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畜牧兽医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2010-02-10 17:32河北省农业厅副厅长
中国畜牧业 2010年18期
关键词:投入品奶业畜产品

○河北省农业厅副厅长 张 钰

一、形势发展好于预期

今年以来,河北省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农业部的总体要求,按照农业厅党组的安排部署,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畜牧产业稳定发展。截至6月底,全省肉类产量263万吨、蛋类产量208万吨、奶类产量28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3.3%和6.8%。主要畜禽存出栏全面增长。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产业发展健康平稳。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主要畜禽规模养殖场(区)发展到28万个,全省生猪、蛋鸡、肉鸡、肉牛、肉羊规模养殖比例分别达到59%、81%、79%、40%和32%,同比增长2.0、1.2、2.3、3.2和4.6个百分点。按照农业部要求,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带动了全省规模养殖。涿州市规模养殖场管理规范,制度健全,基础扎实,值得各地学习借鉴。全省畜牧业产业化建设取得新突破,各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资源整合,重点扶持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畜牧加工企业,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对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高。承德市积极与北京进行产业对接,大力引进畜禽生产加工企业,加快了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畜禽良繁工作稳步推进,上半年办理畜禽良种进出口审批10批次,引进优良畜禽11万头(套)、冻精1万支。发放《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129家,处罚违规种畜禽场9家。秦皇岛市抚宁县、昌黎县创新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模式,值得全省借鉴。

2.奶业整治取得新进展。截至6月底,全省存栏5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场(区)达到2412个,在建规模奶牛养殖场(区)165个,正在改扩建场(区)158个。全省奶牛规模养殖数量165.8万头,规模养殖比例达到94.7%,其中,300头以上规模场养殖比例达到86.3%。乳品加工企业经营管理奶站1934个,占全部奶站的100%。石家庄市在全市奶站安装电子监控设施,对生鲜乳生产收购活动实行24小时不间断网络化监管,对保证生鲜乳质量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3.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加强。全省7个市级畜产品质检中心已通过计量认证,49个县级质检站大部分完成了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开展了检测工作。全省有效期内的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单位1660个、认证产品273个。加强检测和督导检查,全省共检测畜产品、投入品5.97万批次,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全省未发生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保定市县级质检站建设全部完成,走在全省前列。

4.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扎实有效。认真贯彻国家和省防控工作要求,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春防期间,口蹄疫、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均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大部分达到农业部标准,通过了农业部检查验收。今年以来全省未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A型和亚洲I型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情。

5.饲料产业稳步发展。努力引导饲料生产企业强强联合,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全省年产10万吨以上的饲料生产企业达到6家,淘汰落后小企业190多家。上半年全省饲料产量462万吨,同比增长6.7%,饲料工业产值120亿元,同比增长10.1%。全方位实施饲料安全监管,落实监管责任,严格行政审批,严肃查处饲料经销中的违法案件,饲料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

6.草原保护建设成效明显。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进展顺利,禁牧、休牧和基本草场划定试点工作初见成效。完成草地鼠害、虫害防治250.1万亩和57.1万亩,草原鼠虫害得到有效控制。加强草原防火管理,未发生等级以上草原火灾。

7.品牌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邢台市“天凯”鸡蛋、石家庄市“凯隆达”、“双鸽”猪肉获得省级知名品牌;秦皇岛市“秦康”鸡蛋获得省级著名商标。石家庄市“华牧”安全鸡蛋正在申报国家驰名商标。成功举办了“河北蛋鸡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为河北省蛋鸡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找准问题,落实措施

下半年工作任务非常艰巨。当前全省畜牧兽医工作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必须密切关注,努力解决。总体来说,要按照年初的安排部署,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抓住薄弱环节,加大落实力度,确保各项任务目标圆满完成。

1.关于畜牧产业发展工作。当前畜牧产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奶业整顿任重道远。说其任重,是指尽管目前全省只有近10万头奶牛没有实现集中规模养殖,但这些奶牛饲养分散、入场(区)难度大、成本高;受奶业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个别地区已关闭的奶站又开始违法挤售鲜奶、收售散奶,奶业生产、收购、运输等环节存在不按程序和要求严格把关现象。部分企业和地区驻站监管工作有所松懈,监管员不驻站或一人多站监管等问题频出。说其道远,是指奶业整顿不是通过几次整治行动就能解决的,而是贯穿于奶业发展的全过程,奶业存在一天,监管就伴随一天。

