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高等职业教育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分析

2010-02-17 12:48谢发忠杨彩霞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1期
关键词:劳动力职业高职

谢发忠 杨彩霞

(1.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安徽 六安 237011;2.安徽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安徽 合肥 230039)

个人高等职业教育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分析

谢发忠1杨彩霞2

(1.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安徽 六安 237011;2.安徽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安徽 合肥 230039)

接受高等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形式,也存在投资风险。文章从个人人力资本投资角度,对我国现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规避风险的建议。

个人;高等职业教育;人力资本投资;风险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教育不再是一项完美无缺的投资,随着经济市场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教育也不会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高等教育类型,它直接面向企业、面向社会,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那么,对于个人而言,投资高等职业教育是否存在某种形式的风险?这种风险的形成机制是什么?是否可以规避或积极有效地进行抵御?笔者认为,作为一种人力资本投资途径,高等职业教育投资兼具收益和风险的双重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有意识地提高风险意识,防范可能面临的风险。

接受高等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形式

(一)人力资本理论概要

人力资本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经济学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理论,主要探讨人力资本的基本特征、形成过程及投资的成本与效益。其主要创始人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W·舒尔茨。该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1)完整的资本概念包括了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两种形式。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具体表现为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品质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等。(2)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将会产生高于对物力资本投入的回报。(3)教育具有改善人的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人才的生产功能,是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途径,与个人工作效率与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经济增长都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二)个人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

按照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投资本质上就是通过对人的投资来提高人的生产能力和收入能力的一切活动。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化教育,在个人全部人力资本投入和积累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在未来为个人带来巨大的利益回报。因此,对于个人来说,高等教育是最为重要和有效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

参照加里·贝克尔的观点,个人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量,即成本支出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直接成本,主要包括学费、书本费。(2)机会成本,即因为接受高等教育而放弃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所获得的劳动收入。(3)时间成本,即由于接受高等教育使得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相对减少的成本。(4)利息成本,因为投资高等教育而放弃的利息收入。(5)心理成本,主要包括社会压力和生活影响,也包括由于学习困难所造成的心理压抑和不愉快等。

个人投资高职教育的风险表现

个人对高等教育的投资风险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第一,未能在毕业后顺利就业;第二,就业的岗位或职位不如意;第三,实际收入与预期收入存在一定差距。概括起来就是专业风险、就业风险和收益风险。

(一)专业风险

专业风险即指教育投资者个人所选择的专业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风险。就专业的市场满足性而言,正是因为专业类型决定职业类型,各类职业的市场需求在未来某一时期是不确定的,所以,进行高等教育投资的个体在自己所选择的专业能否适应市场需求方面存在风险,而这种风险是投资者自己索赔不能清除和消散的。再从专业的市场适应性来看,日益更新的知识结构会使某些专业的投资者陷入就业风险中,特别是对于那些新兴的后起专业,如计算机、生物工程等。从专业的专业化程度来看,高等教育投资者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要保持适度的专业化。如果专业化程度过高,那么就会限制学生的就业面;如果专业化程度不足,那么毕业生就不能胜任工作。高职专业一般都是针对社会上的热门工种而设置的,是为了培养专用性人力资源以易于进入就业市场,通过专业技术教育形成的专用性人力资本具有极强的专用性和不可转移性,正是这种专用性和不可转移性,使得高职教育的投资主体,尤其是个人,面临着更大的风险。

(二)就业风险

由于高等教育的连年扩招,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感到找工作难。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在接受了三年的职业教育后进入就业市场,面临着来自自身、单位和竞争者的压力。由于高职院校在录取时的分数线低于本科院校,再加上我国高等院校录取志愿填报自身的一些原因,从总体上来看,其生源质量不如本科院校,高职学生在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愿望上与本科院校的学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根据筛选理论,雇主会根据文凭挑选满意的雇员,教育程度实际上扮演着一种识别工具的角色。近几年来,高等教育的扩招致使市场上大量充斥着寻求就业的毕业生,再加上前几年累积的未实现就业的人,雇主在挑选时有着很大的余地,在同等条件下,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本科毕业生。

更进一步地,即便是高职毕业生通过努力顺利实现了就业,也未必就能与心目中的职位相匹配。在就业市场中,雇主往往占据着较大的主动权,虽然就业的过程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但在双方的博弈中,雇员常常是失败者,尤其对于那些刚走出校门的高职毕业生更是如此。

(三)收益风险

一般地,投资收益可以从货币收益和非货币收益两个方面来考察。从货币收益角度来看,尽管近几年来“技工行情看涨”,有些单位高薪聘请高级技工,但是这并不能掩盖整个技能行市相对低落的状态。我国技术工人的年平均收入大约为一万元左右,低于接受通识教育的大学本科生。再从非货币收入来看,职业教育的毕业生与本科毕业生之间也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首先是社会地位的差距,由于职业教育的专业性更强,因此,一般毕业生都会进入企业,成为“蓝领”或“灰领”从事专门的技术工作,而本科毕业生的选择面相对要广一些,可以进入事业单位或企业做管理等所谓的 “白领”工作。两者在工资、福利、升迁前景和工作条件等方面的区别很大。因此,高职毕业生一般都面临着较大的收益风险。

人们投资高职教育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信息不完全

所谓信息不完全,是指主体决策所依赖的信息在主体之间的分布上不均匀、在需要获取的总量上不充分或者在与客观真实之间存在偏差,具体表现为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准确这三种情形。

