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育种技术国际领先 增产粮食13亿kg

2010-02-13 23:37
中国农业信息 2010年6期
关键词:返回式领先水平培育出

2010年中国航天育种技术取得重要进展: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培育的5个航天育种新品种,通过了甘肃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认定。目前,中国航天育种新品种达到60个,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航天育种专家包文生说,目前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的18个航天蔬菜新品种已经推广到国内25个省区,累计推广面积6.4万hm2,其产量较当地主栽品种提高了10%~30%,航天辣椒中的维生素C含量提高了30%以上。

航天育种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高抗的特点,能有效提高农民收入。在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进行的“产量表现”鉴定上,2007~2008年的多点试验中,航天育种新品种平均增产在11%~38%。

据中国农业部门统计,中国航天农作物新品种已经累计推广240万hm2,增产粮食13亿kg,创直接经济效益21亿元。

中国航天育种始于1987年,是世界上最早开展航天育种研究的国家之一。自1987年起,在国家“863”计划等项目的资助下,中国科技工作者利用返回式卫星和神舟飞船搭载植物种子、菌种和试管苗等,开展航天育种。

航天育种是把地面种植的常规品种经过选择后,搭载于飞船或者返回式卫星送入太空。经过重粒子、高度磁场、超真空等太空特殊环境的诱变处理,使自身基因产生变异,然后对有益变异的种子进行选育,经过4~8年的选育,培育出合格的航天农作物新品种,所以航天育种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与农业育种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据了解,目前,中国进行航天育种研究的有福建农科院、中国农科院、黑龙江农科院、江西农科院、甘肃航天育种中心等科研单位。与国外不同的是,中国航天育种在进行品种培育的同时,还进行了太空诱变环境和机理的研究,所以不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航天育种是中国独有的育种方法之一,从已经推广的效果看,培育出的品种都是优良品种,目前需要进一步加大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度,加快航天育种的产业化步伐。

猜你喜欢
返回式领先水平培育出
龙鼎铝业连铸连轧生产工艺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龙鼎铝业连铸连轧生产工艺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俄罗斯培育出能够发光的植物
新纪录
时间控制器伴神舟飞船返乡之旅
——记轻工业钟表研究所362时间控制器
科学家首次培育出人猪嵌合体胚胎
返回式卫星的华丽“转型”——我国首颗微重力实验卫星研制记
中国返回式卫星研制攻关亲历记
父亲“跨越式”家教培育出24岁女博士后
中国无地面控制点摄影测量卫星追述(一):返回式摄影测量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