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药印度獐牙菜的研究进展

2010-02-13 20:16施峰黄一平孙忠文
中国药房 2010年19期
关键词:藏药炮制中医药

施峰,黄一平,孙忠文

(1.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南京市 210028;2.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市 210046)

印度獐牙菜Swertia bimaculata(Sieb.et Zucc.)Hook.f.et Thoms.ex C.B.Clarke藏语名甲蒂(藏文:Rgyating),为龙胆目龙胆科獐牙菜属植物印度獐牙菜的干燥全草,主要分布于克什米尔和不丹等海拔1000~2500 m的山地地区。《月王药诊》、《四部医典》、《蓝琉璃·论说续》及《晶珠本草》等藏药经典本草著作均有收载[1],功能为清肝利胆、退诸热,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急性和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贫血等,且具有滋补作用[2]。随着中医药和藏医药之间的不断交流,越来越多的藏药引起中医药工作者的关注,包括单味和复方藏药及藏药与中药的复方应用其研究逐渐增多。作为世界上理论体系最为完备而成熟应用的传统医学体系——中医药理论,有藏药值得借鉴之处。本文以印度獐牙菜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的研究进展为基础,应用中医药理论对其性质加以阐述,探讨中医药理论与藏药研究相结合的新思路。

1 印度獐牙菜生药学研究

1.1 性状

印度獐牙菜主根短,粗壮,渐狭,长约7 cm,直径约0.5 cm;茎直立,黄棕色或紫色,长约2~3 cm,中部圆形,上部四棱形,每个角都有明显的下延,以及宽广连续的淡黄色髓;花为腋生聚伞花序,多花,排列成短枝,整个花序长约60 cm;花小,4数,具花梗,黄绿色夹杂紫色,辐状;花冠为花萼的2倍,近基部处分裂成4部分卵圆形披针状结构;花瓣的上表面有一对蜜腺,边缘具长柔毛状流苏;果小,单室,有明显的淡黄色果皮,从顶部裂开,室间开裂成2瓣;种子多边形,小而多,有角[3]。

1.2 显微鉴别

印度獐牙菜木纤维众多,常断碎;壁呈连珠状增厚,具斜纹孔。厚壁细胞长方形或类方形,长约68 μm。螺纹和网纹导管多见,以螺纹导管为主,直径12~39 μm。色素块黄绿色。叶上表皮细胞淡黄色,方形或多角形,壁微波状弯曲。叶下表皮细胞黄棕色,类圆形或类方形,直径24~38 μm,表面具角质纹理,气孔不定式。叶肉薄壁细胞类圆形,内含草酸钙砂晶[4]。

2 印度獐牙菜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前对印度獐牙菜的化学成分分离研究发现,其主要成分有口山酮类、三萜类、环烯醚萜类等。

2.2 环烯醚萜类

环烯醚萜类是印度獐牙莱中含量相对较高的一类化合物,根据苷元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环烯醚萜和裂环烯醚萜2类,在印度獐牙菜中以裂环烯醚萜类为主,环的开裂长以落干酸(Loganicaeid)为前体,从C7-C8之间开裂,C7-OH与C11的羧基成酯形成δ内酯环,C8-C10之间形成双键或环醚。主要成分有龙胆苦苷、獐牙菜苷、当药苦酯苷、獐牙菜苦苷、苦龙苷(Amarogentin)、甘樟苦(Amaroswerin)等[1,4]。

2.3 三萜类

这类化合物含抗肝炎、降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有效成分,主要是△-齐墩果烯类化合物,如齐墩果酸(OA)、熊果酸、Chiratenol、Epis-wertenol、Swertanone、Swertenol、蒲公英萜醇(Taraxerol)、Pic-hierenol、羽扇豆醇(Lupeol)等[1,7]。

2.4 挥发油

史高峰等[8]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印度獐牙菜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共确定了63种化合物,主要化学成分为十六烷酸乙酯、4-(苯甲基)哌啶、油酸乙酯、丁基化羟基甲苯、亚油酸乙酯、丁二酸二乙酯等。

