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畜牧市场扫描

2010-02-10 20:03山东省沂水县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王道坤
中国畜牧业 2010年12期
关键词:鸡蛋生猪养殖

○山东省沂水县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王道坤

一、生猪市场:供需失衡,市场调控

1.供需失衡。虎年阳春三月,猪市烽烟四起。猪价重新坐上“过山车”,让业界的人们惊恐不已,更多的人对此无法理解:这猪市到底怎么啦?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局面?分析市场行情和业界形势,有关专家认为,猪价、肉价连续下跌,原因有三:一是产能过剩,今年生猪出栏量大幅增加,市场供过于求;二是国家调节,虽然春节期间市场对毛猪的需求量增大,但国家在春节前向市场投放了相当数量的储备肉,因而平衡了供求关系,价格未发生上涨;三是消费疲软,春节后大部分人的饮食会从大鱼大肉转向荤素搭配,因而减少了猪肉需求量。对于业界中的每一个人来说,最为值得重视的关键原因在于供大于求,生猪存栏量过大,是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下跌的直接原因。供需平衡,是我们追求的基本目标;供需失衡,应该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2.市场调控。为应对持续走低的猪肉价格,商务部于4月13日正式开始收购中央第一批储备冻猪肉,共储备2万吨左右。第二批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工作也于4月20日开始,计划收储12万吨。第3批收储适时启动,收储8万吨左右。在收储第一批中央储备冻猪肉后,生猪价格在连续三个半月下跌后出现首次回升。但生猪市场价格构成复杂,既有成本的因素,也有心理的因素,还有疾病的因素,如果把市场稳定寄托在收储冻肉上,显然有失偏颇。业内人士认为,生猪价格预计下半年才有反弹,甚至要等到8月才能实现真正回暖。

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的预案有待完善,要增强供求信息的服务和指导,调控政策一定要打出提前量。畜禽产品的生长周期性特别明显,让“多变少”或者让“少变多”,必须经过半年多的时间才能真正见效,所以,调控政策应该有预见性与超前性,要在猪价高的时候,适当减少“利好政策”;而在猪价低的时候,适当增加“利好政策”。从近十年生猪市场暴涨暴跌来看,如果不能在保护农民养猪积极性上采取“两头兼顾”的方法,即在市场猪价上涨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多养猪、快养猪,起到平抑物价的作用;在市场猪价下跌时帮助农民把养猪的损失降到最低点,那么像2006年那样“猪贱伤农”的事情将不可避免,而像2007年那样“肉贵伤民”的结局同样会再次出现。

由于散养户集中抛售生猪对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一些提倡散户退市的说法又热了起来。其实,养殖业是农民致富的手段,只要有利润就有农民投身其中,想要让散户退市,短时间内恐怕难以实现。目前最重要的工作,还是要建立完善的生猪生产预警防范机制,完善生猪养殖系统,综合原料、疫病、能繁母猪存栏量、猪粮比价等生猪生产中的各个环节的影响,做出正确的分析决策,及时发出预警信号,让养猪户,尤其是散养户准确把握市场信息,及时做出应对调整,避免高价入市一哄而上,防止低价退市一哄而散。

二、肉鸡市场:产业整合,出口乐观

1.产业整合。尽管目前肉鸡市场不太景气,但今年依然是肉鸡行业加速整合过渡的一年。目前国内的养殖模式大约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大型企业集团自养,比如新昌泰森、青岛九联、诸城外贸等,一般是集种鸡饲养、饲料、药品、毛鸡屠宰为一体,对各个环节都进行精细化运作,每个版块单独核算利润,自负盈亏,对食品安全控制非常严格,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让市民吃着放心,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与好评。

第二类是区域一条龙公司或合作社放养模式,这是一种与养鸡户签订回收协议的合作放养模式,区域一条龙公司或合作社主要为养鸡户提供饲料供应、苗鸡、兽药、联系屠宰等保障措施,对药残的控制也在逐渐加强。这种区域性的企业集中度很高,在区域内市场占有率很高,这种模式占中国养鸡产业的一半左右,若管理得当,这种养鸡模式会逐渐向大型企业化方向转变。

