第一,宏观环境优势分析。

近年来大学科技园的崛起,是政府对教育支持的标志。

2001年11月,日照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积极引进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大学科技园的意见》,正式确定把建设大学科技园作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载体,并将其列为当时全市各项工作的一号工程加以推进。并提出,到2010年,大学科技园引进大学达到10所,科研院所20所以上,在校生达到10万人,真正成为区域性的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基地,真正建成一个富有吸引力的大学城、科技城、文化城。

对水上运动的项目扶持,昭示着日照市对体育产业的发展前景有了新的认识。

近年来,日照市委、市政府看到体育产业的发展前景,也看到了体育产业对于提升一个城市层次的独特重要性,积极发展体育产业。2004年9月,日照顺利争取到全国帆船锦标赛举办权,并且创造性地采用市场运作方法成功举办这次全国性大赛。2005年,日照又成功举办了国际欧洲级帆船世锦赛。今年,他们又将在此举办国际470级帆船世锦赛。该市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提出了打造“水上运动之都”的宏伟战略,并成功申请了承办2007年中国首届水上运动大会。该基地被国家体育总局指定为国家奥运会帆船帆板赛前训练热身场地。

第二,微观环境优势分析。学校领导的政策支持以及关注度比较高。体育竞赛,是一种健康阳光的产业。现在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希望通过举办赛事树立其品牌在公众中的积极形象。而举办一届成功的赛事,不论对于当地政府,还是学校本身,都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

赛事开展可以做到宣传力度的深入渗透。本市对于大学城的关注度以及无所不在的校园广播网络,是在校园内营造热烈氛围、充分调动大家积极性的一个保证。同时也应与各种媒介组织保持良好的关系,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手段,强化人们对高校体育竞赛的认识,在有效开发市场的同时增加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存在可以借鉴的既定竞赛开展模式。山东体育学院作为山东省唯一一所体育专业学院,曾经主办承办过多届国际、国内赛事,累计了相当丰富的竞赛组织与管理、经营与运作的经验。

赛事开展与运作有人力资源的优势。体院拥有大量的体育专业教师与学生,不论是竞赛组织与管理,还是裁判执法,基本不存在技术和操作上的问题;同时,区域性竞赛组织当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志愿者,对于一个大学生云集的大学城区域来讲,能提供数量以及质量上的保证。

有场馆优势,包括山东体育学院以及曲阜师范大学的场馆设施,能够提供足够的保障。大学城7所高校已建成或逐步建成现代化的体育场馆设施,如大型综合性体育馆、塑胶田径场、人工草皮、室内游泳池等,这给竞赛开展提供了硬件基础。

同时由于参加文化节的成员范围是在大学城区域,所以内外部交流以及文件资料传递很方便。还有大学城区的网站,方便信息交流以及公布。

2.2.1.2 弱势分析(Weaknesses)。第一,资金缺乏是即将面临的很现实的一个问题。

通过专家访谈我们得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体育也面临着一些经济上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学校体育经费拨款与高校群体竞赛发展的规模、速度不相适应。

第二,缺少有经验、受过培训的管理人员或者志愿者。

第三,没有专业的体育赛事包装与推广、体育赞助营销人员参与其中。

体育赛事包装指的是运用营销的理论与策略,结合媒体宣传、新闻炒作、名人效应等有效手段,对赛事本身进行知名度的导入和公众形象的树立。由于在高校群体竞赛推广的过程中融入营销因素属于非赢利性操作,因此还处在理论阶段,不能吸引专业人士的加入。同时,想要成功运作一项体育赛事,寻求赞助投资就成为一门必修的课程。

2.2.1.3 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第一,打破校际壁垒,避免闲置浪费,提升资源流动率和共享率,形成大学城体育资源优化与整合。

依托大学城体育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优势,在面向社会的基础上,积极开拓面向大社会的服务市场,通过开发健身娱乐市场、运动训练市场、运动技术市场、教练员市场、运动员市场、运动竞赛市场、体育表演市场等,使体育资源的再生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实现体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利用和再生的良性循环[2]。

第二,充分发挥体育竞赛对于高校文化交流、校园文化建设、学生人格塑造等积极正面的影响力。

各高校以及不同专业学生之间,也可通过体育竞赛这种有益方式加强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促进交流和了解[3]。

高校群体竞赛具有多元性、多层次性,因此其价值就体现在很多方面,主要有教育价值、健身价值、娱乐价值、竞争价值、创造价值、终身体育价值等等。而在参与或者观赏体育竞赛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满足了自己情感上的需求。大体可归为三类:接受刺激、追求乐趣的需求,从属于一个集体的需求,展示才能和自我价值的需求[4]。因此,体育竞赛在这里,扮演了承载学生心理压力,提升其综合素质的角色。

