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建言折射出的社会进步

2010-02-06 03:52刘彦昆
小康 2010年4期
关键词:陶然繁体字韩方

文|本刊记者 刘彦昆

另类建言折射出的社会进步

文|本刊记者 刘彦昆

“另类”提案广受关注是公众在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中国社会民主化中走出的切实一步

难道老婆做家务,老公要发工资吗?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容时尚报》社长兼总编辑张晓梅再一次成为争议人物,有关“家务劳动工资化”的提案引发了不小的波澜。

在最终被命名为《建议家务劳动价值化,切实保障女性权益》的提案里,张晓梅表达了这样的想法:从事家务劳动一方所创造的价值应当被肯定,付出的劳动应当得到相应的补偿;为家庭付出较多义务的一方,在离婚时可以请求补偿;张晓梅还提到,女性往往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劳动,她们因此失去了深造学习以提高自身技能的时间,直接结果就是导致女性的自身能力有限、竞争力不强,这造成了女性就业困难,也影响了女性自身的发展。

显然,这并非仅仅是一个“发工资”的问题,张晓梅再一次被“误读”了,但把家务劳动放到这样一个高度,对国人家庭伦理体系造成的冲击,可想而知。

“我不觉得自己另类”

在被渲染的报道中,张晓梅几乎是“另类”的代名词。

2007年“两会”张晓梅提出“‘妇女节’应更名为‘女人节’;2008年“两会”,她又抛出——女性经期应享受法定假期,将职业女性经期休假权益明确写入《妇女权益保障法》。2009年“两会”,张晓梅延续了她的“另类”风格——提出“四天半工作制”。

有诸多提案被网民认为“很傻很天真”,张晓梅对此的回应是,“很多人都在说我的提案脱离中国实际,不现实,我自己也知道不可能通过,因为依照以往的经验,提案被采纳通常都需要很长时间,更何况我们这么大的国家,增减工作时间是件很重大的事情,就算国家有这个意向,也得经过很长时间的调研。”

事实上,对于张晓梅的“非议”正集中于此:既然知道自己的“另类”提案不会被采纳,为什么还要提出来?是在“炒作”吗?张晓梅有自己的判断:“其实晚两年提出来也可以,现在只是打个‘提前量’。”

2008年人们把张晓梅“月经期休假”作为一种奇谈怪论,但2009年,成都市首部保护女性权益法规开始制定,对女性职工劳动权利提出新的规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经期可根据身体状况请短假”。

10年前,张晓梅在国外生活,看到外国人去做婚前财产公证,她曾感到荒唐,像所有传统中国人一样表示怀疑:被“公证”过的婚姻还有真感情吗?但是今天“婚前财产公证”在中国也已不是新鲜事,已被很多人选择来避免感情破裂产生的财产纠纷。

“我提出家务劳动价值化也是这个道理”,张晓梅说,“感情好的时候,多做点或少做点都无所谓,但是感情破裂分割财产时,能不能给大家提供一种考量依据呢?”

张晓梅的看法是,在这样一个愈来愈复杂多变、离婚率居高不下的社会里,多一种选择总是好的,可以使夫妻之间更好地去承担家务,“或许多年以后,这样一个大胆的想法就像‘婚前财产公证’一样进入到人们的婚姻生活中。”

“我不觉得自己另类”,张晓梅说。也许与她所从事的时尚行业有关,她喜欢关注一些“有前瞻性的事情”,那些被诸多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们关注的“老生常谈”的问题让她失去了兴趣。

在张晓梅看来,政协会议为委员们营造了一个宽松的氛围,让不同行业与不同背景的委员各抒己见,“只要他的基本政治素质符合大的语境,不要对政协委员限制太多”, “谈医改、谈房地产,请几个专家就够了。”

就像四川成都首部保护女性权益法规写入“经期可根据身体状况请短假”一样,事件本身因为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发生的变化,让张晓梅感到很欣慰。“只要是有意义的问题我们就先提出来,即使不被采纳也会推动事件的进程。”她说。