第三类是养鸡户散养或自养模式,这是养鸡户根据市场行情变化和养殖经验,自主决定饲养时机和饲养数量的养殖模式。由于鸡舍和环境条件都比较简陋,养殖户往往想靠运气挣钱,带有很大的投机性,养殖成功几率往往较低。这种养殖模式的最终结局有两种:要么是被市场淘汰,要么是转向后跟随第二类模式养鸡。

肉鸡规模化的发展,会使行业的集中度提高;集中度的提高,必将导致养殖业各个环节生产成本大幅降低;生产成本的降低,又使养殖行业利润有所提高。这种趋势,对促进肉鸡产业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产业的整合是必然趋势,但对大多数养殖户来说,观念的改变也许更为重要一些。在新的形势下,养殖户要能接受新观念并坚持做下去,比如不盲目上鸡、不跟风上鸡,及时对房舍进行改造,根据疫情需要采用合适的疫苗制剂,重视接种流感疫苗,注意提高鸡群保健水平等。狭隘的眼光、落后的观念,是阻碍产业发展的大敌。

2.出口乐观。欧盟委员会于今年3月底发布决议,批准山东凤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对欧盟冷冻禽肉注册。至此,山东已有10家熟制禽肉企业和10家冷冻禽肉企业获得欧盟注册。虽然只是在出口名单上增加了一个企业,但在业界的影响力却很大,证明了肉鸡养殖与加工产业得到了国际承认。这个消息,对提高我国肉鸡养殖行业的国际声誉,对带动国内产业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广泛的影响。

据美国农业部对外农业服务局(FAS)预计,2010年,全球鸡肉产量预计将增加3%,达到7370万吨,尽管这一增长低于前几年,但与2009年相比,这已算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巴西和中国的鸡肉产量将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分别增长4%和3%。就巴西而言,出口旺盛和国内需求强劲的综合作用是其鸡肉产量增长的催化剂。

在中国,不断抬升的生活标准将继续刺激本土需求。此外,预计今年美国鸡肉产量将会有2%的增加,同时阿根廷和印度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出口方面,今年的全球市场出口量有望增长2%。在供应充足、消费水平提高和宏观经济前景改善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促动下,国际贸易环境将大为改观。总体而言,预计2010年进口需求的增长,将主要来自于中东和亚洲的一些国家,还有某些刚刚开发的新兴市场。

经济形势的好转促进了消费,扩大了进口需求。目前看来,俄罗斯、欧盟和日本依然是全球最大的鸡肉进口市场。而2010年随着其他地区禽肉需求的增长,预计上述三个地区所占全球市场份额的变化不大。不过,据估计,来自中东和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一些非传统市场,将催生大量进口需求。时下,这些发展中国家占据世界贸易的份额正在逐渐上升。受人口增加、收入提高和肉类消费趋于上浮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地区的肉类需求正在上涨。禽肉是一种低成本动物蛋白,无宗教禁忌,所以在这些地方将广受欢迎。从全球经济的角度上看,肉禽养殖市场潜力很大,出口前景看好。

三、蛋鸡市场:后市预期,商业炒作

1.后市预期。春节的鸡蛋市场不尽如人意,但后市预期却很能鼓舞人心。5月1日,世博会在上海隆重召开,开放时间将一直持续到10月31日。作为五年一届的世界经济、文化、科技盛会,上海世博会吸引7000万人前来参观,如此巨大的客流,加上期间国内庞大的人流,对鸡蛋的客观需求必将十分庞大,这将会有效拉动鸡蛋消费市场,大力刺激鸡蛋消费。与此同时,甲型H1N1流感疫情广受民众关注,经权威机构预计,尚有6100万人份甲流疫苗等待生产,生产这些疫苗大约需要2550吨鸡蛋,这个不算小的市场需求,也将保证后期鸡蛋价格能够在较高价位上运行。

总体分析,后市乐观。但这些客观需求,无疑会给蛋鸡养殖业注入一针强心剂,让养殖户看到更多的机会,估计后期的饲料价格也将继续在高位运行。而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加大,各种疾病的不断发生,养鸡的利润可能会受这些因素的影响而被压制。综合看来,养殖户一定要做好科学的管理,只有确保鸡群健康成长、性能稳定,才能取得较好的养殖利润。市场预期是一回事,行情走势是一回事,管理却是永远都需要干好的事。