第三,将“社会营销”的元素融入“大学城”模式的校际群体竞赛开展模式中去。

“社会营销”一词最早出现在1971年,当时是指运用市场营销的原理和技巧倡导某个社会运动、观念和行为。

运用市场营销的手段,调整大学生对于体育的某些观念、态度、习惯和行为,鼓励他们积极响应比赛所传达的精神,就能够使其形成持续喜欢体育,坚持锻炼的习惯,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第四,比赛将尽量安排在周末进行,将会有许多人观看比赛,这对学生参加运动的欲望会有帮助,同时,对赞助者也是有吸引力的。

第五,在城市社区有许多热爱运动的单位和个人,他们将支持这次活动。

2.2.1.4 威胁分析(Threats)

第一,安全问题,如警力、消防、救援措施的配置不足。高校群众性体育竞赛由于体育自身的特点(运动、器械)和其它各种原因,伤害事故(尤其是运动性损伤)偶有发生,成为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学校体育教育带来了各种不良影响,同时,也加重了体育教师的心理负担。

第二,比赛举办时的气候影响。我们尽量把比赛安排在春暖花开的3、4月份进行,但是如果出现不可控情况出现,例如天气变化,就必须制定相关备用计划,使得比赛顺利进行。

第三,与其他活动的时间冲突。这就必须做好事先了解相关活动的开展,并进行内部协调的工作。

2.2.2 建立SWOT分析矩阵将调查得出的各种因素根据轻重缓急或影响度等排序方式,构成SWOT矩阵。在此过程中,将那些对项目发展有直接的、重要的、重大的、迫切的、久远的影响因素优先排列在前,而将那些间接的、次要的、轻微的、不急迫的、短暂的影响因素排列在后面,如图2所示:

图2 开展“大学城”区域性群体竞赛的SWOT分析图

2.2.3 制定行动计划计划既涉及目标(做什么),也涉及到目标的方法(怎么做)。计划的目的在于指明方向,减少变化的冲击,减少浪费至最低,设立用于控制的标准。[6]

目标设定之后,制定出赛事运作的具体作业计划,通过实施达到预期目标,计划实施过程需要监督和控制系统来保证朝向赛事目标的前进方向,这是一个逻辑顺序过程。其各个任务领域都存在进一步细致的内容,只有把各个方面考虑到位,才能确保赛事的顺利进行。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根据以上对于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的SWOT分析,开展“大学城”区域性校际群众性体育竞赛的道路,还是可行性比较大的。但是从分析的劣势与威胁情况来看,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开展。必须正视现实,研究内部、外部的情况,并针对目前的项目开展环境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3.2 建议

(1)设立竞赛文化和整体发展理念。目标如何设定,要由赛事管理参与者讨论决定,由领导牵头实施,从点滴入手,建立、发展、完善赛事自身的形象。

(2)可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项目开展可行性调查,了解目标接受群需求所在,加强联系和沟通。

(3)建立一支有效的竞赛组织与管理队伍,针对目前还有待完善的环节,设置一套好的计划以及应对方案。

(4)利用原有高校间群体竞赛协作渠道,建立和完善高校校际群体竞赛的组织管理机构。同时建立健全校际群体竞赛各项制度,包括竞赛分级制度、竞赛管理运作法规等内容。

(5)打破各自为政的传统格局,增加高校校际群体竞赛的交流内容和形式。利用自身的优势,迅速同周围各高校建立新的、有特色的群体竞赛项目。

(6)开拓高校体育市场,提升体育物质资源的再生能力,为大学城体育物质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在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注意较大幅度地提高经济效益,并将其中相当一部分作为再发展资金。

[1]纪宁,等.体育赛事的经营与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230-239.

[2]许红峰,等.福州地区大学城体育物质资源的优化与共享.[J].体育科学研究,2004:28-32.

[3]李宁,等.浅析高校学生体育竞赛价值体系.[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78-80.

[4]李梁,等.大学生体育动机与激发的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4:81-83.

[5]科特勒(美)著,余利军译.社会营销.[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56-161.

猜你喜欢
校际大学城体育竞赛
小学影视教育的开展现状与实施路径——以济南大学城地区为例
长三角地区“戏曲进校园”校际联盟在上海市金山区授牌
论学校体育竞赛组建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
遵义大学城:“独木”变“森林”
我国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开展管理现状研究
体育专业学生多元化培养的校际联动影响因素分析
广州大学城十年破茧大变身
北京市高校校内体育竞赛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体育竞赛规则的本质主义症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