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2010-02-16 23:27谢心红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年4期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

谢心红

湖南省耒阳师范附属小学 湖南耒阳 421800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谢心红

湖南省耒阳师范附属小学 湖南耒阳 421800

探讨了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教学策略,旨在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 多媒体教学 问题 策略

一、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制作周期长

利用多媒体上一节课,教师在准备工作中所花的时间要远远多于上课的时间,其中大部分并非是花在钻研教材教法上,而是用来解决多媒体制作中的一些技术问题,这并不是因为教师的主观问题,而是一个时间量的客观性问题。据调查,许多教师制作课件所花的时间往往是备课时间的两倍以上,如果是公开课、比赛课,所花的时间更多。显然,这成了多媒体进课堂的一个制约因素。

2.交互性不强

许多教师在制作课件时,都喜欢按照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流程去进行编排,甚至每一个课堂细节都考虑的很周到。在设计课件时内容涵盖一节课的全部内容,包括激情导入、设疑、例题讲解、练习题、课外知识等。由于它是按照教学流程组合起来的,一旦操作失误得从头再来;要想选讲或学生选学其中的内容,得一页页地翻到该内容,不能做到“随心所欲”。而且这样的课件是设计者的授课思路和想法,其他人尤其是学生不一定能领会,其作用自然会大打折扣。

3.重形式轻内容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像信息。但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反而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譬如一位教师为帮助学生进行加法进位计算,专门设计一副美丽的迷宫,在迷宫内写出算式,然后问学生:“看哪个小朋友最先算出来?”结果没几个小朋友能算出来,原因是大部分学生被那美丽的迷宫迷住了,这样的多媒体课件就偏离了教学目标,冲淡了教学主题。

4.如何正确处理老师与媒体之间的关系

在课堂上,教师与大屏幕处于同一位置,哪一个应该起主导作用呢?答案当然是教师。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除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外,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这种情感的交流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通常有语言手势、肌体动作以及神态等等。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把自己要讲的、学生要理解的内容,都通过图像、文字、声音显示出来,这样老师反而处于次要地位,被课件牵着走,教师成为课件的放映员,教师的主导作用变成了媒体的主导作用,学生成为缺乏活力的观众,课件成了一本供学生观看的“课本”。这样,既不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思考,又增加了学生视觉上的负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很不利。

5.认识上的偏差

有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片面理解,认为只要使用了现代的教学设备,就是进行了现代多媒体教学,而没有把媒体与教学内容充分整合,认真分析哪些内容用什么方式表现为好,利于学生学习。而学生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了不断变化的屏幕上,忽视也来不及分析理解重要的知识点,造成消化不良,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吃力,加之长期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丧失新鲜感,若教师教学组织不当,学生感觉单调,视觉疲劳,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策略

1.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兴趣培养

数学教学中要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教《圆的认识》,教师可以设计米老鼠和唐老鸭进行骑车比赛,先是米老鼠骑“三角形”车轮,唐老鸭骑正方形车轮的比赛。第二场,米老鼠骑轴心不在圆心的车子,唐老鸭骑轴心在圆心的车子,再进行比赛。让学生看完后,自己提出有关数学问题,然后小组合作解答。这样就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不但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作用,对数学有了一种亲切感,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大胆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

2.帮助充分感知,促进思维过渡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利用声音、图像、文字、录像、动画等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就可以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调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的欲望。

例如:在《角的认识》的教学中,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下列图案:一条红领巾,让学生找出红领巾的三个角;一只钟表,让学生找出时针、分针、秒针之间的夹角;一把折扇,让学生观察折扇打开时的角的大小。在学生找到所出示物体中的角后,再利用课件中动画光点的闪烁,演示实物图上角的形成;然后把实物移走,只剩下图形的轮廓,抽象出几何角。在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时,把三种不同的角(锐角、直角、钝角)放到一起,让学生观察这些角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时计算机屏幕上分别同时闪烁三种角的顶点和三种角各自的两条边,帮助学生抽象概括出“角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的边”。

3.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整体发展

新课程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可用多媒体展示12只小猴,提问:“你会怎样把这12只小猴平均分?每份用怎么的分数表示?每份有几只小猴?”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根据小组汇报分别把12只小猴平均分成2份、3份、4份和6份。通过学生的讨论、观察,学生理解了单位“1”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小组有分工,人人有事做,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收获。加上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这就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学习氛围。

4.拓展思维空间,促进个性发展

现代网络的快速发展与使用,为学生思维活动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有机会充分展示自我的个性。

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了强化学生对“若干份”、“一份”和“几份”的理解,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发展个性的舞台。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些填分母、分子分数的题目,让学生自由填空并说它所表示的意义;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自主练习。于是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尽情飞翔。在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又可以看到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闪现。

5.引导主动参与,促进效率提高

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低负荷,高效率,大面积”的特点,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时,可以首先演示平均分割一个圆,分成8份、16份、再到32份……每次分割后计算机会展示拼合的效果,从接近平行四边形到越来越接近长方形,通过对拼成的长方形的观察、比较和演示,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充分理解和掌握了分割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形状越接近长方形。这样的演示将一较复杂的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问题在图形的不断对比、组合中展示出来,降低了学生思维的难度,突破了教学难点,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2009-12-13

谢心红,大专,小教高级。

猜你喜欢
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活用多媒体 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小学多媒体教学刍议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