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患者12例临床分析

2010-02-11 08:52王桂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3期
关键词:胸痛夹层腹痛

王桂英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造成主动脉真假两腔分离的一种病理改变,是严重的心血管急症,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漏诊,误诊而导致死亡。现就宽甸中心医院自2005年至2009年收治的12例主动脉层患者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2例患者均为宽甸中心医院内科住院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36~75岁,有高血压病史9例(75%),首发症状为胸痛7例,腹痛、 腰痛2例,后背痛1例,头痛1例,晕厥1例;临床表现休克3例,上肢血压不对称4例,主动脉瓣区有舒张期杂音3例;辅助检查:心脏彩超提示主动脉内径增宽8例,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5例,心包积液 2例,典型夹层分离征象9例,CT示主动脉增宽,腔内有线状低密度影,7例显示真假腔及破口位置。

2 结 果

12例患者中,早期确诊8例,延误诊断及误诊4例,误诊原因为胸痛不典型,因腹痛及腰背痛误诊为急性胰腺炎及消化性溃疡及急性心肌梗死。因头晕、晕厥而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其中8例内科保守治疗,4例转上级医院手术治疗,结果9例存活,3例死亡。

3 讨 论

3.1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及为重要,随人口老龄化,高血压发病率增高及影像技术的不断进展,其发病率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发病年龄多在50~70岁,多数患者有剧烈胸痛,心电图有心肌缺血改变,所以遇有类似表现的患者,不能简单地局限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本组病例中有误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而予以抗凝、抗血小板治疗,与主动脉夹层相悖,因延误诊断及误诊而使病情加重。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发生的主要病因,本组病例中高血压者占75%。临床上有高血压突发剧烈胸痛者,应高度警惕此病。主动脉夹层表现复杂多变,可因腹痛,腰背痛伴恶心呕吐而误诊为急腹症,本组病例中有误诊为急性胰腺炎者,也有因夹层累及供应脑及脊髓的动脉或因休克而致脑及脊髓供血不足而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而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因此,对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的患者应多方位思维,尽快完善辅助检查以避免误诊、漏诊。

3.2 治疗

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治疗目的防止夹层继续扩展,造成严重后果,内科治疗主要是控制血压,降低左心室收缩力及收缩速度及肺楔嵌压,减少血流搏动对主动脉壁的冲击使血压降至维持心脑肾灌注水平,严禁应用抗凝、抗血小板及溶栓治疗。无禁忌症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应达到最大耐受剂量。本组8例患者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其中3例因开始误诊或因夹层波及范围大,病情重而死亡。5例病情相对稳定而出院,另4例转上级医院行手术治疗,均得以存活。

猜你喜欢
胸痛夹层腹痛
整层充填流动树脂与夹层技术在深楔状缺损修复中的比较研究
胸痛中心成立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的影响
浅谈夹层改造常用设计方法
压缩载荷下钢质Ⅰ型夹层梁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有些胸痛会猝死
六安市人民医院组建胸痛急救网络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急性非心源性胸痛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