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不及格”的奥巴马

2010-01-15 05:04■何
决策 2010年12期
关键词:共和党人民主党共和党

■何 伟

“中考不及格”的奥巴马

■何 伟

两年之隔,两个奥巴马

2010年11月4日,奥巴马黝黑的面庞泛着惨白。“超级英雄”的他未能打破执政党在中期选举中失利的“铁律”,民主党遭遇重大挫败。

数字可以诠释奥巴马的极度郁闷:众议院435个议席中,民主党由256席输至188席,丧失多数党地位;参议院100个议席中,则由57席输至51席,刚刚保住多数;50个州长,却由26个输至18个。

奥巴马于选后在白宫召开记者会,新闻发布会历时将近一个小时,奥巴马神情疲惫,满脸忧郁和严肃。他的语调显得无精打采,双目时常低垂,不见往日轻松幽默。他承认选举结果反映了选民对美国经济复苏步伐感到沮丧,作为总统,他要为未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负责任。

美国人不仅感慨两年前奥巴马凭着让世界惊艳的演讲口才,坐着火箭高调进入白宫,并让民主党旋风般地取得国会两院的主导权,府院一体,成为最有权力的超级总统,推动所谓的历史性大“改革”。

“改革”的成效如何?家住密歇根州、28岁的Jennifer Cline也许最有发言权。她曾写信给奥巴马,诉说生活如何让人折腾。她失业3年,之后患上两种皮肤癌,既供不起楼,又没钱医病。奥巴马亲笔签名回信,说自己有信心改善国民生活。可惜他的承诺没有兑现,结果中期选举前夕,她惟有以7000美元的价格变卖总统的信,以解燃眉之急。

中期选举的失利,无疑是选民对奥巴马执政业绩“公投”的结果。纵观2009年奥巴马当选总统至今美国的经济状况,失业率从7.7%升至9.6%,2009财年财政赤字占GDP比率高达9.9%,房地产市场低迷,银行仍然紧缩信贷,2009年全年经济萎缩2.6%,2010年预计仅增长2.7%,低于潜在的增速。

此次选举改变了两党在国会的力量对比,对奥巴马政府未来两年的执政将产生重要影响。“两院分治”将对其未来执政之路形成掣肘。美国舆论预期,奥巴马在今后两年或将调整策略,以重新赢得民心。

“超级英雄”为何“超级失败”

中期选举是奥巴马的“滑铁卢”。毋庸置疑,我们可以把它归结于奥巴马未能够实现其在当选时的承诺。奥巴马在其就职演说中曾提到,“国家的经济情况要求我们采取大胆且快速的行动,我们的确是要行动,不仅是要创造就业,更要为增长打下新的基础”。

但现实情况是,经济复苏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奥巴马需要为其政绩埋单。而进一步看,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首先,这次两党斗争跟以前有着巨大的不同,以前是两党相互制衡,这次是两党恶斗,同时出现了一个代表草根群体的、一个新的所谓“茶党”。

代表新兴保守主义势力的“茶党”运动,在此次选举中为共和党胜选立下汗马功劳。因为从选举的直接结果看,“茶党”的兴起扰乱了大选的节奏,对共和党的获胜有较大的支持。

但这正反映出奥巴马脱离了民主党与草根互动的传统,所必然面临的结局。因为“茶党”正是共和党回归草根的一个运动,这恰恰是民主党之前所做的。

除此以外,奥巴马作为一个年轻的政治领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行动未免有些操之过急。奥巴马上任之后便迫不及待地推出各项新政:2009年通过《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推出7870亿刺激计划,针对房地产、汽车和就业三大重灾区推出个别的刺激政策,这些政策部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此后他又推出金融监管改革、医疗保险改革、“出口倍增”计划、新能源计划等等。由于时间仓促,加上推出时机并非恰当,导致某些政策只能是“新瓶装旧酒”,结果是动摇了民意基础,医改法案便是最好的例证。

值得关注的是,奥巴马是打着两党团结的旗号上台的,但执政之后却背道而驰,为了推出自己的经济刺激计划和各项新政改革方案,奥巴马一次又一次地通过民主党在议会中的多数席位来强制实现,使得共和党和中间人士对奥巴马渐行渐远,在中期选举中这些人成了奥巴马的反对派。

