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0-02-15 09:59刘建秀谷明辉
关键词:廉政制度建设

刘建秀, 谷明辉

(1.中共郑州轻工业学院纪律检查委员会,河南郑州 450002;2.郑州轻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刘建秀1, 谷明辉2

(1.中共郑州轻工业学院纪律检查委员会,河南郑州 450002;2.郑州轻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高校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惩治和预防高校腐败的思想保障和文化基础。目前,我国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认识缺位,廉政文化建设单边化、内容形式单一、制度滞后。其原因主要在于:多元文化的交织影响了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观判断,传统认识上的偏颇影响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效能,制度设计的缺陷影响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进程。应大力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体文化建设,并使其与本校、本地历史文化相结合,以构建有特色有创新的高校廉政文化。

廉政文化建设;廉政信仰;文化创新工程

构建符合高校发展实际和发展规律的廉政文化既是高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深刻认识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大力加强以廉政信仰教育为核心的廉政文化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广大师生尤其是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养,牢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权力观、价值观,是事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社会主义教育核心命题的关键所在。因此,从战略发展的高度谋划廉政建设,大力建设符合时代特征的高校廉政文化,是新时期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现实需要和基本保障。

一、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 60多年来,党中央在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建设上的态度是明确的,在积极推动以预防为主的廉政文化建设上的立场是坚定的。中共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从全局出发,颁布实施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试行)》等一系列文件、制度,明确提出了“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党全社会;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着力把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技能教育、管理教育和法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全社会的反腐倡廉意识,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大力倡导下,高校立足于教育实践和教育规律,大力建设高校廉政文化,广泛开展廉政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教育,有效地减少了高校腐败案件的发生。但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距离党中央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矛盾。

1.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认识的缺位

目前,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着三种错误观念:一是认为高校的核心功能是教学和科研,包括廉政文化在内的校园文化建设是辅助性的,对廉政文化的育人功能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二是认为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应是学校纪检部门,其他教学、管理、服务单位只是被动参与,无法形成齐抓共管的大文化格局;三是认为廉政文化建设不具有强制性,不像廉政制度那样具有规范性和约束力。这些认识不同程度地制约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2.廉政文化建设的单边化

不少高校把廉政文化单一进行建设,不能与领导班子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法治建设和党风建设等结合起来,统筹策划、统一部署,无法形成大的宣教格局,无法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势互补。

3.廉政文化建设内容形式的单一性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应该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它与传统文化、特色地域文化和高校历史积淀有密切关系。当前,不少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只注重从廉政本体出发,无视这种相互关系的存在,不能吸收融合各类文化的优势,造成了廉政文化内容空洞陈旧,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缺乏文化建设应有的渗透力、影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4.廉政文化建设制度的滞后性

法律法规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同样也需要法律制度保障。但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廉政制度建设不尽理想,原因有三。一是只注重文化层面的建设,缺乏配套制度的制订和整体实施方案的规划设计,造成了建设无规划、经费无保障、实施无力度的现象;二是只注重文化活动建设,缺乏相应的理论研究和探索,人云亦云,没有创新;三是廉政文化建设的激励和惩戒机制、长效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不深入,可操作性不强,存在明显缺陷。

二、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既有历史传统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思想认识上的原因也有制度设计缺失的原因。

1.多元文化的交织影响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观判断

当前,高校腐败案件呈上升趋势,主要集中在招生、基建、科研、图书采购、设备采购、后勤服务等方面。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个人层面来讲主要是分不清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的本质差别,无法抵制落后文化的侵蚀,没有树立起廉政信仰。从群体层面来讲,未能把廉政文化从多元文化交织中剥离出来形成正确的群体廉政环境,出现了“一个腐败,班子全倒;一个受贿,牵出一窝”的现象。

2.传统认识上的偏颇影响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效能

高校历史传统的积淀无疑是高校发展难得的财富,但如果不加以改进就有可能转化为制约廉政文化发展的不利因素,影响廉政文化建设的效能。高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学而优则仕”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广大师生奋发学习、努力求索的热情与动力,但有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传授轻廉洁素养培养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师生思想境界、政治素质、廉洁素养的提升。

