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研究

2010-01-29 10:41董文杰温涛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纯收入居民消费农村居民

董文杰温涛

(西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重庆 400716)

一、引言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六年锁定“三农”,要求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定不移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并指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欧、美、日经济全面衰退,对我国进出口造成巨大冲击,2008年我国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仅为0.8%,较去年下降1.8个百分点。2009年国际市场仍不容乐观,上半年进出口总额下降23.5%,其中,出口下降21.8%,进口下降25.4%,表明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辆马车”之一的出口受到国际市场的严重影响。2009年前三季度GDP增长7.7%,消费是主要拉动力,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9%,拉动GDP增长达4个百分点,可以看出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但其贡献率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可见,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制度经济国家,农村人口为7.4亿,占总人口的56.1%,因此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对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研究农村居民消费问题显得格外重要。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运用Kynesian的绝对收入理论、Duesenberry的相对收入理论、Modigliani的生命周期理论、Friedman的持久收入理论以及后来的RobertHall的随机行走假说等对消费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Davidson(1978)对Modigliani的生命周期函数进行改进,加入了消费滞后期的影响。Caballero(1990)验证了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存在,而农产品既具有消费功能,又具有储蓄的功能(Park,2006),Giles,J.&Yoo,K.(2007)在预防性行为的框架下研究了中国农村家庭的消费决策问题,他们还研究了外出务工对消费的影响,发现外出务工的范围扩大,农民用于预防性储蓄的收入比重就会下降,消费也随之增加。国内学者也对消费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余永定、李军(2000)指出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储蓄目标会不断提高,实际消费对实际收入的弹性可能会进一步下降。孙巍(2008)等从不同角度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进行了检验,并分析了收入差距、利率政策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武少俊(2003)认为为激发国内消费,应把启动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作为突破口,改善公众预期,增强消费者信心。现有的研究为分析农村居民消费提供了借鉴,也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特别是Davidson改进后的生命周期消费函数具有稳态性质,被广泛认为是较好的消费函数,应作为首选对象(贺菊煌,1998),而现有的研究很少用生命周期理论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进行实证研究,鉴于此本文运用生命周期理论来实证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问题,从而为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提供理论与实证支持。

三、理论模型

消费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旨在研究消费行为,而消费函数正是这些消费理论的数学描述,或者说消费函数是在消费理论的指导下建立与发展起来的。消费理论大致有 Kynesian的绝对收入理论、Duesenberry的相对收入理论、Modigliani的生命周期理论、Friedman的持久收入理论以及后来的RobertHall的随机行走假说。贺菊煌(1998)认为变形后生命周期函数是分析消费问题的首选函数;臧旭恒(2001)在分析各种消费函数后指出人们的行为越来越理性,他们预期一生的收入,并依次对各期消费和投资做出选择,规避风险并以跨时效用最大化为行为目标。基于此,我们运用生命周期函数来分析农村居民消费问题。

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消费者在某一时期的消费和储蓄行为,不仅取决于他当期的收入,还取决于他当期财产、预期收入以及他的年龄,人们力图合理安排自己一生的消费,从而使消费保持某种相等或者略微增长的水平。消费者一生消费支出的流量现值要等于一生中各期收入流量的现值。一般近似地用下列函数描述生命周期假设消费函数模型:

为当前的边际消费倾向,反映消费者已经积累的财富对当前消费的影响。(1)式涉及到资产(At),而我国农村地区,资产一般无法进行计量,有些学者认为用储蓄来作为资产进行衡量,但储蓄强依赖于收入,收入和储蓄两个自变量具有共线性。Davidson等人(1978)对(1)式进行变形:将(3)式代入(2)式得到

将(4)式代入(1)式并去掉明显具有共线性的,引入常数项,即得到我们最终模型:

受“棘轮效应”影响,消费习惯一旦形成是难以改变的,特别是在短时间内,消费是不可逆的,其习惯效应非常大,因此模型引入消费刚性(1)这一解释变量。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

