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让诵读精彩你的人生

2010-02-16 19:46吴惠芳浙江省龙游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0年6期
关键词:语感高三语文

■ 吴惠芳(浙江省龙游中学)

高三学生,让诵读精彩你的人生

■ 吴惠芳(浙江省龙游中学)

语言能力的培养分为四个方面,即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读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没有良好的语感,任何一种语言都难以学好、学精。没有读,便没有高水平的听;说和写更离不开诵读。从语文的学科性质、课堂效率的提高、学生的终身发展来看,每个学生都该重视诵读。但综观现行的语文教学,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乃至老师对诵读的重视程度在逐渐减退,到了高三,许多语文老师、许多同学干脆放弃了诵读这个常用皆有效的法宝。

一、传统语文教学以诵读为根本

古人十分重视诵读,对诵读的作用也作过很精辟的论述,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始乎诵经,终乎读礼”之类。

前几年,有些学者深深担忧于现行语文老师、学生不重视诵读的现象,打算返璞归真,回到古人私塾式的教学模式,教材就选用“四书”、“五经”之类的经典,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背诵,不跳章,不脱节。他们试图通过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也实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目标,虽然这并不符合现行的课程标准要求,但多少也反映出现实中大家对诵读的不够重视。

2009年以来,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教育信息报》2009年 3月 6日报道:上海市教委、市语委根据教育部、国家语委要求,从即日起至9月在全市大中小学生中开展“我爱祖国语言美”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2009年6月到12月,由教育部、国家语委会同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和文化部联合主办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这是彰显中华语言与文化魅力,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水平,挖掘与诠释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而开展的全国范围内的大型文化活动。相信这样的活动会为现行语文教学吹来一丝凉爽的春风。

二、现行高中语文教学忽视诵读的现状

虽然语文老师很明白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老师们自然简化了学生的诵读过程。在指导思想上存在重视看书轻视诵读,重视理解轻视品味,重视无声思考轻视有声体验,重视文山题海轻视整体感知的倾向。课堂上有老师讲解的声音,学生讨论的声音,师生问答的声音。可是走进校园,很少听到教室传来的琅琅书声;进入教室,一篇篇美文成了支离破碎的作品分析,成了计算机键盘上敲打出的苍白的干瘪的文字。以数理化生剖解之方式,刀斩人文之美诗美文。而教师在主观上也未意识到甚至从心里轻视诵读在最后阶段对于知识巩固的作用。在操作上着重于“满堂灌”式的烦琐的分析与练习,学生收到的只是一系列支离破碎的所谓的“语文基础知识”。

因为多诵读对人的终身发展所起的作用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效果,对应试教育的作用似乎也不明显;而且教师也很少会作有关诵读技巧方面的指导,导致学生诵读能力不强;再加上进入高三阶段,文综、理综、数学、英语占去了学生几乎所有的空余时间,因此学生从主观上就把诵读的过程给省略了。再加上高中生处于青春期的闭锁阶段,本身放松诵读的机会就很少,没有教师的指令,当然很少会自觉诵读;升学的压力又让他们没有了往日的轻松、潇洒,总是苦于综合卷的难于完成,进一步强化了主观上不重视诵读的事实,当然也就失去了诵读的雅兴。

三、高三阶段提倡重视诵读的原因

(一)从现行选拔人才制度的角度看,重视诵读者更容易拥有美好前景

据浙江省高考命题咨询委员会透露,今后语文高考试卷会加强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关注素养,在考纲的基础上,对命题范围、试卷结构、题型等作出相应的调整,逐步朝着重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素质(quality)相结合的KAQ考试模式发展,而诵读是学生KAQ的综合反应。

(二)从提高课堂效率的角度看,多诵读有利于高三学生更快掌握知识和培养语感

诵读的好处是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口读耳听,口耳并用,增加了向大脑传输信息的渠道。大声朗读文章是语感形成的必走之路,大声读文章有利于“诗性美”的再现,每篇文章、书籍都有着“诗”的美,都有着作者美的灵感,而大声读,可以将这种美还原。

从整份高考语文试卷来看,几乎每一分的获取都与诵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从字音到字形,从熟语到病句,从连贯到得体,每个基础题都必须通过诵读进行积累。而大比分的阅读理解题更是占尽了诵读所培养起来的语感的便宜。对那些优秀篇章,名言佳句,反复阅读,做到“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味”。教师、学生诵读文章,实际上是在“代表”作者说话,读的次数越多,则越能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当作者的语言和思想化为自己的语言和思想时,也就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之境了。至于高考的重头戏——作文,当然更离不开诵读:首先,由于诵读所积累的材料为巧妇准备了下锅的米;其次,平时就注意诵读自己作文的同学能更好地把握作文的主旨、流畅度。