不得不说的是,奥巴马的运气不好,赶上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布什给他留下了这么多的烂摊子,他只能动大手术。

具备强大勇气的奥巴马选择了吃力不讨好的一项工作就是医疗改革。医改见效比较慢,但是他确实要把白人、工人阶级的钱拿出去给那些移民,给那些黑人,所以引发了基础选民的一些不满,所以他的改革力度很大,但换得的结果是吃力不讨好。

量化宽松:奥巴马的自我救赎

2010年11月另一件让全世界为之一振的大事件是:美联储继2009年推出1.75万亿美元的资产购买计划之后,再一次推出了为期8个月,总共6000亿美元的国债购买计划。

中期选举和新一轮量化宽松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博弈的因素,因为在中期选举之前,根据民意调查已经大致能够判断选举的结果:共和党人将重新控制众议院,形成一党控制行政部门,一党控制财政和立法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奥巴马将不能够非常顺利地实施其财政刺激计划以及各种改革法案。因此,一旦中期选举的结果形成两党分治,财政方面的空间将变得非常小,这意味着货币方面的刺激将会相对更多。尽管货币的刺激效力已经接近瓶颈,但美联储仍然义无反顾地推出了新一轮的量化宽松。

美联储新一轮的量化宽松,其最终目标在于刺激经济,其对经济的作用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首先,降低利率促进投资和消费。其次,支撑房地产市场。最后一个因素最为关键,是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弱化美元汇率,刺激出口。

尽管量化宽松对经济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对经济刺激的效果或许并不明显。目前美国国债收益率已经处于较低的水平,美元指数也在低位附近震荡,进一步降低利率、弱化美元的空间有限。

在美联储推出第一轮量化宽松之后,欧央行、英国和日本央行随之做出了类似的举动。而在美联储本轮量化宽松的情况下,发达国家央行却并没有随波逐流,新兴市场等发展中国家更是逐步地采取了一些紧缩的政策。

欧央行的主要目标是通胀,目前欧元区通胀水平与目标接近,英国通胀水平高于其目标,因此他们不会选择再度量化宽松。新兴市场率先走出衰退,经济复苏使得本国央行有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必要。

值得关注的是,与此同时,美联储量化宽松带来的流动性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暴涨(黄金曾一度突破每盎司1400美元的高位,农产品价格也飞速上涨),物价上涨的压力使得新兴市场面临输入型通胀的压力,迫使央行采取加息的政策来应对通胀。

考虑到美元贬值所引致的本币升值,过量加息将导致热钱进一步流入,在加息幅度的把握上,更多国家面临着艰难的考验。

奥巴马将何去何从?

在美国政治版图回归权力分割局面的情况下,奥巴马未来的政策推出将步履维艰。共和党一直是“小政府、大市场”的倡导者,在经济复苏并不强劲的情况下,奥巴马要推出新的财政刺激方案,将不会像此前那么顺利。

共和党人主张缩减支出,并削弱奥巴马的医疗改革和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因此奥巴马未来两年的执政将面临严峻考验,白宫和民主党接下来可能会转攻为守,保存现有的改革成果,而在移民、能源政策等方面的改革将会被搁浅。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奥巴马的失利对其2012年能否实现连任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如果民主党继续独掌议会和白宫,奥巴马将会在连任的选举中为就业、赤字等所有问题埋单。

我们可以看到,奥巴马在这两年执政期间并非无为,而是经济受创太大,致使本身复苏乏力。未来两院分治,奥巴马需要尽可能地协调两党,向共和党人伸出和解之手,尽可能地重拾民众的信心,赢取丢掉的中间人士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共和党人也需要为经济复苏承担责任,或许对奥巴马的连任是件好事。

不出意外,奥巴马已经表现出效仿克林顿的姿态。在中期选举后举行的首次记者会上,奥巴马表态要更加努力地共和党取得共识,尽管不会幼稚地认为跨党派合作轻而易举地就能达成。他正打算邀请新国会领袖和新州长到白宫做客,当然其中多数是共和党人。

(作者为美国宏观经济研究员)

猜你喜欢
共和党人民主党共和党
是否挺总统,共和党人面临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