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粮于草”与“大食物安全观”

2010-02-11 03:10山西省畜牧兽医局毛文星苏效良
中国畜牧业 2010年9期
关键词:草食牛羊肉安全观

山西省畜牧兽医局 毛文星 苏效良

20世纪80年代初,业界人士就提出了调整种植业结构的主张,由“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调整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旨在保护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为草食家畜的发展提供条件。这个主张曾经见诸于官方文件,《国家粮食中长期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调整种植结构,逐步扩大优质高效饲料作物种植”,并提出2010年牛奶产量达到4 410万吨,2020年牛奶产量达到6 700万吨的规划目标。这为引草入田,调整种植业结构,实行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提供了理论和政策依据,为“藏粮于草”和“用优质牧草替代精饲料”提供了可能。

但时至今日,20多年过去了,调整工作的进展非常有限。除云南省坚持10年种草300多万亩,且小有成绩外,再未听说其他地方有大的进展。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个主要的思想顾虑是,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确保“粮食安全”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发展饲料种植会不会出现与粮争地?下面笔者围绕“粮食安全”这个中心展开话题。

一、“粮食安全”的概念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出版的生产年鉴所列的食物产品目录,粮食的概念是指谷物,包括小麦、粗粮、稻谷。但我国的粮食概念是一种基于“大粮食”的概念,包括谷物、豆类、薯类等。因此,我国普遍流行的粮食概念与国际通用的粮食概念有一定差距。在比较中国与世界粮食总产量时,应将我国广义的粮食总产量中所含的豆类和薯类剔除,才能与FAO所公布的世界谷物总产量的统计口径一致。

目前,大家认同的权威粮食安全概念是1983年4月时任FAO粮食安全委员会总干事的爱德华·萨乌马提出的“粮食安全是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这个概念包括两项具体要求:一是买得到的基本食品,即有足够的粮食供应;二是买得起的基本食品,即所有的人都有购买基本食品的购买力。也就是说,要粮食安全,不仅要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供应量,建立起稳定的粮食供应机制,还要不断增加收入,提高购买力。

粮食安全的定义是指“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食物”,“满足其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偏好”。这里既包括了种植业的谷物、蔬菜、水果,也包括了畜牧业的肉食、蛋品、奶类,还包括养料和滋补品等,是一个大食物的安全观。我们在考虑“粮食安全”时,一定得有这个大食物安全观。

二、转变农业的发展战略

粮和草是发达国家迈入现代农业的两条腿,既有强大的谷物产业,又有兴旺的草食畜产业。以美国为例,苜蓿是它的四大作物之一,单就苜蓿一个牧草品种,2008年的种植面积达2 470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14%,年产值超过100亿美元,其经济效益不比玉米等其他作物差。

我国现行的农业生产格局是以农区种植业、保证粮食供应为主,长期忽视山区和牧区的作用,忽视种草和发展草食畜的作用,是一条腿走路,是小农业发展战略。

目前,黄淮海地区和东北地区占我国粮食产量53%,商品粮的66%,我国北粮南运的食物供应格局与水热资源的格局是相悖的。

现在粮、棉、油和生产肉、奶、蛋等饲料粮主要是由农区生产,农区的负担和生态环境压力过大,这种农业生产格局难以承担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进行战略转变。可行的出路是把山区和牧区的80亿亩大农业用地利用起来,发展农林牧紧密结合的大农业,同时转变发展方式,农牧结合,粮草并重,草田轮作,实现从“农桑立国”到“林草兴邦”的战略转移。

具体实施中,在建设好保证基本口粮的小麦、水稻等基本农田的同时,要在中低产田中实行草田轮作,建立起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三元种植结构。在南方的山区草地和有灌溉潜力的天然草地发展人工种草,像种植粮食一样精心栽培牧草,在一定时间内,建成约10亿亩的丰产草地,大养牛羊,增产肉、奶,用草食畜牧业使农业变活、农民变富、农村变美,大踏步走向现代农业。

三、是“藏粮于草”,不是与粮争地

1.种草可以提高耕地的生产潜力。实行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的草田轮作,可以建立占耕地面积约20%的丰产草地,草地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国内外的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都证明,因地制宜的草田轮作系统,在收获大量优质草畜产品的同时,粮食产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提高,种草肥田,不是与粮争地,而是“藏粮于草”。

2.种草对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提高耕地肥力的作用。豆科牧草通过生物固氮,每年从空气中固定的氮素每亩地达7~14千克,相当于30千克尿素的肥效,在种下一茬作物时可减少肥料的投入,还减少了因施用化肥对环境的污染。以豆科牧草沙打旺为例,它的根系发达,固氮能力强,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的效益显著。种植的第四年可给每亩地的土壤中留下不少于5吨的根系有机物,其提高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可想而知。开花初期的沙打旺,根系中含氮1.58%、磷0.25%、钾0.43%。种过沙打旺的地,残留的肥效可持续3~5年,可使下茬作物增产20%以上。