而有些事件的进展,的确“比想象的还要快”。

“恢复繁体字”的信念

韩方明

张晓梅

潘庆林

以繁体书写的“爱”字,当中有一个“心”,它告诉我们要用“心”去爱身边每一个人,用“心”爱我们的民族;以繁体书写的“爱”字,是“人带着信念和理想在前行”;以繁体书写的“风”字,中间有一个“虫”,是风把生物带到世界每一个地方,带来了生命……

向本刊记者说起这些形神合一的繁体字时,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侨联副主席潘庆林十分动情。2009年“两会”,潘庆林提交了“恢复使用繁体字”的提案,“没想过会有如此轰动效应”,针对他的建议,教育部官员曾回应“简化字必须作为基本用字”,但是“在有关法律法规允许下,对繁体字的学习使用不做干预”。这让潘庆林很不满意。

潘庆林信念不灭,今年“两会”,他再次提交了恢复使用繁体字的提案:用10年时间,在使用简体字的同时,恢复使用繁体字。他的想法是,即使不被采纳,“呼吁总比不呼吁好,引起重视比等闲视之强。”

《汉字简化方案》自1956年由国务院正式公布以来,汉字的“繁简之争”就没有停息过,有汉学家甚至预言中国大陆所使用的简化字会恢复为繁体字。在潘庆光看来,繁体字是中华民族的魂、根和血脉,包含了中国人对于善恶美丑的理解,也包含着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文化传承。

但反对者的态度也很鲜明:“简体字虽然对文化本身有着伤害,但有利于学习和传播的速度”,“恢复繁体字,将是一项浩大工程,所需付出的代价和成本难以估算,”有人甚至讥笑潘庆光:“恢复繁体字不如恢复甲骨文。”

潘庆光对此评论说:甲骨文更让人痛心!在郭沫若逝世之后,甲骨文几乎近于失传,“我的提案提醒人们不要重演甲骨文的悲剧”。在潘庆光看来,今天伴着电脑孤独长大的新一代,已不再懂得“爱”字当中有一颗“心”,这种文化传承的断裂让他非常忧心。潘庆光说,他希望通过努力和探讨,人们可以理解繁体字里充满的爱和情,冷静思考“在与国际接轨、向他国学习的过程中如何不断完善和提高我们的国民素质。”

“值得表彰的社会进步”

回眸今年“两会”,切实关乎人民“幸福和尊严”的民生话题引发了热烈而严肃的讨论,那些因“另类”而饱受争议的言论,同样得到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并不止于上述两种而已。

政协会议开幕第一天,陶然居饮食集团总经理严琦曝出“关闭社会网吧”的提案,吸引了社会的强烈关注,正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全国政协外委会副主任韩方明在人民网微博曝料说,“昨晚一众人马应邀去严琦委员的陶然居晚宴,席间她对关闭网吧的提案颇为沾沾自喜,……又称她的陶然居品牌由此话题增值五个亿。”

接下来,韩方明在两个小时内又陆续发出4条微博评论此事:“其实严委员的提案我是相当程度上认同的,只是她表白的动机让我有点恶心”;“如果不是为民讲话,只是为自己出名讲话,把两会变成名利场,搏出位,还请换个场合好”;“某委员评雷语:开会想赚钱,居然还陶然。雷人为利己,未免太厚颜。”

而媒体和网民对于此事的评价,也沿着韩方明评论的方向随后展开。与此同时,也有评论认为,事实上,探究事件的真相已不重要,可贵的是,伴随着“两会”信息渠道的畅通,公众给与的反馈相当迅速而务实。日本旅华作家加藤嘉一的观点则代表了社会对“另类”提案广受关注持有的积极态度,他认为,此乃“公众在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中国社会民主化中走出的切实一步。”

“新一代中国人具有观察事物本质的能力,参与决策过程的意识,获得了一定表达空间和渠道之后,其智慧已经超过了部分知识垄断者的思想水平。社会真正的主人翁逐渐成为知识和文化的生产者和输出者,这才是值得表彰的社会进步。” 加藤嘉一说。

责编 张凡 xk_g2012@126.com

猜你喜欢
陶然繁体字韩方
Tunable terahertz acoustic-phonon emission from monolayer molybdenum disulfide
哈哈镜
彗星听过她的愿望
雨神被我泡到了
台网友鼓动“繁体字申遗”
转型发展 贴近民生陶然居坚定走大众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