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

2010-02-10 00:50王桂莲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18期
关键词:体征体温出血量

王桂莲

河南中牟县人民医院 中牟 451450

我科2007-07~2009-12共救治 ICH患儿 58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58例中男36例,女22例。早产儿37例,足月儿 21例。为出生后1 h~5 d。全部病例根据临床表现,结合CT检查确诊。痊愈53例(91.4%),死亡5例(8.6%)

2 病情观察

2.1意识和精神状态的观察CH由于损伤的部位,出血量以及新生儿成熟程度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患儿出血量较少,早期以兴奋为主,表现为激惹、烦躁、尖叫性啼哭。出血量较多的患儿常伴有面色苍白或发绀、反应差、嗜睡,甚至昏迷。无论患儿躁动或安静,嗜睡都应做到动态的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异常并及时处理。

2.2观察囟门及有无惊厥惊厥是ICH常见的症状,与颅内压增高有关,可出现前囟饱满、呕吐,摸之囟门紧张;病情好转,颅内高压降低或消失时,这种体征消失[1]。因此应引起重视,以防脑疝发生。还应注意新生儿有无惊厥表现为无定形的发作,可通过观察瞳孔对光反射和刺激足心后患儿反应和四肢的活动情况来判断。如眼球水平位或垂直位偏斜,眼睑反复抽动,患儿肢体肌张力增高,某一动作反复出现,应考虑为惊厥。

2.3生命体征的观察新生儿血容量少,且神经功能稳定性差,对外界干扰敏感,易出现生命体征的变化。应密切监测体温、心率和呼吸,还应密切观察患儿皮肤色泽的变化,注意有无皮肤苍白、发绀、黄染等,以了解出血量。而呼吸暂停是本病恶化的主要表现,一旦有呼吸不规则或呼吸困难应马上报告,积极协助抢救。

2.4消化系统功能的观察患儿如有摄入减少、呕吐、拒食,甚至吸吮困难,吞咽反射消失,提示颅内压增高。如有消化道畸形,多伴有腹胀及大便形态的改变。

3 护理

3.1遵医嘱用药根据医嘱使用镇静、止惊、抗感染、降低颅内压药用,防止再出血,脑水肿。同时使用脑细胞营养药以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出血停止后配合高压氧治疗。

患儿出现烦躁、尖叫等惊厥先兆时,应立即处理。首选鲁米那,也可选用水合氯醛,安定止痉,直至神经症状消失。用药后严密观察,防止呼吸抑制、反应低下等不良反应。并保持室内安静,患儿绝对静卧,尽量减少头部搬动,要抬高头肩部15°~30°,防止加重颅内出血。严密监测血糖,输注葡萄糖时要注意速度及浓度,以防高血糖导致的高渗血症,致颅内血管扩张,甚至颅内出血。及时应用止血药物,监测生命体征及末梢血运情况,决定是否输血。

3.2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给氧脑组织对缺氧极为敏感,及早合理给氧是提高血氧浓度,减轻脑损伤的关键[2]。一般我们采取鼻前庭吸氧,氧流量为0.5~1 L/min,患儿抽搐或重度缺氧时给予头罩吸氧,氧流量为4~5 L/min,呼吸停止者应用呼吸囊加压给氧,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95%为宜,病情好转后改为低流量,间断吸氧直至停氧。患儿因不宜搬动,头部长时间采取一种体位易发生痰堵而加重缺氧,故保持呼吸道通畅极为重要。新生儿反应低下,无力咳痰,护理上应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3.3维持正常体温新生儿最佳体温为36.5℃~37℃,体温过冷或过热都会增加氧的消耗量。新生儿监护室注意温度适宜,温度24℃~26℃,湿度55%~65%。对低体温患儿,放置于温箱保暖,箱温根据患儿体质量而定,防止体温过度波动而影响抢救效果。对于发热的患儿,给予松开包被或药物降温。并做好皮肤及脐部护理,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4营养支持出血早期禁止早期哺乳,以防因吸奶用力或呕吐加重出血。对于出血轻者,用滴管滴喂;出血较重者易出现拒乳,吸吮反射及吞咽反射消失者,经口留置胃管管饲奶液,以保证营养供给。禁乳期,给予静脉补液以保持酸碱及水盐代谢平衡,供给足够的能量,使患儿血糖维持在5.4 mmol/L左右。由于新生儿胃容量小,消化能力差,喷门括约肌松弛,应少量多次喂奶,给奶速度要慢,以防发生溢奶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给奶量按热卡计算。

3.5并发症的护理新生儿由于各器官功能不成熟,颅内出血患儿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预后。如缺氧缺血性脑病、高胆红素血症、肺炎、新生儿硬肿症、肺出血等并发症,因此医护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把每一项治疗及护理措施落到实处,做到积极预防,早发现早处理。

3.6恢复期的护理患儿病情稳定后,进行皮肤抚触,给予听、视、触觉及前庭运动等刺激。同时让患儿父母陪伴患儿和做有效的训练,以提高颅内出血患儿的生命质量,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教会患儿家长康复训练方法及护理婴儿的一般知识,制定可行性的训练计划。出院后每个月到医院检查和康复治疗1次,10 d为1个疗程。连续3~5个疗程。

4 体会

ICH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不仅影响新生儿的生命健康,也是我国伤残儿童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组58例经住院系统治疗,临床痊愈53例。通过对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的观察及护理,笔者深深体会到密切观察病情、精心护理是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也是使患儿度过危险期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须具有高度责任心、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娴熟的护理技术,才能及时发现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这对减少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死率、提高治愈率、减轻后遗症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1]牛芬,王柯.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观察和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02,18(8):875.

[2]尹玉香,尹素君,于玲玲.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6):150.

猜你喜欢
体征体温出血量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67例脑出血患者超急期中风急症证候与出血部位、出血量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