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停药后脑卒中再发临床探讨

2010-02-10 00:50郭莉莉田辉利王瑞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18期
关键词:硬化性抗炎氯吡

郭莉莉 田辉利 王瑞瑞

河南洛阳洛轴医院 洛阳 471003

本文通过对首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患者294例的随访,为干预性治疗脑卒中复发的高危人群提供临床数据。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选择2008-11~2009-02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患者300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经头颅CT或M RI确诊,血管及心脏彩超、TCD、MRA协诊。排除标准:(1)发病前1个月内有感染病史;(2)发病前3个月内有心肌梗死;(3)有血液病或出血倾向(消化性溃疡、泌尿系结石、肿瘤病史等);(4)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5)头CT或MRI排除梗死后出血转换。危险因素:入选的300例患者中患高血压190例(63.3%),患糖尿病65例(21.7%),患高胆固醇血症92例(30.7%),心脏病58例(19.3%),吸烟98例(32.7%),大量饮酒 52例(17.3%),有卒中家族史38例(12.7%)。

1.2研究方法随访1 a,随访率98%(294/300),随访病例中6例死于其他原因,最终进入研究队伍的患者为294例,男178例,女116例,平均年龄(68.4±5.5)岁。随机分为 2组,A组180例,出院后口服氯吡格雷75 mg/d,坚持1 a;B组114例,出院后口服氯吡格雷75 mg/d,3个月后停药。2组间年龄、性别及危险因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3复发定义(1)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2)初发症状、体征加重,且排除进展型脑卒中;(3)上述情况均经头颅CT或M RI证实。

2 结果

2组病人在随访1 a内复发病例进行统计,A组的复发率(2.22%)明显低于 B组的复发率(14.0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已经得到广泛共识。有临床试验和生理学证据支持,终止抗血小板治疗后短期内血小板激活增加并伴随血栓形成风险。JUMBO试验中,停用抗血小板作用更强的ADP受体拮抗剂普拉格雷的患者,与继续服药及健康对照者相比,促血栓形成的血小板活性显著增加,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糖蛋白Ib活性、糖蛋白IIb/IIIa活性、P选择素、凝血酶受体和血小板反应素的表达至少增加2倍[1]。

氯吡格雷有抗炎性质,可使动脉硬化患者hs-CRP和PU选择素等炎症标记物降低,并能减少血小板-单核细胞和血小板-中性粒细胞鳌合物的生成,这种抗炎作用也归功于氯吡格雷可能通过抑制两种主要的致病途径——血小板反应性和炎症(都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有关),来发挥其有益作用[1-2]。

氯吡格雷是一种多效性的药物,它不仅可以控制血小板反应性,且有抗炎作用,均有助于它的长期获益。氯吡格雷是否应该长期服药,如何避免氯吡格雷停药期后脑卒中再发,目前研究尚少。本研究表明,2组病人在随访1 a内复发病例进行统计,坚持服药1 a的A组复发率(2.22%)明显低于仅服药3个月的B组复发率(14.04%)。我科目前针对首次住院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二级预防时,建议患者口服氯吡格雷75 mg/d 1 a以上,可酌情改为50 mg/d;因经济原因不能坚持者,在口服氯吡格雷75 mg/d半年后,改为阿司匹林片75~100 mg/d,并做定期随访。

[1]王京燕,吕吉元.氯吡格雷停药的风险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血栓研究,2009,13(8):364-365.

[2]王拥军.氯吡格雷稳定易损斑块[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13(10):734-736.

猜你喜欢
硬化性抗炎氯吡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牛耳枫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短柱八角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硬化性胆管炎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抗炎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
多发性肺硬化性血管瘤18~F-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1例
非编码RNA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