二是畜牧业生产基础工作不扎实。规模养殖场档案管理不规范、标识不完善,一旦出现质量问题难以进行质量追溯。饲料和兽药生产经营企业生产销售制度、程序管理不严格,距离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还有较大距离。

三是养殖方式比较落后。一家一户的散养模式在某些畜禽品种上仍占主导地位,特别是除奶牛外的大牲畜散养较为明显。一些地方畜禽品种单一,结构雷同。

四是项目资金管理不到位。一些地方争取项目资金比较积极,但疏于后期管理,项目进展缓慢,配套资金不落实,资金管理混乱,未能发挥项目应有的作用。

五是畜禽良种推广体系不完善。一些地方畜禽良种引进多,繁育少,良种使用少,对提高畜禽生产能力贡献不多,影响不大。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对畜牧业第一主导产业地位的思想认识有所放松,未能将畜牧业放到全省农业、农村的大局考虑和对待。今后一段时间,全省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抓好以下工作:一要进一步强化畜牧业第一主导产业意识;二要正确把握现代畜牧业发展方向;三要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四要壮大饲草饲料、兽药等保障性产业发展。

2.关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从5月份全省畜牧兽医工作督导调研情况看,有些地方免疫工作还有死角死面,一些地方抽检的畜禽样品免疫抗体处于临界状态,个别地方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仅有25%。另外,各地普遍存在抗体检测数量少、监测面小、频次低等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认识不到位;二是措施不到位;三是监管不到位;四是保障不到位。下半年,各地要认清形势、找出薄弱环节,切实做好当前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一要明确责任。大家要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认真梳理,弄清弄明,依照动物防疫法分清政府、部门、管理相对人的责任与义务。在政府层面,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工作情况,争取支持。在部门层面,作为主管部门,及时科学安排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加强调度检查,同时要与有关部门沟通信息,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在管理相对人层面,要强化行政执法和行业监管,指导养殖单位科学开展动物防疫工作。二要强化落实。农业部和省局制定的各项防控措施要确保落实。强化免疫预防,落实补免周制度,做到应免尽免;强化检疫监管,严防疫病跨区域传播;强化消毒灭源,彻底消灭传染源;强化免疫效果检测,确保畜禽处于有效保护状态;强化疫情监测,及早掌握疫情动态;强化应急响应,果断处置突发疫情。三要强化保障。积极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全省还有1/3的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改革还没到位,要及时向政府反映,尽快改革到位。加大经费投入,尽快按照国家和省政府有关文件将动物防疫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且足额到位。加强基层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适应新形势需要。

3.关于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上半年全省未发生重大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安全事件,并不能说明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安全状况有了根本好转,更不能说今后就不会发生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安全事件。为此,要着力在以下环节做好工作:

一要严把投入品质量关。指导养殖场户自觉遵守相关规程,在投入品的购入环节严格把关,索要相关证明,同时按要求配备检测设备,开展质量检测。在养殖环节加强生产档案管理,强化宣传培训,狠抓督导检查,指导养殖场户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填写养殖档案,实施动物及其产品全程监管,杜绝禁用药物和其他违禁添加物进入养殖环节。

二要加强质量安全检测。畜产品质检机构要结合本地实际,严格按照省局制定的检测计划,省、市、县三级统一安排,分级实施,确保检测工作全覆盖。在做好专项抽检的同时,加强常规检测,要将检测作为正常工作来开展。检测中发现问题要如实上报,及时处理,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三要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要坚持依法依规行政,针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格追溯和查处有问题的畜产品及投入品,严厉打击违法生产销售和使用国家禁止的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及在畜产品中添加违法物质的不法行为。对于各类有问题的检测结果和举报案件,必须做到有案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处,查处一个案件警示一片,查处一个案件整改一次,从而提高畜产品及投入品整体质量安全水平。

猜你喜欢
投入品奶业畜产品
成立20余载,水产投入品3.0时代,这家动保企业凭何成为养殖户的“首选热爱”?
本溪市开展水产养殖用投入品专项整治监督检查工作
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进一步加强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监管
试谈水产养殖投入品制售企业应该如何面对农业农村部的监管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2016年12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2016年10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