2.5 其它类

印度獐牙菜中还含有其它类化合物[4],如β-谷甾醇、香草酸、间羟基苯甲酸等,含量较少。

3 印度獐牙菜的药理作用研究

3.1 保护肝脏作用

印度獐牙菜通过减轻或防止肝细胞损伤、改善肝循环、抑制肝脏氨基转移酶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浓度等方式发挥肝脏保护作用。胡若琪等[9~11]将獐牙菜苷用于D-氨基半乳糖造成的大鼠急性肝损伤的治疗,表明其具有保肝、解毒、降酶、减轻肝脾肿大,增强肝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的作用,并认为其保肝作用可能与改善肝微循环、减轻受损肝细胞铁过荷有关。Kondo Y[12]将龙胆苦苷应用于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炎和脂多糖/卡介苗诱导的小鼠肝炎,使肝脏升高的氨基转移酶水平受到抑制,作为主要炎症介质的TNF在血清中的浓度也随之上升,在治疗剂量下,龙胆苦苷能显著抑制血清中TNF的升高,表明龙胆苦苷通过抑制TNF保护肝脏。另外,OA在治疗肝中毒时具有显著作用[13],它以降低毒性代谢产物的方式缓解急性肝损伤,通过提高葡萄糖酶水平来增强解毒作用;OA还对各型变态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它通过促进前列腺素(PG)的合成,刺激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的升高,同时抑制环磷酸鸟苷(CGMP)和组胺的释放,实现保肝作用。口山酮类芒果苷能抑制磷酸酯酶的释放,从而有保肝的作用,同时还可防止大鼠由缺氧引起的肝损伤。芒果苷提纯物可明显抑制角叉胶和甲醛引起的大鼠、豚鼠和小鼠的水肿[14]。

3.2 胃肠道保护作用

印度獐牙菜的乙醇提取物[15]用于实验胃溃疡大鼠,能减轻有害物质对胃黏膜损伤程度,对幽门结扎大鼠能显著减少胃液分泌,抑制乙酰胆碱所致豚鼠回肠的收缩,具有抗胆碱活性,并能明显防止乙醇所致的胃壁黏液缺乏,恢复腺体中非蛋白巯基的含量。周源等[16]研究獐牙菜苦苷对乙醇致小鼠胃溃疡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獐牙菜苦苷能显著减轻无水乙醇引起的小鼠胃黏膜损伤,溃疡指数和胃蛋白酶活性均低于乙醇损伤组(P<0.01),大剂量獐牙菜苦苷与阳性对照药物雷尼替丁的溃疡指数和溃疡抑制率无显著性差异,保护程度相似。

3.3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印度獐牙菜中不同类型的成分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不同的调节作用,如雷伟亚等[17]报道,獐牙菜苦苷能明显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显著的镇痛和镇静作用,对子宫平滑肌有较明显的解痉作用,具有抑制麻醉兔小肠、在位子宫收缩作用,并能延长硫喷妥钠的睡眠作用。另有文献报道,獐牙菜属植物中提取的口山酮和芒果苷对大鼠和兔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而相应的口山酮苷对大鼠和兔有镇静作用。

3.4 抗病毒作用

Verma H等[18]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了印度獐牙菜提取物对1型单纯型疱疹病毒的抗病毒作用,通过细胞毒性、蚀斑减少、病毒感染性、抗原表达、聚合酶链反应来分析检验提取物的抗病毒性。结果,对1型单纯疱疹病毒、蚀斑形成的抑制水平高于70%;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单纯疱疹病毒抗原表达的检验,显示出对滤过性毒菌的抑制作用,得出印度獐牙菜对单纯型疱疹病毒的抗病毒活性。

3.5 降血糖作用

Chanderasekar B[19]将印度獐牙菜的正己烷提取部分给大鼠灌胃给药,28 d后血糖显著下降,并伴随肝糖元的显著增加,证实正己烷提取物不抑制葡萄糖吸收,而可能通过诱导释放胰岛素发挥作用;Bajpai MB[20]将印度獐牙菜中得到的一种口山酮类化合物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口山酮分别给健康的和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处理的Charles Foster种糖尿病大鼠灌胃,3 h后血糖显著下降。

3.6 其他作用

如抑菌[21]、抗癌[22]、抗利什曼原虫[23]等。

4 印度獐牙菜的替代品研究

印度獐牙菜被藏医奉为治疗肝胆疾病的上品,在传统医学中使用广泛。由于现存的印度獐牙菜种群正在减少,因此,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新准则,印度獐牙菜被列为急需保护的濒危物种。其资源日渐短缺,逐渐出现了很多替代品[24],主要有穿心莲属Andrographis paniculata,藻百年属Exa-cum tetragonum Roxb.、E.bicolor Roxb.、E.pedunculatum Linn.,獐 牙 菜 属 Swertia alata Royle.、S.angustifolia Buch.-Ham.、S.bimaculdata Hook.f.and Thoms.、S.ciliata G.Don、S.densifolia Greisb.、S.elegans Wight.、S.lawii Burkill.、S.minor Griesb.、S.paniculata Wall.、S.multiflora Dalzell.。在国内也出现了类似的替代品,如川西獐牙菜S.mussotti、紫红獐牙菜S.punicea、湿生扁蓄等。