2.商业炒作。鸡蛋虽然是日常消费品,市场需求比较稳定,但维护鸡蛋市场,同样需要一定的促销手段。记者的调查采访证实,近几个月来,在上海等大城市,打着“健康营养”旗号的鸡蛋销售方式,有明显的上升势头。以前大多数人买鸡蛋主要看价格,便宜的鸡蛋才更有市场,可现在食品安全问题这么突出,许多经济条件好的消费者便开始青睐既健康又营养的鸡蛋。为了迎合这种心理需求,现在超市里的鸡蛋品种真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同时,鸡蛋的外包装盒上还显著地标明“富含钙、铁、锌、硒”、“能降低胆固醇”等字样,突出“健康”、“营养”等概念。毫无疑问,这些鸡蛋的价格自然要超出普通鸡蛋一大截。

其实,在内行人看来,这些“概念鸡蛋”大多是商家利用人们关注健康的心理,人为给鸡蛋赋予的概念,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企求获取更多的利润。归根结底,这些名号都是“自封”的,是一些企业的商业炒作,很多都不具有科学价值。市场是靠真品质打拼出来的,玩概念不会有长久的效益,这种只顾眼前利益的商业炒作,对鸡蛋市场的长远发展有极为不利的影响。如果没有产品检测标准,任凭商家造假,将会严重影响畜禽产品的信誉度和销售量,最终结果是农民受损、市民受害、商家受挫。

厂商热衷概念炒作的背后潜藏着隐忧,折射出健康营养鸡蛋市场缺乏行业标准等深层次的问题。由于不同厂商对“健康营养蛋”的定义有所区别,使得各种健康营养“概念”似是而非。上海市蛋品业协会专业人士指出,多年前国家出台过一个蛋品标准,但由于该标准出台较早,仅仅只有鸡蛋的外观等标准,内容较粗,已经不适用现在的情况和需要。目前,除了绿色鲜蛋和无公害鲜蛋等少数品种有标准之外,其他产品均无国家标准,如果“健康营养鸡蛋”市场没有统一标准来约束,健康营养鸡蛋只能是一个营销概念,无法为消费者带来实质性的利益。对于鸡蛋市场上鱼目混珠、投机钻营等现象,有必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和市场准入制度加以遏制,这对维护鸡蛋市场的有序运行,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乳品市场:市场危机,未雨绸缪

1.市场危机。从乳业市场整体来看,乳业市场在逐步复苏,但恢复得并不完全,没有达到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之前的状态。原本预计在今年上半年乳业市场将完全恢复,但事实并非如此,如今消费者信心指数不稳定,市场恢复延迟。业内人士预计,乳业市场完全恢复,大概要在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年初。

2.未雨绸缪。未来中国的乳制品需求将会增长10倍,发展奶牛产业不但是未来市场的需求,更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奶业的复苏,重在未雨绸缪,重在精细规划。我国目前奶业遇到的危机,究其根源,主要是消费信心缺失。为重整奶业旗鼓,政府应采取多重应对措施,按需制定奶业发展规划,不能盲目参考国外的人均需求。要根据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和饮食习惯改变的速度制定发展规划,规划要从实际出发,要讲究科学。

此外,奶牛养殖权利要法制化,奶牛养殖要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养殖不能完全交给市场,不能将其片面地与农民脱贫致富联系在一起,奶牛业有其特殊性,和其他产业不一样。养殖业要加强科学管理,致力于提高单产水平,降低存栏数,实施规模养殖。奶业管理部门应在加强对奶牛散养户的技术培训和奶源质量管理与监督的同时,新建奶源基地不应再发展散养户模式,应有计划地引导现有散养户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模式过渡。在安全监管方面,要加强奶牛养殖过程的监管,开展GAP、HACCP体系认证试点工作等。

猜你喜欢
鸡蛋生猪养殖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生猪 广西生猪自成一极
神奇的鸡蛋画
从鸡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