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临床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

2010-02-09 15:12李勤耕
中国药业 2010年10期
关键词:药学实验教学药物

何 丹,李勤耕,范 琦,赵 华

(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重庆 400016)

我校临床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

何 丹,李勤耕,范 琦,赵 华

(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重庆 400016)

该文阐述了临床药学专业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以及该校从改革实验教学体系、改进教学手段、改变考核方式、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着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

临床药学;实验教学;改革

临床药学专业的实验教学非常重要[1],它是培养学生临床药学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我校于2006年招收了五年制临床药学专业学生,旨在培养面向临床的医药融通的复合型人才。在教学中,我校曾一度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教学多为单一的常规性验证实验,教学手段大多为授课教师讲解实验内容,提出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学生按要求操作,然后进行数据处理、书写实验报告等。这种教学模式单调、呆板,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是机械地照搬、被动地接受,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种模式很难满足临床药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为此,我校对临床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1 改革实验教学体系

1.1 开设学科综合性实验

例如:以药物化学实验中合成的药物及天然药物化学实验中提取分离的中药成分为制剂原料进行药剂学实验,再用药剂学实验制得的制剂“产品”进行药物分析实验。学生在综合实验中始终使用自己的“产品”,从而可检验学生每项实验的操作水平和“产品”质量。

1.2 开设体内药物分析实验课

体内药物分析是一门新兴学科,内容涉及到分析化学、临床医学、药物动力学和生物药剂学等多门学科,由于其知识面广、应用性强,故受到的关注度也高。对于临床药学专业,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物体内代谢研究是其主要内容,而这些都离不开体内药物分析知识。开设体内药物分析实验,学生可从实验中掌握生物样品的测定方法、数据处理等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改进传统实验课程模式,及时调整实验内容

如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关于高效液相色谱的实验内容,由原来的阿莫西林胶囊含量测定调整为酸奶中三聚氰胺的含量测定。三聚氰胺事件给人民的食品安全带来严重的危机,一时间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选择三聚氰胺作为实验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再比如药物化学实验,将合成实验调整为一种抗癌药物的合成,通过调整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将学习范围扩大到了书本外,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 改进教学手段

2.1 利用多媒体教学

传统实验课往往是老师利用黑板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然后学生照做。尽管老师讲得很认真、很仔细,但学生往往还是会出错。某些实验需要教师示教,但由于仪器、设备、实验场地等问题,很多学生反映没看清楚,没有搞明白。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将某些实验制作操作流程动画片,在学生做实验之前播放,学生兴趣高,观看仔细,学习效果得到了提高。如药剂制片实验,由于需要给学生作操作示教,教师就在做预实验时把整个操作步骤拍摄下来,让学生在实验前观看,加深其印象。还有一些毒性实验,可将其制作成动画演示的Flash,学生可在电脑上作模拟实验操作,增大了学习的空间。

2.2 实施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是在实验室之外的教学,是通过实践获得必要的感性知识的手段,是实验室教学的扩展,同时也可使学生加深理论知识,并初步学会如何在实践中应用[2]。我院建立了开放式教学模式,定期将学生带到医院临床药学基地和制药生产一线进行现场教学,将理论和实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医院,学习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方法及结果处理。在制药生产一线,则从原料的投料、生产、包装、入库、质量检查等各个环节去了解药品生产过程。条件允许的还实地进入车间进行基本操作,切身体会理论知识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3 改变考核方式

传统的实验课考核没有闭卷考试,也没有实际操作的评分标准,多是根据学生平时实验情况、实验报告书写情况来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这种模式导致学生的实验成绩相差不大,进而使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敷衍了事,保证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针对这种情况,我院制定了评分标准,内容包括实验报告书写、实验态度、实验操作考核等,对学生的实验课程有一个相对严格、科学的评价,以真实体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4 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其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目前我院临床药学专业的教师有部分毕业于综合性大学的化学专业,缺乏系统的医药学知识,影响了教学质量[3]。为此我院要求化学专业毕业的教师“充电”,掌握一些医药学的相关知识,以实现学科和知识的相互渗透;同时还选送青年教师去国内知名医药专业院校进行临床药学专业进修,学习兄弟院校在专业教学科研上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本学科教学上的发展和优化。

[1]杨海滨,印晓星,孙甫存,等.临床药学专业实习教育机制探索[J].药学教育,2006,22(6):39-41.

[2]郝 勇,曲 军,于新蕊,等.素质教育的“五结合法”[J].药学教育,2002,18(1):47-48.

[3]崔桂花,张伟萍,白 羽.临床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6):1 153-1 155.

G642;R-33

A

1006-4931(2010)10-0011-01

何丹,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药物分析教学及科研,(电话)023-68485048。

2009-12-10)

猜你喜欢
药学实验教学药物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