5 印度獐牙菜研究的新思路

中医药理论作为完备而成熟的传统医学体系,有藏药值得借鉴之处,应用中医药理论对其性质加以阐述,可指导印度獐牙菜的应用研究、炮制及与中药的配伍等。

目前,对印度獐牙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物质基础和药理活性两方面,这是临床有效的传统药物研究最主要的思路,这种思路下的研究能够直接反应药物的性质,指导药物的应用。但是这种思路并未解决药物研究应用中的所有问题,如传统植物药一般是完整的植物或植物的器官,经过某种方式的加工而应用于临床,很少是单一的应用药物中的某种成分,因此,这种研究思路不能准确揭示传统药物作用的机制,甚至传统药物经2次开发后疗效降低。对于印度獐牙菜的研究,笔者认为不应局限于物质基础和药理活性进行研究,而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多方面的研究。通过查阅文献,笔者发现极少有通过结合中医药理论对印度獐牙菜的研究,而中医药理论作为世界理论体系最完备、最成熟的传统医学理论,对于指导传统药物的研究应用有很大价值。因此,建议结合中医药理论,在已有的关于印度獐牙菜的物质基础和药理活性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对印度獐牙菜进行归经、炮制、中医组方、升降沉浮等方面的探讨,从而指导印度獐牙菜的研究、临床用药,以及探索其潜在的药用价值等。

5.1 结合性味、归经理论的研究

性味、归经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地指导中医临床实践。性味即四性五味,四性又称四气,是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4种药性;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5种味道,后世又总结出淡、涩2种;归是药物对作用部位的归属,经是指脏腑经络,归经是药物对机体不同部位的选择性作用。性味、归经等药性理论对于完整阐释药物的作用原理及一味中药作用的各个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有关于印度獐牙菜的性味、功效的规定如下,印度獐牙菜味苦,性凉、糙,功能清肝利胆,退诸热,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病毒性肝炎以及血病、胃病、退烧、缓泻,并有滋补作用。关于印度獐牙菜归经的研究未见有报道,提示印度獐牙菜归经理论研究的新思路按照目前对中药归经的实验研究方法[25]主要有6种:(1)中药有效成分体内分布观测法;(2)微量元素体内分布观测法;(3)药效观测法;(4)信号转导系统水平变化观测法;(5)受体学说;(6)体内活性物质观测法。印度獐牙菜的现代药理研究提示其与肝经关系密切。归经理论的研究一方面归纳了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另一方面结合中医五行配五官、五体、五志等理论,可探讨并发挥药物的潜在作用;同时,以归经理论指导药材炮制可增强药物的疗效及选择性,炮制方法的理论依据之一就是归经理论。

5.2 结合中药炮制理论的研究

中药炮制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和调剂、制剂的需要,对药材进行的净制、切制和炮炙等处理方法。印度獐牙菜在《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第1册)中有除去杂质、切段的炮制处理方法,使药物洁净,便于调剂,使药物有效成分易于溶出,这是药材炮制的基本处理方法,对药材的性质、应用特点等影响甚微。为了加强对印度獐牙菜的研究,应以药材的主要有效成分及主要药理作用为基础,对药材进行更加深入的炮制研究。如,民间称印度獐牙菜为肝炎草,现代化学及药理研究中其主要成分环烯醚萜类、三萜类等的确对肝脏有保护治疗作用,而在中药炮制中醋制能够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故用醋制的方法对印度獐牙菜进行炮制,然后分析其化学成分的变化并通过药理实验对其保肝作用进行考察,或者采用现代药动学技术如整体放射自显影,光镜、电镜放射自显影,液闪测定和图像分析等技术对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及排泄等方面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动态观察,对比炮制前后有效成分分布特点[26]。

