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农村沼气建设受欢迎

2010-02-10 17:32西藏自治区农牧厅辛盛鹏杨建斌
中国畜牧业 2010年18期
关键词:户用联户农牧民

○西藏自治区农牧厅 辛盛鹏 张 蓉 杨建斌

“十一五”以来,在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西藏沼气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有力地改善了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有效地增加了农牧民收入,对于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产生积极作用,项目实施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农牧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截至2010年6月底,国家批复下达西藏农村户用沼气项目计划任务20万户、联户沼气工程10个、大中型沼气工程11个、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734个(含农牧区综合技术服务站459个);项目建设总投资达8.9亿元,其中,中央投资5.57亿元,地方配套1.68亿元,农户和企业自筹1.65万元。目前,全区已完成农村户用沼气128000户,完成率达68.4%。459个农牧区综合技术服务站建设已全面启动,部分项目县已开展后续综合技术服务,并发挥了良好作用。

今年5月,笔者深入全区五地(市)26个县、40个乡镇、49个村的142户农户,对2006年以来的户用沼气项目、10个联户沼气工程、11座大中型沼气建设工程和农牧区综合技术服务站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从这次对142户农户沼气使用情况看:管理良好,掌握沼气使用操作规程,产气足,能保证每天两顿饭以上的燃料用户占82%;管理不善,加料不足或操作不当、温棚损坏不及时修理、产气不足的用户占13%;工程质量问题,管线安装不规范、断裂,池子漏气的用户占5%。总体看,全区农村户用沼气建设项目运行良好。

示范引导 不断探索

一、建立各级领导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

自治区各地(市)把农村沼气工程建设作为促进农牧民增收和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民生工程来抓,高度重视,大力实施,层层成立了农村沼气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配备了专门人员,制定实施方案,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建设工作。

二、制定管理制度,保障项目建设质量

为确保沼气项目建设质量和成效,根据国家出台的《农村沼气项目管理办法》《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技术标准》,自治区各地(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多项管理办法,加强对农村沼气项目建设的督查力度,保障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三、搞好示范引导,提高农牧民参与沼气建设的积极性

把搞好宣传教育和动员摆在重要位置,在基层干部群众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实施薪柴替代工程沼气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图片等新闻媒体,藏语宣传沼气建设的好处。建设示范点、示范村,通过示范带动,群众参与沼气建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部分地区项目县呈现出由国家动员“要我建池”变为“我要建池”,为实施好薪柴替代工程沼气建设任务奠定了良好群众基础。

四、强化培训,提高沼气建设队伍整体素质

为学习借鉴成功做法和经验,掌握沼气新工艺和综合利用技术,避免少走弯路,坚持把技工队伍培养作为沼气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拓宽培训渠道,整合培训资金,加大培训力度。同时,还注重培养当地农民施工队伍。

五、稳步推广沼气建设适宜模式,农牧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针对常年气温偏低和农牧区生产生活能源短缺等情况,各项目县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成功总结出了多种适合高原气候和不同原料需求的沼气池建设技术,使建设模式从过去混凝土浇筑的单一模式向半玻璃钢、全玻璃钢等多种模式发展,从过去的单一建池向沼气池加蔬菜温棚和改厨、改厕、改圈、改庭院相配套延伸,不仅提高了沼气的使用寿命、产气率,净化了人居环境,而且还促进了农牧业循环经济和畜禽养殖、蔬菜种植等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牧民收入。

六、积极探索农牧区沼气技术服务站管理运行机制,完善服务功能

随着西藏农村沼气建设项目范围的扩大、规模的增加,后续管理和服务工作越显重要,各项目县充分考虑沼气用户需求、沼气发展潜力、技术力量等因素,把沼气服务体系发展与沼气建设摆在同样的位置,同规划、同部署、同安排。通过调查了解,部分县积极探索沼气后续管理运行机制。这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对于加强户用沼气的后续管理和服务,保障农村户用沼气持续使用将产生积极作用。

