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呼唤教与学和谐共生

2010-02-16 19:46张来群江苏省金湖县实验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0年6期
关键词:教与学作业语文

■ 张来群(江苏省金湖县实验中学)

语文课堂呼唤教与学和谐共生

■ 张来群(江苏省金湖县实验中学)

近几年来,我国正经历着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大变革。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广大的语文教师不断将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勃勃生机。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被打破,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发展。但是改革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现象,需要我们冷静地、理性地去思考和解决。其中,教与学失衡,不能和谐共生现象颇为严重。主要表现在:①部分教师重于教法研究,而忽略学法研究(或对学法研究不多),较多关注教师自己如何教,而对学生如何学漠不关心;②部分教师过多考虑自己备课时的“预设”,而对课堂“生成”的东西,熟视无睹;③部分教师“讲风太盛”,不愿“走下神圣的讲坛”,甚至有的教师越俎代庖,“统治课堂”,“主宰学生”,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几乎被“阉割”;④部分教师对学生已会的内容,还大讲特讲,而对学生知识的盲区或误区,又显得十分吝啬,讲得不精、不深、不透;⑤学生学习的兴趣、习惯、态度、方法、品质乏善可陈,甚至严重缺失;⑥学生自主学习水平、合作和竞争意识、探究和实践能力,不尽如人意。

因此,我认为广大的一线语文教师应努力追寻语文课堂“教与学和谐共生”的佳境,真正营造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的高效课堂,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语文课堂教与学的和谐共生呢?

1.定准教学目标

我在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亲近文学》的第一课《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方案时,开始感到很困难,觉得这篇文章深奥难懂,七年级学生很难领悟,于是我在备课组活动时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大家通过交流讨论最后认为:这篇文章如何教,关键不在于文章本身的难易深浅,而在于教学目标的确定,应该把目标主要定位在引导学生通过文中那些优美的语言文字,对文学有一个初步感性的认识,感受文学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而不是去进行字词句篇的分析讲解,让学生机械地理解记忆,也不是让学生对文学进行理性地分析,硬性“把握”。这样一讨论,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目标定位准了,教学对头了,文章也就显得不难了,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好了。

确立一定的教学目标,可以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若目标过高,学生会望而却步、丧失信心;若目标过低,学生会不思探究。我们确定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必须依据本单元各个子系统的内容,结合本班学情,从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来全面考虑,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尽可能把教学目标定得适宜、适度些。

2.创设学习情境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上课的第一个环节就应该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步入学习佳境。如在教学《社戏》时,我开头就设计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们谈谈自己暑假在外婆家最喜欢干什么。同学们对这个话题十分感兴趣,大家争先恐后地来发言。有的说喜欢和乡里的孩子一起捉知了、钓龙虾;有的说喜欢和小伙伴同去三河滩游泳;有的说最喜欢看农家办喜事放的露天电影……这样的情境下,大家对鲁迅童年在外婆家最盼望干什么就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了,学习起课文来探究的欲望自然十分强烈。

3.灵活处理教材

教材是沟通教师与学生的中介,只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正确把握并灵活运用教材,就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跃我们的课堂。如苏教版七年级(下)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传统的理解是对封建教育制度和方法的批判,可是有些学生却不这样理解,在课业负担沉重、应试之风盛行的情况下,学生们不但向往百草园,而且还羡慕三味书屋那种比较宽松而自由的读书气氛,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恐怕不能说他们错。如果我们照本宣科地讲给学生听,学生一定不会欢迎的。

4.遴选教学方式

语文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文的特点,发挥自身的个性特长,灵活机智地选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如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比一比等),并能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与表达,使课堂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使教学成为师生共同享有的快乐生活。比如,在教学《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时,我让学生在著名歌手王菲空灵缥缈的歌声中进入诗的意境,在本班“二胡王子”赵伟杰的《二泉映月》的乐曲声中品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旷达与乐观。课堂上时而书声琅琅,时而歌声飘飘,时而琴声悠扬,时而咏月诗词大比拼……多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

5.协商作业

对于作业,习惯上是老师布置学生去做,其实作业也可以给学生以选择的权利,做什么作业、作业的数量均可由师生协商而定。千篇一律的作业模式在语文教学中已根深蒂固,特别是单调乏味、机械重复的作业已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难怪有的学生做起作业来兴致不高,有的偷工减料、大打折扣,有的干脆不做、听之任之。因此,我们应从个性化、多层面去考虑,给学生充分的作业选择权,培养他们良好的作业习惯,把他们从繁重乏味的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比如,对于“课文的预习”这项常规作业,我和学生共同商量,达成的意见是:通常从四个方面去做,即备(查阅准备一些与课文及作者有关的材料)、读(读熟读懂课文)、写(需巩固的、不会的字词,重要、精美的句子)、思(对全文或某一地方的思考、疑问或感悟等),但内容上不强求统一,因人而异。协商作业不仅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和开放性,而且也遵循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由于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教育、学生本人的实践及主观努力不同,学生之间必然存在着个性差异,在班级集体教学的条件下,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做到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分层要求,协商作业,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6.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一书中说:“如果班级里能够创造一种推心置腹地交流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与到谈话里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这种师生之间“一种推心置腹地交流思想的气氛”应该就是一种“民主”吧。而语文教学要真正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去营造这种课堂上的民主氛围来保护学生作为对话人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始终拥有一个安

全、自由和开放的心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师生展开平等对话,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如我在上《“诺曼底”号遇难记》时,师生讨论过程中没有想到一个学生居然说出了如果他当时在船上,他会想尽一切办法先逃命的想法,理由是生命对我来说只有一次,我要珍惜。尽管当时我很吃惊,因为这是我没有预想到的,但这种想法却是真实的,我没有去批评他,而是尊重了这个学生独特的想法,我说:“你的想法很真实,老师若在场,也会有这样的想法的,自己的生命应该珍惜,但你想想,其他人的生命不也是同样很珍贵吗?”我的“机智引导”,使他及其他同学辨明了是非,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试想,如果我当时用装腔作势的态度去批评或纠正他,那么就会导致学生将不再敢开口去“说”,而且达不到教育的效果。

猜你喜欢
教与学作业语文
楷书的教与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与学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作业
奇异值分解的教与学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