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临床分析

2010-02-10 00:50马凤仙张建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18期
关键词:视盘视神经视野

马凤仙 张建文 马 丽

河南平顶山市新华区人民医院眼科 平顶山 467000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回顾性分析 2005-09~2009-12我院收治的AION患者 62例74眼,男 34例,女 28例。双眼 12例(19%),单眼50例(81%)。年龄:42~78岁。发病至来院就诊时间4~15 d,疗程5~38 d。症状:突然视物不见8例(13%),局限性视野缺损、眼前黑影28例(45%),视力下降26例(42%),伴眼痛4例。眼底表现:视盘呈缺血水肿,颜色淡34例;颜色红,充血18例;伴盘周出血18例;视神经萎缩4例;眼底动脉硬化30例。全身伴发病: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其中1例伴类风湿)26例,糖尿病28例,脑梗塞 6例,体位性低血压2例,周期性麻痹低钾2例,低血糖 2例,高度近视2例,无原因4例。

1.2方法对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率、主要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视野、眼底荧光皿管造影、临床误诊情况、鉴别诊断、治疗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视野检查:46例与生理肓点相连的象限性,扇形缺损。2例2眼患者视野右眼大部丧失,左眼弧形缺损。14例未做视野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早期视盘区域性低荧光或充盈缺损50例,晚期荧光渗漏(毛细血管扩张)高荧光或弱荧光;视神经萎缩者持续低荧光4例,未造影8例。最终确诊依靠临床表现及年龄、特征性视野改变、FFA等检查结果综合分析。诊断依据:视力突然减退,不伴眼球转动痛;眼底检查:视盘水肿色淡隆起l~3 D,视盘边界模糊,视盘或附近视网膜有少量出血,晚期多表现为视神经萎缩;视野检查:与生理盲点相连的水平性半盲或垂直半盲,视野缺损不以正中线或水平线为界;眼底荧光造影早期可见视盘缺血区低荧光或充盈迟缓,视盘周边脉络膜充盈迟缓或缺损,晚期为弥漫性荧光渗漏;CT检查排除颅内、眶内占位病变及脑梗死所致的后部缺血性神经病变。治疗情况:(1)病因治疗:针对原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给予扩血管、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及营养视神经等药物治疗。(2)吸氧及高压氧疗,增加视神经供氧。(3)全身或局部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减轻患眼炎症和预防对侧眼发病;糖尿病患者,禁用激素。(4)降低眼压,改善视盘血流灌注量。(5)非颞动脉炎性患者给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患眼颞浅动脉旁皮下(太阳穴周围)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有稳定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抑制损伤后内皮素的异常表达和释放,维持血管正常紧张度及血流量,从而改善供血[1]。(6)山莨菪碱球后注射可有效改善鼻、颢侧睫状后短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速度。(7)体外反搏治疗能提高主动脉舒张压,从而增加颈总动脉的血流量,增加视神经血供。(8)在特发性即非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有报告用视神经减压术,以缓解视盘水肿,保护视力[2]。(9)口服活血化瘀中成药,如活血明目片等,活血化瘀、养肝明目,可起到双向调节作用。疾病后期合并视神经萎缩服用复明片,以滋补肝肾、清肝明目。

2 结果

视力经治疗视力改善 52例(84%),无好转 10例(16%),平均发病年龄55岁。眼底改变:视盘水肿消失,颜色淡52例,萎缩的4例无变化,部分患者视神经萎缩仍有较好视力,可能与黄斑部供血未受影响有关。临床误诊情况门诊诊断视盘炎者28例,眼底出血、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者4例,外院诊断青光眼者2例。

3 讨论

AION病因及发病机制:由各种原因引起一支或数支睫状后短动脉阻塞或灌注不足,使视神经盘及巩膜筛板前后视神经全部或部分失去血供所致。可由于血管异常,血液成分改变,血流动力的异常引起。血管异常,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颈动脉狭窄等,引起动脉硬化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无脉病、结节性动脉炎、颞动脉炎等血管炎症,引起血管内膜增厚,管腔狭窄,甚至阻塞导致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全身性疾病诱因:中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和(或)动脉硬化高血脂患者是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高危人群。本病多发于50岁以上老年患者,其诊断主要依据发病史、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视野改变特点,但必须除外压迫性视神经病变、脱髓鞘疾病及遗传性疾病等。糖尿病可作为AION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血压不是[3]。供应视神经前段的所有睫状后短动脉全部阻塞极少发生。临床上大多为其中的一支或数支,视野表现非常重要。如查到与生理盲点相连接的象限性或水平性、垂直性半部视野缺损,则对诊断大有帮助。眼底和荧光造影所见乳头缺血区同非缺血区色泽及荧光强弱对比,也有助于诊断。但AION的FFA晚期视盘荧光缺血区可表现为强荧光或弱荧光,非缺血区正常荧光或强荧光,因此FFA对AION仅有参考价值[4]。此外,全身检查,特别是神经科内科检查,在寻找产生阻塞原因、指导治疗方面尤为重要。如怀疑颞动脉炎时应测定红细胞沉降率,必要时可做颞动脉组织活检。病程及预后:据观察,缺血性视神经盘病变常在1~2月内,其视神经盘的水肿可自行消退,留下局限性的苍白区。如能及时给予治疗,视功能预后较好。假如未能及时治疗,可能将留下不同程度的视神经萎缩。

[1]滕学龙.复方樟柳碱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04;4(4):778-778.

[2]刘家琪,李凤鸣.缺血性视乳头病变[M]//实用眼科学.第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48-549.

[3]柳力敏,胡悦东,李金蔓,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临床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08,8(1):201-203.

[4]王建民,马景学,王长龄,等.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局限性[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2):102-103.

猜你喜欢
视盘视神经视野
视盘水肿患者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结果分析
伴视盘出血的埋藏性视盘玻璃疣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眼底影像特征陈秀丽
视神经节细胞再生令小鼠复明
居· 视野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视盘内出血伴视盘旁视网膜下出血1例
唐由之视神经萎缩诊治经验
大鼠视神经夹持伤后视网膜Flt-1的表达及意义
视野
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