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模式

2010-02-10 04:23孙孝龙童朝亮王素娟安国荣周卫红
中国蚕业 2010年2期
关键词:草鸡桑枝桑园

孙孝龙 童朝亮 王素娟 安国荣 周卫红

(1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盐城 224051; 2盐都区蚕种场,江苏盐城 224002)

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与开发,是根据蚕桑茧丝绸行情和特色农副产品市场需求变化,着眼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新形势,维护蚕桑产业稳定,促进蚕农增收致富的必然要求。近年来,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省、市行业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结合现代农业专业建设,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立足校内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加强与蚕桑、畜牧等部门和企业的合作,初步形成了“桑—禽—蛋”、“桑—畜—沼气—生态肥”、“桑—食用菌—生态肥”等复合生产经营模式。这些经营模式,以复合、高效、生态等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原则为指导,以桑园立体开发为突破口,开展桑园合理套种与套养试验,研究与开发蚕桑生态、高效、循环的经营模式,把订单种养、特色套种、畜禽套养等项目相结合,既保留了栽桑养蚕的生产特点,又促进了蚕桑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了种植、养殖的投入成本,增加了桑园土地的产出率,促进了蚕农增收,为稳定蚕桑生产,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2]。

1 桑园立体开发的“桑—禽—蛋”模式

2006年以来,我们开展了 6批种茧育桑园散养草鸡试验,每 667m2桑园每批饲养 200只,平均草鸡、草鸡蛋增效 4100元[3]。在桑园内散养草鸡、草鹅等小型家禽,可充分利用桑园的生物资源和生态因子。家禽生长在一个近似于野生状态的生长环境中,活动量大,食源丰富,抗病能力增强,产蛋品质提高,生长速度加快,且肉质紧实,禽、蛋营养丰富,品味鲜美,口感好,符合无公害产品生产标准。同时,家禽喜欢啄食小昆虫,可使桑园内的大部分杂草和害虫得到抑制,对生态蚕桑生产特别有利,禽粪又可改良桑园土质,能够收到优势互补、效益双赢的良好效果。每 667m2桑园每年可放养 2批草鸡(200只/批左右),产蛋达 1000kg。桑园养鸡每 667m2桑园全年可获取 200kg以上的鸡粪,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促进了桑树的生长,节省了桑园肥料的投入成本,提高了桑叶的产量和质量,增加了单位面积的产茧量。这种生态复合经营模式把栽桑养蚕技术和养殖技术相结合,可使每 667m2桑园总收入超万元,综合利用增效 4000多元,能充分发挥生态复合桑园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起到环保和创收的双重作用,具有较高的推广利用价值[3]。

桑园散养草鸡复合经营模式主要是要抓好中高干生态桑园建设、草鸡品种选择、鸡舍建造、草鸡育雏、散养管理、防疫灭病、协调桑园管理和养蚕与养鸡的关系等关键技术,突出高标准生态桑园建设,加强养蚕、养鸡的消毒防病和分批饲养技术管理;同时,根据桑园管理和草鸡生长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增加生态饲料的投入,改善养殖条件,提高产品品质。建议选准适合市场需求的家禽品种,做好防疫、防病的技术处理,适当种植桑园牧草,实施生态桑园管理模式。

2 桑叶再利用的“桑—畜—沼气—生态肥”模式

巴马香猪外貌清秀,体型矮、小、短、圆,饲养粗放,其皮薄肉细,肌肉鲜红,味美甘香,营养丰富,胜似山珍野味——果子狸,素有“一家煮肉四邻香,七里之遥闻其味”之美称。香猪食用桑叶配方饲料,肉质营养全面,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更加符合人体生理需要和健康需求。2008年,我们引进巴马香猪、野猪的养殖项目,首批投资 3万元,引进种猪 3组 33头,经繁殖饲养,平均年出栏香猪200头,增效 30万元,利润 15万元。该项目依托实习蚕种场先后建成桑叶饲料加工中心、生态香猪场、蚕沙畜禽粪便沼气场,把桑叶、蚕沙等养蚕富余、废弃物循环利用,减少了养猪的饲料成本,改善了香猪的品质;同时,沼气利用增加了新净洁能源,保护了生态环境,并生产了大量的优质生态肥,形成了高效生态循环经营模式,一举多得。

“桑—畜—沼气—生态肥”模式,主要要抓好桑叶的收集与加工、香猪品种的选择、生态饲料的配比、饲养技术、沼气生产、肥料管理等关键技术,突出香猪品种的引进与改良、生态饲料的配比研究、畜禽粪便沼气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控制等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香猪的消费市场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饲料配比等养殖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沼气生产和利用还不充分。