正视问题 分析原因

农村沼气项目建设中主要存在项目管理、项目建设、使用管理和后续服务等环节的问题。

一、在项目管理方面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管理机构不健全,工作力量薄弱。目前,全区没有专门的农村能源机构,农村沼气工作挂靠在农牧行政部门,而行政机关人员短缺,工作相当繁重,农村沼气项目涉及千家万户,工作非常具体,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建设的成效和管理力度。

项目的前期论证不够充分。一是联户沼气建设难度大。联户沼气工程主要以集中连片的50家户为依托,而达到这个条件的,在西藏几乎没有,同时农户自筹资金困难,加上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原因,联户沼气建设十分困难。二是部分地区的特殊情况无法建设。由于前期项目论证不充分,给项目的实施带来困难。

二、在项目建设方面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建设质量,总体较好。在三种池体形式中,比较起来,全玻璃钢的最好,水泥浇筑较好,半玻璃钢的质量较差。半玻璃钢池体中,由于半玻璃钢顶盖与水泥连接处的热涨冷却系数不同,造成漏气现象严重。

建设材料涨价,资金缺口较大。近年来,受市场影响,建材价格不断上涨,加上西藏农村沼气经过3年多的建设和发展,中央和地方的补助经费不足,存在着一定缺口。

地质和气候等条件影响建设进度。在施工的最佳时期5~6月正是挖虫草的季节,加查、朗县、米林、波密、贡觉、芒康等有虫草的地方,农村劳动力都上山采集虫草或外出务工,家中只有老人和小孩,导致用户投料或挖坑、备料等劳动力缺乏。今年7~8月加查、波密等县连续阴雨天气,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十分严重,车辆难以通行,造成建材不能及时运到地点,直接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

三、在使用管理方面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使用环节存在的问题较多。一是个别地方宣传培训、示范引导工作不到位。二是管理不善,依赖思想严重。在部分县群众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不投工、也不投劳。三是个别县的用户沼气管理知识缺乏,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下料不足、不搅拌、不加水、不按要求加料、不进行日常维护管理。有的用户将农药残渣、废旧电池、洗衣粉等影响发酵的物质倒入沼气池,造成气弱、漏气和不产气。四是温棚建设不规范,个别农户修建的温棚四面不靠墙,薄膜被大风吹坏后不及时更换,导致产气不足或不产气的现象。五是部分县的群众思想观念陈旧。由于沼气池出料口温度高,易生虫,有的认为沼气把虫子杀死,会带来杀身之祸,不愿意修建沼气池,或者即便修建了也不使用。

在后续服务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后续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农村沼气的维修管护跟不上,长效运行机制尚未建立起来。

加强管理稳步推进

下一步工作思路是狠抓沼气工程建设质量和后续服务管理,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工程质量验收,加强宣传培训,进一步完善管理与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探索长效运行模式,确保农村沼气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进一步提高自治区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农牧民群众对沼气建设在节约与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重要意义的认识,把沼气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将该项工作列入全区农牧业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

2.保证工程质量,提升建设水平。在沼气建设中坚持职业准入制度,严格按照国家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标准,专业化施工,模具化建池,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一池三改一棚”模式,确保建设质量。

3.加强项目管理。一是做好项目的前期论证工作,避免立项的盲目性。二是加大农村沼气项目监管力度,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组织联合工作组,不定期地深入实地检查沼气建设情况,总结典型经验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宣传和通报。三是严格项目建档制度,做到项目申报、实施、监督、验收等规范化、程序化。四是对已完成的项目户要及时组织力量进行验收和总结。

4.联户沼气工程建设不宜过急,需慎重实施。国家下达的联户沼气工程项目,项目建设主体是农户联合,项目建成后要求向50户农户供气,户均需投入6000元,农户资金配套很困难,地方财力十分有限,项目建成后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所以,在西藏建设联户沼气工程应慎重,避免资金浪费。

猜你喜欢
户用联户农牧民
芒康县关于联户党建引领联户治理途径的探索
芒康县关于联户党建引领联户治理途径的探索
西藏农牧区户用沼气发展的思考
观察:户用光伏岔路口
起底浙江户用光伏
户用光伏成为太阳能行业的发展亮点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巴林右旗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变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