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县创新肉牛产业化发展模式

2010-02-11 04:41河南省新野县畜牧局董应臣
中国畜牧业 2010年3期
关键词:专业村新野县科尔沁

○河南省新野县畜牧局 董应臣

河南省新野县抓住肉牛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建龙头树品牌,创机制扩规模,建小区育牛源,研饲料降成本,建追溯保质量,在新野形成了企业为主体、农户为单位、政府搞服务的“企业+政府+农户”的肉牛产业化发展模式。

一、培育龙头,带动肉牛产业发展

2007年,引进内蒙古科尔沁牛业项目,在新野成立了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尔沁牛业公司)。该公司投资8000万元,引进当前国际先进的西班牙屠宰生产线,采用美国、德国联合设计的生产工艺技术,依托新野优质的肉牛资源,建成了年屠宰10万头的肉牛加工厂,主要生产加工高档牛肉及其系列产品。产品销往国内各大宾馆饭店、超市,远销俄罗斯、东南亚等17个国家和地区。科尔沁牛业公司与规模育肥场及养牛户相结合,实行“三结合、三让利”,与养牛户形成利益共同体,使肉牛产业化产业链利益分配均衡化,带动了新野肉牛产业的发展。

二、创新机制,破解规模养殖瓶颈

为使产业健康发展,必须解决好政府、企业、养牛户三方利益,新野县创新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金融支持、协会管理、农户参与的运行机制,形成了“政府+企业+金融+协会+农户”五位一体运作新模式,解决了制约肉牛规模化养殖的土地、资金、技术、环保、治安等因素。

政府方面,负责制定规划,落实激励政策。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皮南肉牛产业的意见》及补充意见,每年拿出300万元设立发展专项资金。

企业方面,由科尔沁牛业公司投资建设标准化千头育肥场,养牛户承租、经营,委托保安公司统一安全管理,企业按高于市场0.2元/千克的保护价收购养牛户育成牛。

金融方面,由县政府和科尔沁牛业公司分别出资500万元,在县信用联社建立1000万元的养牛信用贷款担保基金,信用社放大5倍比例向养牛户提供贷款,每头牛贷款约4000元。

协会方面,以千头育肥场为单位,养牛户成立养牛协会,实现互联互保,相互监督,相互约束。

农户方面,由农户承租科尔沁所建千头场,自我管理,自主经营,并签订供牛合作协议。

“五位一体”运行机制的推行,实现了“三结合、三让利”,即龙头企业与千头场相结合,每千克按高于市场价0.2元的价格收购育成牛,让利于千头场;千头场与架子牛养殖小区相结合,统一收购架子牛,集中育肥,让利于养牛小区;养牛小区与母牛专业村相结合,收购犊牛,集中饲养,让利于母牛养殖户。

三、培育牛源,扩繁壮大母牛群

一是建设母牛养殖小区采用新机制。在建设小区上,以科尔沁牛业公司投资为主,县、乡政府以奖代补,解决了建母牛养殖小区固定资产投资问题。

二是政策扶持。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母牛专业村建设的扶持意见》,对母牛养殖小区(专业村)通过建立贷款基金,实行贷款财政贴息,母牛免费配种,建立养牛保险,政府全部买单,畜牧部门负责技术服务等综合措施,调动了农户养母牛的积极性。

三是采取“公司+农户”运作模式。科尔沁牛业公司与母牛专业村和母牛养殖小区签订协议,为养牛户提供每头母牛贷款担保4000元,农户繁育的犊牛养到200千克时,科尔沁牛业公司以高于市场价0.2元保护价收购,公牛育成后屠宰,母牛返还交农户饲养,农户交回2头犊牛后,母牛归农户所有,实现了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研发全价料,提高养牛规模效益

为降低养牛成本,提高规模养牛效益,科尔沁牛业公司积极与北京畜牧科研所联合研发肉牛全价饲料,使每天每头牛投入10元以下,保证日增重在1.3千克以上,经过100天育肥,每头牛效益在500元以上。

五、全程质量跟踪,确保质量安全

新野县投入260万元,建立了全程质量跟踪追溯体系。从母牛繁育、肉牛生产饲养管理、屠宰加工、肉品销售等方面实行全程跟踪,在屠宰加工厂设立了六个质量关键控制点,产品粘贴条形码标识后上市,形成了完整的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确保了肉品的质量卫生安全。

猜你喜欢
专业村新野县科尔沁
新野县
科尔沁永恒的眷恋
科尔沁民歌分类与民间演唱的差异及反思
科尔沁情
美丽的科尔沁
河南省专业村产业电商化转型升级影响因素分析
新野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建议
特色专业村营销问题探讨
农业专业村发展动力的理论探讨:基于分工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