5.3 结合中医组方理论的研究

药物应用体系中复方配伍是最常用、最主要的应用形式,通过对印度獐牙菜的性味、归经、炮制等方面的研究,可依据中医“君臣佐使”的组方理论以及“药物七情”的配伍规律,指导药物的临床配伍应用。

6 小结

印度獐牙菜是有效治疗肝胆疾病的传统植物药,具有悠久的用药历史,民族药特征显著。通过对印度獐牙菜在生药学、现代药物化学、药理活性、替代品方面的研究,结合中医药理论,借鉴中药研究开发的经验,一定能够使印度獐牙菜的研究开发得到更大的发展。

[1]蒲友明,张 艺,古 锐,等.藏药“蒂达”研究概况[C].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药鉴定学术研讨会、200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

[2]黄一平,毕丽丽,陈 超,等.藏药印度獐牙菜提取工艺研究[J].中成药,2008,30(2):190.

[3]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第1册).)[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281.

[4]蔡 乐,王 曙,李 涛,等.印度獐牙菜的化学成分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06,21(2):111.

[5]纪兰菊,保 怡,陈桂琛,等.15种獐牙菜属植物中主要药用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J].西北植物学报,2004,24(7):1298.

[6]孙亚捷,李向东,胡芳弟,等.HPLC法测定印度獐牙菜中两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1(4):57.

[7]郭爱华.龙胆科獐牙菜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6(1):57.

[8]史高峰,鲁润华,杨云裳,等.印度獐牙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4,24(2):296.

[9]胡若琪,饶娴宜.獐牙菜苷对D-氨基半乳糖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临床肝胆病杂志,1988,4(3):27.

[10]胡若琪,张 禄,赵 凡.獐牙菜苷对实验大鼠肝组织微量元素代谢的影响[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2,15(1):25.

[11]胡若琪,饶娴宜.獐牙菜苷对D-氨基半乳糖性肝损伤大鼠脾脏体积的影响[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9,12(2):8.

[12]Kondo Y,Takano F,Hojo H.Suppression of chemically and immunologically induced hepatic injuries by gentiopicroside in mice[J].Planta Med,1994,60(5):414.

[13]彭 芳,刘晓波,方春生,等.紫红獐牙菜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2,13(6):376.

[14]朱钰叶,张喜德,张洪泉.藏药獐牙菜属植物的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8,27(1):5.

[15]Rafatullah S,Tariq M,Mossa JS,et al.Protective effect of Swertia chirayita against indomethacin and other ulcerogenic agent-introduced gastric ulcers[J].Drugs Exp Clin res,1993,19(2):69.

[16]周 源,刘英姿,李 锋,等.獐牙菜苦苷对乙醇致小鼠胃溃疡的保护作用[J].中国新药杂志,2008,17(20):1768.

[17]雷伟亚,史栓桃,余畅恩.小儿腹痛草的药理作用[J].云南医药,1982,3(2):92.

[18]Verma H,Patil PR,Kolhapure RM,et al.Antiviral activity of the indian medical plant extract Swertia chirata against herpes simplex viruses:a study by invitro and molecure approach[J].Indian J Med Microbiol,2008,26(4):322.

[19]Chandrasekar B,Bajpai MB,Mukherjee SK.Hypolycemic activity of Swertia chirayita(Roxb.ex Flem.)Karst[J].Indian J Exp Biol,1990,28(7):616.

[20]Bajpai MB,Asthana RK,Sharma NK,et al.Hypolycemic effect of swerchirin from the hexane fraction of Swertia chirayita[J].Planta Med,1991,57(2):102.

[21]王 芸,杨峻山.獐牙菜属植物的研究概况[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2,4(1):99.

[22]乔 伟,张彦文,吴寿金.天然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1,16(2):65.

[23]Singha UK,Guru PY,Sen AB,et al.Antileishmanial activity of traditional plants against Leishmania donovani in golden hamsters[J].J Pharmacology,1992,30(4):289.

[24]Joshil P,Dhawan V.Swertia chirayita-an overview[J].Curr Sci,2005,89(4):635.

[25]王 欣.白术-茯苓归经的实验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

[26]宋小莉.中药归经理论现代实验研究综述[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5(1):76.

猜你喜欢
藏药炮制中医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炮制专家王琦论现代中药炮制研究的“2个时期3个阶段”
3种姜汁炮制后厚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抑制作用
清半夏炮制工艺的优化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藏药三味黑矾汤散治疗口腔溃疡
100种常用藏药抗肝癌的体外活性筛选
藏药资源现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