3.制度设计的缺陷影响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进程

其一,高校普遍存在着制度设计尤其是文化制度设计整体性、系统性不足的问题,缺乏文化建设尤其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缺乏文化制度建设与其他教育教学制度的协调统一。其二,廉政文化制度基础不牢,缺乏广泛性。廉政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长期工程,不可能一劳永逸、一蹴而就,它需要高校领导干部、教职员工、学生共为行为主体,参与对包括廉政文化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其三,廉政文化激励创新机制不健全,往往是制度颁布以后,没有建立与制度配套的实施办法和奖罚措施,没有完全实施责任制,没有及时组织有关部门检查督促,无法真正建立起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的监督保障机制,无法充分发挥廉政文化的激励功能,延缓了廉政文化建设的进程。

三、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落实廉政文化进高校的战略任务,必须形成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高校自身优势,实现整体推进的目标。

1.大力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体文化建设

从本质上讲,廉政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一个确立、提升廉政信仰的过程。其核心价值观是务实、为民、清廉。面对高校多元文化并存的现状,我们必须推陈出新,大胆摒弃落后文化,牢固树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文化信仰,充分认识大学廉政文化建设的时代意义,按照“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着力提升廉政文化的文化效益。一要建立具有大学特征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观念,这是构建高校廉政文化的思想基础。当前,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进课堂、进教材、进师生头脑”的工作,着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教职员工和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价值观,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二要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加强《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形成以信仰法律、尊重法律、按法律办事的良好法治环境;通过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等活动,牢固树立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基本道德准则。通过“三风”建设,用党员干部和教师的模范行动教育、示范、带动学生,在大学校园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风清气正、和谐向上的良好风尚。

2.与本校、本地的历史文化相结合,构建特色廉政文化

文化的魅力在于个性鲜明、各具特色。个性和特色是增强廉政文化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基础。廉政文化建设无论是目标的确定还是原则的把握,无论是总体规划还是具体设计,都应充分体现地域特色。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所以在廉政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依托各高校以及高校所在地域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挖掘本校、本地人文积淀,营造有特色的廉政文化氛围。目前,全国已有为数不少的高校在廉政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如河南省南阳市的高校借助花洲书院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文化和内乡县衙“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等饱含丰富廉政思想的楹联文化,对高校师生进行廉政教育。四川南充、广安、达州及陕西延安等地的高校积极开展“重走红军路,重提入党誓词,重唱红色歌谣”等活动,以“红色廉政文化”构建本地高校特色廉政文化。

3.着力推进廉政文化创新工程建设

廉政文化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包含廉政制度文化工程、廉政理论创新工程、廉政行为文化工程、廉政环境文化工程等。对高校而言,只有把这些工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协调建设,避免厚此薄彼出现“短板”,才能真正实现廉政文化应有的价值。

当前,高校推进廉政文化创新工程建设,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要大力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制度建设。高校除了要根据具体的廉政要求,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如《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实施办法》《校务公开实施办法》等,更要把廉政作为一个长期建设、系统建设的过程,着力规划中长期发展目标,注重与高校教学、管理、科研、服务等相关制度的融合与协调,形成大廉政制度建设格局。二要创作具有高校特点的廉政文化作品。高校应结合地域优势,充分挖掘本校的特色廉政资源,创作高质量的廉政文化作品。如北京大学在 2007年会同中宣部、教育部、文化部拍摄的纪录电影《孟二冬》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三要推进廉政理论创新工作。高校应把廉政理论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廉政理论研究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注重廉政理论研究与廉政实践的融合,不断提升廉政理论研究的深度、广度和针对性。

[1]徐小庆.在新时期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J].党风廉政建设,2008(5):57.

[2]申延平.打好“地方牌”构建地方特色廉政文化[J].党风廉政建设,2008(8):45.

[3]李文珊.关于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思考[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4):81.

[4]曹萍,邱蜀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与大学生廉洁教育目标的实现[J].中国高等教育,2008(24):24.

[5]张明.试论高校腐败及其预防 [J].大理学院学报,2010(1):65.

[6]叶志清,赵鹏.浅谈传统廉政文化视野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教育 [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2):101.

[7]李永山,刘秀清.用廉政文化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1):173.

[8]张涛.谈高校辅导员的廉政教育[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4):127.

G641

A

1009-3729(2010)05-0121-03

2010-06-15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规则项目(2010-GH-192);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2009SJGLX207)

刘建秀 (1962— ),女,山西省洪洞县人,郑州轻工业学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廉政制度建设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廉政之歌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