(一)研究方法

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是实证经济变量间相互关系最为重要方法。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是通过建立以因果关系为基础的结构模型进行的。但无论是单方程模型,还是联立方程模型,这种分析背后均隐含一个基本假设,即时间序列数据是平稳的(stationary)。否则,通常的t、F等假设检验结果将不可信。涉及时间序列数据的另一问题是伪回归(spuriousregression),即如果有两列时间序列数据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非平稳的),即使它们没有任何有意义的关系,但回归的结果也可能表现出较高的可决系数。这样,如不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处理,在表面上似乎可以进行因果分析和检验,但实际上结果可能是虚假的,不会得到有意义的结果。为了避免模型出现伪回归的现象,本研究首先将利用ADF检验和PP检验方法检验变量的平稳性,对于非平稳性的变量进行差分处理使之转变为平稳序列。如果变量是单整的,那么,将进行协整检验,求出变量间的长期关系,接着建立ECM模型,检验变量间的短期关系。

(二)数据说明

本文以1952—2008年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数据行分析研究(变量的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选取人均变量而非总量是为了更好的排除人口总量及其结构的影响,为使其趋势线性化,并消除观测数据的异方差,我们对变量取对数,变化后并不影响变量间关系。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97-2008历年)、《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和《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1952—1978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差距不大且增长较为缓慢,这是因为当时农村不存在一个完善的市场,多数农民过着自给自足式的生活,由于农民消费自己的产出也被统计在消费水平中,甚至导致个别年份的消费大于收入,另外这段时期还受到三年自然灾害和十年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影响。1978年后农村进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明显增加,但人均消费水平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因为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消费支出的比重逐渐变小,说明农民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

五、实证分析

(一)变量平稳性检验

(4.61) (7.69) (7.61)

表2 单位根检验结果

表3 协整检验结果

接着我们对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其水平值的ADF检验和PP检验都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接受不存在单位根的结论,因此可以确定是平稳序列,即~0。上述结果表明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且农村人均纯收入和农村居民消费刚性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即农村人均纯收入和消费刚性能显著地影响农村居民当期消费,说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可以用变形后的生命周期函数予以有效解释。由于对变量做了对数处理,因此系数即为变量的弹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消费刚性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46和0.51,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消费刚性每增长1%,当期农村人均消费分别增长0.46%和0.51%。消费刚性的弹性系数大于人均纯收入的弹性系数,这是因为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相对较低(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31倍①),而且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农民面临着疾病、自然灾害、子女教育支出和失地补偿等不确定性风险,农民的收入要考虑一生的效用,不是全部用于即期的消费,而是将一部分作为储蓄以备未来的不时之需。受“棘轮效应”影响,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因此消费刚性对农村居民的消费影响较大。

表4 误差修正模型回归结果

(三)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即使变量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但短期内也会出现失衡,且实际经济数据往往是由“非均衡过程”造成的。因此建模时需要用数据的动态非均衡过程来逼近经济理论的长期均衡过程。为考察农村居民消费函数的动态关系,我们通过建立ECM模型来进行分析。在协整检验中我们得到残差序列,令误差修正项,建立如下误差修正模型

其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误差纠正机制发生作用,差分项反映了短期波动的影响。消费的影响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短期内收入和消费刚性的影响;一部分是偏离长期均衡的影响。短期内消费刚性的系数小于短期收入的系数,这是因为消费习惯是在长期的消费过程中形成的,短期内作用不明显。误差修正项的系数的大小反映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从其系数(-0.68)来看,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0.68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拉回,纠正机制发挥较强的作用。