(三)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看,多诵读有利于提高自身素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诵读,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更是一项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系统工程。多诵读的人自然容易出口成章,人际交往能力相对来说也胜人一筹。新教材必修四中“走进语言现场”是个活动体验专题,所设计的“在演讲厅”、“问答之间”、“交锋时刻”版块试图让学生通过大声的演讲、辩论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如果全体学生都能坚持大声读课文及其他文章、书籍,演讲、辩论能力当然也就提高了。

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用话语交流信息、沟通情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便捷、频繁而普遍,作为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口语交际能力既显示着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更体现着一个人的自信与智慧、教养和风度。当今社会,招聘面试时口才很重要,它往往是别人获得对你的第一印象的要义。语言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使他们顺利地完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可以为他们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从学生的身心健康角度看,多诵读有利于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人生状态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这样一段话: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在文学作品的描写中,诵读的作用可见一斑,它至少让我们忘乎周围的浮躁,投身作品的魅力之中,诵读成了极好的调整身心的办法。

而高三学生,特别是理科生,似乎一个个都得了“失语症”,一整天埋头做题,没有轻松吐气的机会,据权威调查,高中生颈椎病患者竟高达75%!而在颈椎持续紧张的同时,腰酸背痛也是常见的现象。在身体、精神持续紧张阶情况下,许多学生便觉得压抑、烦闷,学习效率也随之降低。如此恶性循环,必将反作用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诵读可改善腰酸背痛状况。随着朗读声音的加大,身体的姿势也自然越来越端正,因为既不挺胸,又不收腹,是无法放开音量的。同时,胃肠的血液循环也会更加流畅,排解掉腹腔的寒气。平淡无奇的朗读竟然有如此功效,难怪朗读潮流正风靡日本列岛,有关朗读的民间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增多起来。健康学家们认为:朗诵犹如“健身体操”,可使大脑皮层的抑制和兴奋过程达到相对平衡,血流量及神经功能的调节处于良好状态。如果每天晨起能放声诵读,每节语文课老师能给学生提供大声诵读的机会,“歌而吟之,神气出矣”,就能极好地调整学生身心,使之轻轻松松地备战高考。

四、高三阶段诵读环节的具体操作

(一)确定诵读的材料

1.教材中选编的70%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在课堂上,改默读环节为诵读,让学生在高一、高二所培养起来的语感发挥作用,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诗性美;

2.报刊杂志上的时文精品:每天上课前五分钟,多媒体展示一篇3~5分钟的时文,让学生大声诵读,要求学生身坐端正,声音响亮,尽量不漏字不加字不读破句,既积累素材,又调整好该节课的身心状态;

3.史传类、散文类文言语段:早读课时间大声朗读课内文言语段,既复习了课内知识,又为知识的课外迁移做好准备;

4.大纲规定的必背古诗文:熟练诵读这类文字,有利于培养学生诗性气质,打好文言功底;

5.高考优秀作文、满分作文:这类文章其实最容易引起高中生共鸣,在诵读过程中,学生既体会文章小作者所要表达的文意及情感,也为自己审题立意、谋篇布局提供了范本:

6.自己创作的作文:大声读他人的作品是学习的过程,而大声读自己的作品实质上是自我欣赏、自我完善的过程,每次作文之后,我都会要求学生大声读自己的文章,在经历最初的不好意思后,学生都能很认真地去诵读自己的作品;

7.语文应考需要识记的内容:字音、字形、熟语、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语病的类型,设计阅读练习题的有关选文,仿句训练的优美语句,各类修辞手法运用的精彩句段;

……

关于诵读数量,可以因人而异,根据阅读能力、阅读效果的差异微调诵读内容。

(二)安排诵读的时间

1.利用好每周的三四个早读课,每个早读课应有具体内容的安排,不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到哪里;

2.每节语文课初的五分钟时间;

3.利用好做完一门课作业要换另一门课作业的间隙;

4.利用早饭、中饭、晚饭后的边角余料时间,以争取班主任、任课老师的支持;

……

具体的时间,每个老师会有不同的安排,但课堂上一定要留足一定的时间供学生放松身心、陶冶情操。

总结: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诵读,诵读在帮助学生疏通文字、体会情感、理解内容、培养语感、提高素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量的、自主的、长期的诵读,无疑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终身发展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高三的学生,即将接受升学的挑战,从小社会涌向大社会的挑战,创造性地、有规律地运用诵读法,势必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资料:

1.孟宪承主编《中国古代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2.浙江省高考命题咨询委员会编著《浙江省高考命题解析(语文)》,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

3.朱自清《论诵读》,《朱自清全集(三卷)》。

4.刘国正、陈哲文主编《语文教学在前进》,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5.《颜氏家训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6.冯克诚主编 《中学教师新概念教学百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应用手册 (上)》,中国致公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语感高三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高三·共鸣篇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我把高三写成诗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