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五个转变推进医院志愿者工作可持续发展

2010-02-10 20:33郑柏泉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5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医院

郑柏泉

医院志愿者工作是当前医院党团组织介入事物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最新路径,是推进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当前医院发展中一支重要的中坚力量[1]。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社会和群众需求的多样化和医院发展的多元化给医院志愿者工作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实现医院志愿者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就如何实现医院志愿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作点思考。

1 在医院开展志愿者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志愿者工作把服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作为志愿者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1 在医院开展志愿服务是志愿服务发展的趋势

上个世纪90年代,团中央推开了青年志愿者服务行动,截止2008年底,全国累计已有3.82亿人次为社会提供了超过78亿小时的志愿服务[2],其成效已初步显现,志愿服务面也在不断扩充,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服务提高到了更高的层次,在医院开展志愿服务符合志愿服务发展的趋势。

1.2 在医院开展志愿服务是医院中心工作的需要

医院的中心工作就是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高效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在医院开展志愿服务是医院深入社会、服务社会、构建和谐的民心工程,是推动医院中心工作的有力补充,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基础保障。

1.3 在医院开展志愿服务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需要

医院文化是在社会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所形成的具有医院特征的群体意识,是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志愿者是医院发展中的活跃因素,是医院文化建设发展和创新的动力源泉,通过有效的参与途径,必将推动医院文化建设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1.4 在医院开展志愿服务是医院人才建设的需要

新时期医院发展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在医院开展志愿服务,能较好地为志愿者成长成才搭建舞台,通过提供各种志愿服务,医院志愿者能在实践中长技能、在服务中促成长,促使志愿者尤其是青年志愿者能迅速成长起来,承担起医院发展的重任。

2 当前医院志愿者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着重对志愿者的招募、管理、服务、考核、激励和对志愿者工作的项目开发,规范运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对相关信息进行了综合分析,梳理出了当前医院志愿者工作存在的不良倾向和问题。

2.1 志愿者行动的“形式化”倾向,行动实效性不够强

当前医院志愿者行动大多仅停留在“活动”的层面上,偶发性的活动多,持续性的“行动”较少,对社会公益事业参与率低。追求形式上的效应,而忽视内涵的深入。像“扛一面大旗,拉一队人马,呼一串口号,路边发放宣传单、横幅上签字、热热闹闹走一回”这样的活动形式,在志愿者发展的初始阶段确实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但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整个社会对志愿者的认识加深,只重形式而不重内涵的活动,只会损害志愿者的成熟形象,更谈不上服务助人的功效。

2.2 志愿者组织的“稚化”倾向,组织职能体现不明朗

医院志愿者组织一般都依托共青团组织的领导实行管理和发展。由于团干部一般较年轻,缺乏必要的社会阅历和项目化管理的经验,常常在管理志愿者组织时缺乏一些知识和经验,组织管理的方式难以适应志愿者活动的要求,导致志愿者组织在发展过程中摸索太多,形成的经验和建立的有效机制太少。其次是志愿者队伍流动性大,队伍建设缺乏梯度,志愿服务层次难以提高。再者,志愿者组织运行机制和项目建设缺乏连续性,许多原来品牌服务项目都会随着组织人员变化而中断,而新发展的项目也往往不够深入持久。

2.3 志愿者管理的“行政化”倾向,管理模式不够灵活

受团构行政管理思维影响,志愿者自身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忽视。当前志愿者组织运行中的行政化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志愿者的自主性和创造热情。志愿者在组织中被视为社员,紧密参与组织的事务,从而承担了过多的组织义务,相对缺乏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志愿者与组织之间这种紧密捆绑的模式,必然导致志愿者在“要我参加”的组织事务和会议中消耗过多时间,而在“我要参加”的志愿者实践中的服务时间反而不多。

2.4 志愿者工作运作的“不规范”现象,管理机制不够到位

当前医院志愿者在招募中存在“人找不到组织”的现象,由于宣传不够,导致有意注册的职工找不到组织。在活动中也存在“组织找不到人”的现象,由于没有及时掌握志愿者的一些信息和动向,导致活动时找不到志愿者。另外还存在服务时间不常态和服务项目不多元的现象,大多数志愿者活动都集中特定节假日,属于“闪电式活动”,服务项目较单一,仅仅局限于一些传统的服务形式和项目,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不利于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全面铺开和深入推进。

