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三位一体”防早恋

2010-01-08 11:24
环球时报 2010-01-08
关键词:三位一体男孩德国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 木

虽然德国辞典里没有“早恋”一词,但近年来与早恋有关的早孕等不良后果越来越严重,德国学校、家庭和社会不得不频频采取“三位一体”的防范措施。

“德国教育机构虽然不禁止学生谈恋爱,但都想方设法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业上。”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德国中小学教育专家霍夫教授说,首先是让孩子知道早恋的后果。据记者了解,在德国中小学校,性教育是必修课。小学阶段,学生主要学习有关人体器官、生命来源和青春期等方面的内容;中学阶段,学生了解有关怀孕、避孕、艾滋病和同性恋等内容。如果学生未接受性教育,将视为逃学,面临校方惩罚。

德国中小学还制定了各种制度,让孩子行为得体。在柏林一家中学担任校长助理的鲍尔博士对记者说,学生入校时,学校都给学生一个学生手册,比如要求学生着正装、打领带、对同学有礼貌等。同时,学校还建立了一个监督网络,督察学生的行为。无论在教室、健身房或学生活动中心,都有老师、工作人员在场。这样,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在老师眼中。鲍尔说,一般牵牵手没人会干涉,但如果有更亲密的行为,马上会有老师适度插手。而且,德国住校生也是男女分宿舍。男生和女生绝对不允许互相串门,每个时刻都有宿舍老师值班。此外,学校还利用朋友间的影响力,让学生进行同伴教育,抵御早恋诱惑。

如今,德国还出现了男女分校。这些学校一般都是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男孩女孩彻底分开,自然很难早恋。由于没有早恋分心,男女分校的学生每年考入名牌大学的比例比较高。

在早恋问题上,德国学校和家长时常沟通。据记者观察,德国家长比较尊重孩子的爱情。记者的邻居克劳迪娅的儿子本尼16岁就有了女朋友。对此,克劳迪娅带着自豪和喜悦的声调告诉记者:“本尼交女朋友了!”看到记者发愣,她解释说,一个发育正常的男孩和女孩到了青春期就有与异性交往的需要,如果阻止他们交往,就是阻止他们学习、阻止他们成长,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斗争。

不过,受教育越高的德国家长越对孩子早恋有抵触情绪。记者一位在大学当老师的朋友虽然不反对17岁的女儿交男友,但明确表示18岁前不能与男友有更进一步的关系。为此,他和妻子与女儿谈了很长时间的心。这让记者想起了中德家长对孩子早恋教育的差异。一个德国小男孩对一个中国女孩非常迷恋,在学校每天都送给中国女孩礼物。有一天,德国男孩对她说:“我很喜欢你!”没想到中国女孩听后再也不理这个男孩了。男孩很郁闷,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男孩母亲知道后问:“你喜欢这个中国小女孩吗?”男孩答:“非常喜欢,将来我想娶她!”妈妈说:“你想娶她,就应该给她幸福,给她买很多漂亮的衣服和玩具,给她买她喜欢的东西,对吗?”“对!”“那么,你该好好学习!考一个好大学,将来找一份好工作!赚很多钱,给她买喜欢的东西!”男孩此后努力学习。

由于早恋导致一连串社会问题,德国社会也参与到对青少年早恋的引导教育中。记者发现,在德国各个街区都可以看到一则则提醒青少年使用避孕套的广告,比如有一则广告说:如果你一定要做,就要做得正确。还有很多公益组织、教会明确倡导对青少年进行禁欲教育,提倡将性行为推迟到婚后,并告诉他们实行安全性行为的做法。

过去倡导性解放的德国媒体,现在也开始把早恋问题当成反面教材进行报道。德国一家电视台就推出了“未成年爸爸妈妈”的真人秀节目,让青少年看到那些因为早恋、不避孕生下孩子后的麻烦生活,劝导孩子自重。此外,在德国公共场所也在约束青少年恋人,如德国迪厅、酒吧、电影院等公共场所要求出示证件,未成年人不得入内。▲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男孩德国
亲爱的“老男孩”
“梦梦”“娇庆”德国行
差不多男孩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瓶中妖怪
新中国科技60年(3)
开始敲门
非常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