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研究

2010-02-16 05:16黄加成
淄博师专论丛 2010年4期
关键词:实训室设施基地

于 涛, 黄加成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教育系,山东 淄博 255130)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我国面临的巨大挑战。老龄产业,已成为21世纪具有广阔前景和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随着老龄产业的开发与发展,对养老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由于缺乏相应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我国养老服务专业人员十分匮乏。以养老护理员为例,全国潜在需求大约在1000万左右,养老服务的专业化程度亟待提高。

为了满足社会对养老人才的需求,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陆续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由于是新上专业,没有现成的模板可以参照,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尚处于探索时期。经过了10余年的发展,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承担着为老龄产业行业一线输送老年服务与管理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是职业技能要求高、实践能力培养突出的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对提升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更是彰显学校实力、体现专业特色与优势的窗口。我们结合兄弟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经验、我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进行了探讨,以期推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规范化,提高实训基地的管理水平,切实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推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改革与发展,为老龄产业行业一线输送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院校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发展程度不同,各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参差不齐,在实训基地投入、项目建设、使用管理、经营发展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亟需规范和解决的问题。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不足,设施设备相对落后陈旧

由于养老服务领域职业声望不高,人们对于老年服务与管理领域工作认识上存在误区,以及该领域工薪待遇难以留住人才,招生难,几乎是所有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由于招生数量因素,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短时间内难以形成规模、显现效益,面临几十万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有的院校举棋不定、犹豫不绝。除了已成为国家重点建设专业的院校之外,其他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实践教学设施设备大多比较陈旧,条件也比较落后,实习实训设施设备的规格、现代化程度跟发达国家,甚至是上海、北京、天津、深圳等先进地区先进服务设施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并且更新速度缓慢,经费投入保障不足。

(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不一,医疗技术护理项目过分突出

由于国家没有统一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院校大多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各行其是。大多数院校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侧重在“服务”,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在校内实训基地项目建设方面,部分院校医疗护理服务实训设施设备比较齐全,而其他项目设施设备相对较少,比如老年社会工作实训室、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的虚拟实训室,院校开设的并不是很多,可见设施设备相对较少。由于当前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尚不能报考护士职业资格认证,社会对医疗服务从业人员又有严格的职业化、专业化要求,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仅是医疗服务协助者的角色。因此,在以提升医疗服务技能为主的医疗服务实训设施设备建设方面应以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中对技术护理的要求为主。

(三)校内实训基地使用率不高,管理规范化有待提高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有的院校建立了高标准的实训室,拥有高标准的实训设施设备。由于设施设备价格高昂,很多设施设备成了接纳人们参观的窗口摆设,很难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训练。部分院校实训课程开展不足,校内实训基地实训设施设备使用率不高。在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方面,一般都建立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但具体的设施设备的规范化操作等细节管理还不足,实训基地规范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以内为主,经营发展能力有待提高

院校或考虑投入及设施设备价格因素,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一般对内不对外,只面向本校专业学生开放,将社会上数量庞大的亟待提高养老服务技能的一线员工一般排除在外。有的院校缺乏市场意识,利用实训基地现有的实习实训设施设备参与社会服务意识不强,能力不足,市场经营意识和能力有待培育和提高,设施、场地社会知名度也不高,校内实训基地设施设备效益难以获得较大提升。

二、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基于当前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在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院校应根据老龄产业行业发展需求实际,前瞻性的规划、扩建、调整,实现实训基地的合理使用,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多渠道筹措资金,实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主体的多元化,不断推动实训设施设备的现代化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应按照教高[2006]16号文的要求,借鉴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经验,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原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在院校积极投入的同时,不断开拓创新,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可以针对人口老龄化严峻形势下对养老人才迫切需求的现状,利用国家对重点专业领域内市场需求大、机制灵活、效益突出的实训基地进行支持与建设的政策,积极争取国家与政府资金支持。另外,还可以采用与国外院校或机构联合办学的方式争取资金,争取热心老龄事业的爱心企业或人士的捐助筹建,也可以与老龄产业行业企业合作,在推进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吸收行业企业投身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条件,不断推动实训设施设备的现代化。