3 加强和推进医院志愿者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从志愿者工作模式、管理、运作、考核和建设五个方面着手,提出了把握五个转变推进医院志愿者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1 志愿者工作模式要从“活动”向“行动”转变

树立“在活动中拓展,在行动中推进”的工作理念。活动和行动虽是一字之别,深层内涵却大不相同。活动侧重于形式,表达外部特征是面上的展开。行动侧重于实质,体现时空延续是线上纵向的深入,长效机制的体现。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影响力的志愿者行动,有利于引起社会关注,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氛围。伴随志愿者事业的深入,仅仅依靠轰轰烈烈的活动,已经不能符合志愿者事业内在的发展要求。因此要高度重视长期服务机制的建立,让志愿者服务在行动中不断推进和深化,实现最大化的社会效益。医院志愿者工作要适应这一规律,以完成自身机制的转型。

3.2 志愿者工作管理要从“团构行政”为主向与“开放自主”相结合转变

建立以团构行政管理为主,开放自主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一方面发挥团构组织职能,加强团构行政管理的主导作用,在全系统范围内倡导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设立分管志愿者工作的团组织副书记或组建医院志愿者协会等形式的组织机构。另一方面强调志愿者工作的自主管理,积极整合各类职工自组织的优势资源,将同兴趣爱好的职工组织起来,建立志愿者俱乐部,将职工自组织活动和志愿者活动进行有机整合,让志愿服务成为职工自组织中的一种需求。

3.3 志愿者工作运作要从“随机化”向“项目化”转变

建立项目化运作机制,确保医院志愿者工作的有序推进。建立志愿者资料库是基础。通过宣传调查,确保对医院职工的全覆盖,建立单位《志愿者资料库》和《志愿服务档案》,并实行开放式动态管理。拓展志愿服务项目是前提。一是服务对象面的拓展,实现老、中、青、幼各个年龄层次的全覆盖,实现社区居民、企业职工、乡村农民等各个社会阶层的全覆盖。二是服务工作面的拓展,在院内服务的同时,要承担起一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将志愿服务的触角渗透到社会多个领域,实现服务社会、宣传医院、锻炼职工的“三赢”效果。项目化运作是关键。把志愿服务工作立项管理,通过制定方案,确定对象、阶段以及明确各阶段具体工作和完成考核的指标等项目运作,有利于改变以往随机化运作模式带来的弊端,有利于志愿者行动工作的顺利有序务实的推进。

3.4 志愿者工作考核要从“主观化”向“客观化”转变

建立市场量化考核激励机制,促进志愿者工作的持续发展。一是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建立医院志愿者服务基金,作为工作经费,为志愿者提供一定的交通、误餐等补贴。二是建立志愿服务量化考评制度,以服务小时制的形式记录在志愿者服务档案里,在每年一定时候(年末、中国志愿者服务日),根据累计服务时间,进行综合考评,相应授予“1~5星级志愿者”称号,并颁发荣誉证书和物质奖励,作为集体和个人评先进的依据,并通过报纸媒体向单位全体职工通报表扬,形成一种“志愿者光荣”的共识。

3.5 志愿者工作建设要从“普及化”向“品牌化”转变

品牌是志愿者的精神内涵与组织行动的完美体现,在开展常规志愿服务工作的同时要坚持走品牌化建设路子,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工作的社会效益。打造品牌项目,首先根据志愿者组织的自身优势,找到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黄金点,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较高的社会关注度,是品牌项目的基础。其次要坚持高标准持续战略,建立长效机制,走项目化运作路子,精心组织,成熟运作,突出成效,争取与社会产生联动效益。第三,要主动宣传,树立形象,发挥志愿者品牌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最后要做到持之以恒,根据社会和被服务对象的需求,不断深化提高,做到“志愿精神代代相传”。

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具体实践中发挥医院志愿者的专业特长,不断拓宽志愿服务领域和参与范围,使医院志愿者工作向制度化、专业化、系统化、常态化方向发展,逐步建立起分专业有批次的医院志愿者服务队伍,打造专业化与常态化相结合的志愿服务品牌,为推动医院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作出更大的贡献。

[1] 韩菊,和新颖.医院“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15(2):64.

[2] 韩彬翔.弘扬志愿精神 建设和谐农村——对农村志愿服务的思考[J] .绍兴学刊,2009,118(5):44-46.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医院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
萌萌兔医院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