3.可以提高生物量的产出率和利用率。传统籽实农业的经济收获量,按照威廉士统计,仅占生物量的12.5%,我国更为精耕细作,可能会提高一些,但也不会超过25%。而这一部分有机物如能适时地、科学地经草食家畜转化为畜产品,其产值与传统谷物相当或略高。

现在的粮食播种面积中约有40%用作畜牧业饲料,将这部分耕地按人所需粮食的生产模式转变为按家畜营养需要的饲料生产模式,这只是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但这一改变,既提高了单位耕地面积的产出率和生物质的利用率,满足了草食畜的营养需求,又减轻了粮食的供应压力,可谓一举几得。走出了粮食兼作饲料的传统老路,开创了确保“粮食安全”的新局面。

四、居民的食品消费由以高耗粮的猪肉为主,逐步转向以食草为主的牛奶和牛羊肉

目前,我国每年畜牧业的饲料用粮占粮食总产量的近40%,造成我国耕地与粮食长期处于紧张平衡的状态。

饲料的绝大部分用于猪饲料,每生产1千克肉猪的活重需要3千克以上的粮食,折合成带骨的胴体,每千克猪肉耗粮在5千克以上。人畜争粮是目前“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我国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65%,牛羊肉只占15%。欧美发达国家牛羊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一般都在50%以上。大种牧草饲料作物,逐步提高牛羊肉等草食畜肉类的比重,大幅提高牛奶的人均消费量,显然可以降低畜牧业对粮食的消耗。如果我国牛羊肉的比重能达到50%,当可节省粮食1亿吨,相当于200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0%,即使达到50%有困难,把牛羊肉的比重提高至25%~30%是完全可能的。牛羊肉比重每提高5个百分点,可节省粮食1 400万吨,大约是0.44亿亩耕地的产量,相当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年粮食产量。

同样是人口大国的印度,他们根据自身的实际,大力发展奶水牛,开展白色革命。水牛奶是目前世界上品质较好的奶,有一种特殊的清香味,干物质含量18%,乳脂含量7%~10%,分别是一般牛奶的1.8倍和2.6倍,因而,水牛奶的价格比一般奶的价格高得多。印度通过大力发展奶水牛,跃居世界第一产奶大国,人均牛奶消费超过90千克,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在这方面印度走在了我们前头,其经验值得借鉴。

五、用“大食物安全观”确保“粮食安全”

在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膳食结构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对“粮食安全”应该有更全面和更深层次的理解。据一些专家研究提出的“未来10年中国人的食谱”,每人每年消费的口粮由206千克降至155千克,相应地肉蛋奶、水产品、蔬菜、水果的消费量增加,使膳食结构更加合理。也就是说,人们不仅要求吃得饱,而且要求吃得好,吃得营养,吃得多样,吃得健康。无论是粮食、食用植物油,还是肉、蛋、奶类,或是水产品、蔬菜,无论哪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引发社会的不安定。

让我们记忆犹新的是2007年的猪肉大涨价。2005年猪价进入下降期,2006年降至谷底,比2004年高峰期下跌约20%,跌至亏损线以下,农民养猪赔钱,开始宰杀母猪,停止补栏,致使肉猪出栏减少,导致2007年的猪肉大涨价。2008年,国家在控制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中,把调控猪肉价格作为重中之重,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才使猪肉的价格逐步平稳下来。这件事使我们领教了保持猪肉价格的基本稳定对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再一件事情是,2008年发生的三鹿婴幼儿毒奶粉事件。由于在原料奶中加入了过量的三聚氰胺,对婴幼儿造成了毒害。事件曝光后,震惊了国内外,消费者不敢再喝奶,一段时间,市场销售停滞,工厂停产,奶农倒奶,整个行业陷入了严重的信任危机,大有把乳业产业毁掉的势头。事件发生后,虽经政府重拳监管,行业自律,从各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时至今日,历经一年多的时间,市场仍然没有恢复到事件前的水平。这充分说明了肉蛋奶产品对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这些事件都说明,“粮食安全”不能只盯住谷物,应该把奶类、肉食和蛋品纳入到大食物安全体系。用“大食物安全观”来确保“粮食安全”。

猜你喜欢
草食牛羊肉安全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粮改饲与草食畜牧业发展初探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
辽宁绒山羊春季放牧植物中毒防治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巧除牛羊肉膻味
人均主要农产品产量
草食畜牧业有了发展方向
新疆:肉孜节前夕 牛羊肉价格微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