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个体防护装备

2010-02-13 22:19王庆梅
中国医学装备 2010年2期
关键词:气溶胶危害装备

王庆梅

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北京 100050

1 生物安全安全防护实验室及其特性

众所周知,生物安全概念的产生是因为全球存在着生物威胁 (bio-threat)或生物危害(biohazard),它是指由于感染性生物因子的形成使人忧虑、甚至可能因此而引发的严重危害。然而,随着生物安全概念的提出至今,特别是我国政府在管理上的要求和强制性措施,使得国民在认识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对于避免或控制生物危害发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作为一把“双刃剑”,它的安全应用能造福人类,反之亦可能给人类带来种种“祸害”。近年来,国际社会也普遍认为生物武器的潜在威胁已经大大增加。特别是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在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疏漏以及工作中的意外事故,不仅导致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感染,同时也造成环境污染和大范围的人群感染。历史上,从国内外大量的报导“关于实验室意外感染”事故所造成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严重时不得不宰杀成千上万只实验动物,甚至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死亡。由此可见,对于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而言:管理愈不规范,防护条件愈差,实验室布局设计的不正确,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就愈大。因而,通过规范管理和正确操作等防范和控制生物危害,维护国家的稳定、社会经济及人民健康、生态环境的安全,将成为生物安全的根本任务。

2 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基本原则

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基本原则是以保障工作人员充分避免所操作生物因子的危害,保证危险生物因子不向实验室外扩散为。然而,实验室不可能完全没有风险,因此要求我们的操作者考虑涉及的所有因素,尽可能地降低风险,并使之达到可接受的风险水平。

一般而言,实验室可分为基础实验室——一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实验室;基础实验室——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防护实验室——三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实验室;最高防护实验室——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因此,在实际科研工作中应根据所操作不同的微生物危险度等级所具备的实验室设计特点建筑构造、防护设施、仪器、操作以及操作程序来决定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水平。对于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而言:其生物安全措施可以概括成三个部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实验室设施、设备、个人防护装备,良好的微生物操作技术。并通常将实验室防护定义为一级屏障(primary burier)和二级屏障(second burier),前者包括了实验室安全设备、个体防护装置和措施 (一级防护);后者主要指实验室的特殊设计和建设要求(二级防护)。但必须指出的是:仅有一个达标的实验室硬件条件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才能达到其安全的目的。即为严格的标准化操作程序和规程,作为生物安全防护综合三原则是缺一不可的,否则将失去安全。那么,实验室作为一个动态的环境,在实验室工作,风险是永远存在的,而安全只是相对的,关键的问题在于要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其中,包括实行对实验室感染的控制,实验室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控制以及对实验室管理和感染性实验材料的管理控制等一系列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一旦发生感染或泄露事件,将会给人类带来难以预计的后果,这种教训事实上也是非常深刻的。因而,针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这一层面提出必要的条件是:(1)人员要经过良好的培训,具备熟练的安全操作技术;(2)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对于实验室安全操作至关重要;(3)安全设备和个体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

由于在许多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可能生成有害气溶胶,就必然存在非自然途径的感染机会,应当小心操作以减少气溶胶的形成和扩散。特别当标准实验室操作已不能有效控制病原体,或其操作程序可能带来相关危害时,必须采取其他的有效措施。

3 个体防护装备(personal protection Equipment,PPE)是指为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免受化学、生物与物理等有害因子伤害的器材和用品。

3.1 实验室个体防护原则

个体防护装备(personal protection Equipment,PPE)是指为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免受化学、生物与物理等有害因子伤害的器材和用品。在生物安全实验室中,所采取的个体防护装备方面的措施,主要用于保护实验人员免于暴露于生物危害物质如气溶胶、喷溅物以及意外接种、感染动物的手术及解剖等危险的一种物理屏障。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建立明确的安全意识,清晰的认识自己的工作环境和所从事实验工作的性质,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事故及如何加以防范和避免事故的发生的应急预案。在相关工作之前,对所从事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危险评估,并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和个体防护要求以及危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全面、细致的标准操作规程和程序文件。有必要对实验过程中关键的危险步骤设计出安全可行的防护措施。所选用的个体防护装备应参照生产厂家产品说明书中的各技术参数及适用范围。

3.2 个体防护装备的种类

个人防护装备所涉及的防护部位主要包括眼睛、头面部、躯体、手、足、耳(听力)以及呼吸道,其装备包括眼镜(安全眼镜、护目镜)、口罩、面罩、防毒面具、帽子、防护衣 (实验服、隔离衣、连体衣、围群)、手套、鞋套以及听力保护器等。

3.3 个体防护装备的使用

个人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技术标准,使用前应仔细检查,不使用标志不清、破损的防护用品和三无产品。在危害评估的基础上,按不同级别的防护要求选择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及类型。同时要求工作人员充分了解其实验工作的性质和特点,经演练培训后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按所制定相应的防护规程采取安全有效的个体防护措施。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能违反防护要求和规律,擅自或强令他人(或机构)在没有适当个体防护的情况下进入该类实验室工作。同时要求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系统的个体防护培训和定期演练,须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任何个体防护的防护性能都具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即使是正确选择和使用个体防护装备,可能将由当时实验室内的微小环境条件下进入人体的有害物质的威胁降低到最低程度,但也并非绝对安全。因此在实验室研究和实验操作时,应充分考虑在整个实验过程是否应采取组合使用个人防护装备进行保护等因素。而操作这些因子的实验人员,主要危害来自皮肤或黏膜意外接触或经气溶胶途径传播,对于有气溶胶或高度飞溅可能性的操作,可能会增加人员暴露的危险。原因是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越大,其危险性就越高,通过气溶胶传播的疾病是最容易发生实验室感染。因此必须在生物安全柜(BSC)及安全离心杯等仪器中进行的同时适当时采用防溅罩、防护面具、隔离衣以及手套等其他一级屏障装备。

[1]徐长春.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与安全[J].中国医学装备,2008,5(6).

猜你喜欢
气溶胶危害装备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基于飞机观测的四川盆地9月气溶胶粒子谱分析
港警新装备
药+酒 危害大
防晒装备折起来
CF-901型放射性气溶胶取样泵计算公式修正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
云与气溶胶光学遥感仪器发展现状及趋势
气溶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