六、研究结论及政策含义

从理论上讲消费受收入水平和资产状况的影响,为探析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关键因素,本文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对我国1952—2008年的农村居民消费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两个结论:第一,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可以用改进后的生命周期消费函数予以有效解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消费刚性能显著地作用于农村居民的当期消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行为越来越符合理性经济人的特征——预期一生的收入安排消费。特别在当今形势下,受金融危机影响,农产品的价格和销量都存在不确定性,农民对未来农村经济发展没有足够的信心,预期收入将会大幅度减少,为应对当前困局,农民将平滑当期消费,从而使自己总体消费效用最大化。而生命周期消费函数正是追求居民一生总体消费效用的最大化,能够有效揭示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第二,农村居民的消费刚性和收入是影响消费的关键因素。长期看,农村居民当期消费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消费刚性之间具有长期稳定关系,且消费刚性的弹性系数(0.51)大于收入的弹性系数(0.46)。这是因为农村居民消费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受“棘轮效应”的影响较大。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虽然预期收入可能出现下降倾向,但受“棘轮效应”影响,农村居民还有通过减少储蓄,或通过增加劳动获得收入维持原有消费水平的强烈愿望。短期看,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波动性,但主要受收入的影响,因为消费习惯是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形成的,其短期作用并不明显。

根据上述实证结果,在新的形势下为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发展,本文认为应当做好以下两个方面工作:(1)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树立消费信心。从前面研究得知,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与其一生的消费习惯和收入之间存在稳定的关系,农村居民会根据自己的预期收入来合理安排消费。因此应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或在某一领域的专业能力,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同时现阶段受金融危机影响,农产品价格全面下行,农民工失业返乡,并且我国宏观经济整体出现下滑,农村居民预期未来收入将会降低,致使农村居民消费信心不足。为此政府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农民的预期收入,树立消费信心。(2)转变落后消费观念,培育良好消费习惯。实证结果显示,长期来看消费刚性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首要因素,而我国农村地区传统的“量入而出”、“节俭第一”和“无债一身轻”等陈旧的消费观念己根深蒂固,不利于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因此各级政府应宣传合理的消费形式,引导农村居民改变落后的消费观念,形成良好消费习惯,激发农民消费潜力。消费习惯是在长期的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政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引导及在引导过程中所采取的向农村、农民倾斜的支农、惠农政策不应是一时的,应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上来。同时要通过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努力提高农村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为其消费观念转变创造良好的经济基础。

注释:

①根据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计算而得。

[1]Davidson J,Hendry D,Srba F,Yeo S.Econometric Modeling of the Aggregate Time-series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umers’Expenditure and Income in the United Kingdom[J].Economic Journal,1978,(88):661-692.

[2]Caballero,R.J.Consumption Puzzles and Precautionary Savings[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0,(25):113-136.

[3]Park,Albert.Risk and Household Grain Manage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The Economic Journal,2006,No.116:1088-1115.

[4]Giles,J.&Yoo,K.Precautionary Behavior.Migrant Networks,and Household Consumption Decisions: An Empirical Analysis Using Household Panel Data from Rural China[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7,Vol.89,Issue 3:p.534.

[5]余永定,李军.中国居民消费函数的理论与验证[J].中国社会科学,2000,(1):123-133.

[6]孙巍,王文成,李何.基于PI-LC理论的现阶段居民消费行为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8(10):148-154.

[7]武少俊.强化消费需求启动措施,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J].金融研究,2003,(5):106-116.

[8]宁一非.农民消费现状及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以四川省农村地区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8,(9):82-85.

[9]苏良军,何一峰,金赛男.暂时收入真正影响消费吗?——来自中国农村居民面板数据的证据[J].管理世界,2005,(7):26-30.

[10]李文星,徐长生,艾春荣.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和居民消费:1989-2004[J].经济研究,2008,(7):118-129.

[11]高觉民.城乡消费二元结构及其加剧的原因分析[J].消费经济,2005,(1).

[12]贺菊煌.消费函数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12):18-26.

[13]臧旭恒.居民资产与消费选择行为分析[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214-229.

[14]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p254-262.

猜你喜欢
纯收入居民消费农村居民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201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超14600元
2018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农民增收实现“十连快”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4年下降
四川农民收入增速 连续四年高于城镇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俄罗斯农村居民就业、收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