3 桑枝加工利用的“桑—菌—生态肥”模式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用菌对改善人类的膳食结构,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们的健康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的食用菌产业也已逐步成为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桑枝食用菌低脂肪、高蛋白、品质优、口感好,原料培养基污染小,符合绿色有机食品的生产要求,开发前景广阔。2008年春季,我们从安徽科技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引进平菇、草菇、金针菇、蟹味菇等菌种,利用桑枝粉添加袋料栽培食用菌,其中,每年栽培平菇 3000袋、金针菇 1000袋,增效 4.5万元,利润 1.2万元。有效利用桑枝生产食用菌模式,使桑枝变废为宝,菌渣经过发酵又可作为有机肥施入桑园;同时,在闲季,蚕房和人力等资源的利用率也可大幅度提高。试验表明,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可降低生产成本 1/3以上,利润空间增大 1/4以上,每 667m2桑园约可增加 3000元的收入[4],可促进蚕桑产业和食用菌产业的有机结合,实现蚕桑资源循环利用和蚕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带动更多的农户加入食用菌产业。

目前,我们积极寻求与安徽科技学院、东台神菇公司等单位的合作,开展优质高档食用菌的引进、试验、种植工作和食用菌精深加工技术的研究,推动桑枝食用菌产业向多品种、高效益、全年性生产发展。

4 其它蚕桑综合利用模式

近年来,在国家、省、市各级研究课题的带动下,学校特色种植、养殖基地正在建设成蚕桑技术培训、蚕桑文化教育、特色种养殖开发、生态旅游休闲等科技示范基地。先后引进和遴选果桑品种 10个,选育甜度高、果型大、产量高、抗病强等果桑品种 3个,积极培育春秋双果型、低糖份等特色果桑品种。其中,叶果兼用型桑树栽培管理技术、优质新鲜桑果保鲜技术、桑芯制茶技术、蜂蜜桑椹膏的制作技术已取得初步成功[5]。

5 建议

蚕桑业作为我国传统的极具特色的产业,其综合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同时,蚕桑产业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国家江苏沿海开发战略对现代高效农业要求较高,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开发还需加倍努力,探究桑园复合经营模式,开发蚕桑综合利用产业任重道远。

5.1 探讨适合沿海高效农业发展的新模式

要坚持现代农业科学发展观,积极探讨适合沿海高效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把蚕桑生产与现代种植业、现代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特色产品贸易业、生态休闲旅游服务业相结合,加快传统蚕桑业向复合、省力、高效方向发展,积极开展多元化“桑—蚕—茧—丝”综合利用高效农业新模式试验与研究,推进蚕桑产业精品化发展。

5.2 调整产业结构推进蚕桑复合经营

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经营农业,推进蚕桑复合经营产业规模化、产业化。要积极调研农副产品的市场需求,研究新农村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推进农工贸一体化发展,创新蚕桑综合开发合作化模式。要突出专业特色,加强蚕桑复合经营产业与现代高效农业园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国家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开发,高起点规划,实施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战略;促进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实现蚕桑业高效、生态、规模化发展。

5.3 开发蚕桑综合利用的新产品

加大蚕桑科技研究,开发更多的“名特优”蚕桑综合利用的新产品,走“精品蚕桑”之路。加强蚕桑复合经营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研究,推广省力化、自动化生产技术,围绕蚕桑生产的特点和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加大品种、技术、模式的升级改造,为蚕桑综合利用发展注入新的内涵,促进蚕农增收增效,提高与其它农作物的比较效益,稳定和提高蚕桑产业的综合效益。

[1]吴一舟.关于蚕业现代化与产业化的探讨 [J].中国蚕业,1999,20(1):27-29.

[2]孙智华.一个蚕桑生产规模大户经营情况的剖析[J].蚕桑通报,2005,36(3):52-53.

[3]孙孝龙,童朝亮,朱希.桑园散养草鸡生态模式初探[J].中国蚕业,2007,28(4):63-64.

[4]冯爱丽,周建刚.蚕业经营模式及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蚕业,2007,28(1):50-51.

[5]孙孝龙,安国荣.蜂蜜桑椹膏的制作[J].蚕桑茶叶通讯,2005,(1):5.

猜你喜欢
草鸡桑枝桑园
这9 支化妆刷才最值得买?
大型桑枝粉碎机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桑枝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示范取得成功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对付回南天的6 个宝贝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桑枝屑香菇种植基料配方的筛选试验
桑枝化学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