(二)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中心,规范实训室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是为民政部门、街道社区、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等老龄行业培养从事老年服务、老年社会工作、老龄产业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结合养老护理员和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要求、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能力设计,为全面提升学生职业技能,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室项目建设至少包括以下项目:

老年生活照护实训室:主要包括老年人生活设施,为老年人清洁卫生、饮食、排泄等日常生活照护所需专业设备。该实训室主要培养和提高学生为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能力,设施设备应突出实用性、现代性。

老年医学护理实训室:主要包括技术护理各项医学护理设备。该实训室主要针对不同级别养老护理员技术护理要求和养老机构实际来建设,主要培养提高学生对系统患病老人的技术护理能力,设施设备要突出专业性、可造作性。

老年康复护理实训室:主要包括各种康复理疗、推拿按摩设备。该实训室主要针对肌体失能的老人进行康复训练,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相应设备的指导训练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设施设备要突出适用性、实用性。

老年社会工作实训室(老年心理护理实训室):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室、小组工作室常用设施设备。该实训室要安全优雅、温馨静谧,主要培养和提高学生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老年社会工作专业能力,设施设备不求奢华,突出温馨。

另外,有条件的院校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与相关机构合作、开发虚拟“老年膳食营养实训室”、“养老机构管理实训室”、“老龄产业经营实训室”等项目,通过虚拟实训,提升学生的膳食营养开发、老龄产业经营与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三)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资产管理机制,物尽其用,实现实训基地管理的规范化[2]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各项设施设备的使用和管理,需要完善的规章制度相配套。在资产管理上,应严格遵守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低值耐用品管理办法”等各项规定,在制度的约束下实现规范化管理。可以借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办公家具管理软件”等管理软件,对实训基地各种设施设备进行信息采集,输入电脑,实施微机管理。本着“统一领导、分工管理、层层负责、合理调配、管用结合、物尽其用”的原则,院校资产管理部门要定期、不定期的通过抽查、清查等工作,做好实训基地的资产管理工作。在管理体制上,实行院校、系部、实训室管理人员三级管理体制。实训基地管理要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实训基地还要制定详细的设施设备使用规范,学生实训前需经过相关培训,必须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实习实训。另外,要严格落实登记制度,做好实训基地档案管理。同时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要从行业社会需求实际出发,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改革创新,不断调整和完善实训环节和内容,充分利用各种实训设施设备,增加学生动手训练机会,使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物尽其用,真正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技能型、实用型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的质量。

(四)创新思路,转变观念,实现实训设施设备效益最大化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一般都比较高,与各类养老机构相比,设施设备相对比较全,现代化水平、专业化程度都比较高。院校应转变观念,改变对内不对外的思想,创新思路,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现有的实习实训设施设备参与社会服务,实现实训设施设备效益最大化,扩大实训基地的知名度,提升院校专业声誉。比如,积极与老龄、民政部门合作,在不影响专业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在设施设备可承载的范围内,适当对社会上数量庞大的亟待提高养老服务技能的一线员工开放,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开展以养老护理员为主要内容的养老机构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工作;可以与劳动部门合作,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养老护理员、社会工作者、保健按摩师等职业资格的鉴定工作;可以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设施设备与老龄产业行业企业合作开展服务项目开发工作,推动校企合作;也可以开设服务热线,为有需求的老人开展服务等等。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3]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在老年服务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上,院校应结合自身专业定位和行业对人才需求的趋势,前瞻性规划、规范化管理、创新性经营,在不断提升校内实训条件的同时,铸就专业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老龄产业的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1]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 房红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训中心的建设与管理[J].科技信息,2008,(13).

猜你喜欢
实训室设施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民生设施非“摆设”
基于6S模式的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改进研究
我的基地我的连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高职院校信号工程施工实训室建设探讨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机电设施非正常损坏理赔修复的思考
建筑类专业识图实训室建设及实训组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