个体的教育投资风险主要存在于教育选择和职业选择的过程中。进入高等教育的学生首先必须面临的是专业选择。从小到大,学生学习的是统一的课程、统一的考试科目、统一的评价标准,很少自主选择的余地。因此,在高考选择志愿时,面对着突然而至的各种选择,他们往往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因为人力资本具有不可分割、投资风险无法分散等特点,因此,人力资本一旦形成,就具有不可逆性。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想要调换专业也是十分困难的事。此外,教育投入资金、物力和时间,这些都是连续和不可分割的巨大成本,尤其是时间,对于个体来说是最为稀缺、不可重复的资源,投入后就无法原样收回。

在职业选择时,大学生及其家长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容量、市场接受的时间等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认识盲区,对劳动力市场的工资、职业、劳动力的获得等信息的掌握是非常有限的,这往往导致对风险的预期不足,影响学生在选择专业和职业时的有效性。在信息不对称和人力资本风险不可分散的两种因素综合作用下,致使教育收入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在人岗配置上,可以说求职者无信息优势,依靠卖出自己的人力资本来获取工作岗位和经济利益。而雇主处于代理人地位,他对本行业、本企业的经营、管理、运作情况了然于心,处于明显强势。因此,对于委托人而言,代理人的行为是不可测的,进入行业的风险客观存在。这些风险主要有:职业发展定位风险、职业岗位风险、跳槽风险和结构性失业风险等。

(二)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

劳动市场分割理论主要流派有工作竞争理论、二元劳动制市场分割理论和激进的分割理论,其中以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最有影响力。该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存在主要和次要的市场分割;主要劳动力市场收入高、工作稳定、工作条件好、培训机会多、具有良好的晋升机制;而次要劳动力市场则与之相反,收入低、工作不稳定、工作条件差、培训机会少、缺乏晋升机制;对于主要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而言,教育和培训能够提高其收入,而对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而言,接受教育和培训对于提高其收入没有作用;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之间的流动较少。

有学者分析了我国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的特征,认为我国存在着工作特征不尽相同的主次劳动力市场。无论主要劳动力市场还是次要劳动力市场,地区经济越发达,教育对劳动者收入的提高作用就越大;地区经济越不发达,工作年限对劳动者收入的提高作用就越大。造成这种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各个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市场竞争机制的完善程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性就越强,劳动者的收入与其知识、能力和教育情况就会有更强的正相关关系;经济越不发达,收入的决定机制则更强调论资排辈,其工作年限对收入就会有更大的影响。

对于高职的毕业生来说,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使得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局限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如果无法在上述地区找到工作,那么他们将花费更大的成本来进行二次甚至三次的职业搜寻,大大增加了风险系数。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分割还造成有一定家庭经济背景和社会关系的学生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而无背景、无关系的学生只能进入次级劳动力市场,甚至造成“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人才浪费。

(三)学校教育的质量

近年来,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加大投入力度,各高职院校在硬件设施、基础建设上有了很大改善,但是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属于后发性教育,历史积淀不长,很多学校是从职高晋升为高职院校的,因此,从观念到体制,从数量到质量,从外部环境到内部建设都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为师资力量薄弱、培养模式单一、专业设置不合理等。

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不仅是一个宏观层面上的问题,还表现为各个学校之间的微观质量差异。由于每个学校获得的物质、货币和其他资源的参差不一,并且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政策、定位的不尽相同,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质量差异客观存在。大学教育属于无形的体验型服务产品,在未经体验之前,学生及家长很难了解某一特定院校的教育服务质量与其所需是否相符,因此,个体在填报志愿时,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专业选择这种重要的决策在人生经历中只可能有一两次,不允许人们通过不断重复取得经验来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纠正错误的成本非常高,一旦进入教育质量差的学校,个体有可能无法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而造成经费和机会成本的巨大浪费。

高职教育投资风险的规避

接受教育不是为了能一劳永逸地享用知识成果,而是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高等教育不是教育的终结,而应是更高层次教育的开始。教育证书并不能保证投资者一生的进程,文凭不过是一种重要的保险形式,它降低了失业和向下一层社会流动的可能性。理性认识和高屋建瓴的洞察力是必须要有的。

客观认识自己 对于不同的个体而言,受教育水平对收入差异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个人能力、态度的差别。最初的专业选择很有可能决定了今后一生的职业范畴,因此要冷静而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弱势,尽量避免盲从,追求所谓的“热门”。教育投资的周期长,收期也长,一时的热门不代表长久的热门,要从自身能力适应的角度来选择专业。客观认识自己,就要深刻地剖析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个人的价值观、职业目标等等,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把自己最擅长的一面发挥出来。

必要的远见卓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调节存在滞后性,有些风险一时不容易为人所察觉,待到风险显现时,可能损失已经造成了。这种风险和损失的不同步性要求教育投资者具备相应的风险预知能力和分析能力,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观察来推断出风险的存在和程度的大小。根据辩证法,偶然性中总是隐藏着某种必然性。风险的产生、扩大和损失的造成总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循的,要认识这些规律,就要具备一些综合能力,比如观察能力、数理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对市场运行的整体把握能力等等。

体验消费的效用 教育是一项消费品的观念已经逐渐为人们所接受。高职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实际上扮演了两种角色,他既是一个投资者,又是一个消费者。投资是为了消费,消费的程度如何是投资效益的最终体现。教育史上一直有形式性教育和实质性教育的争论。教育的效用其实不仅仅是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习得,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教育形成思考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使人真正成为摆脱了蒙昧和无知状态的“幸福”人。职业教育也不仅仅是批量生产技术人员,而是通过开发自身的潜能,用手和心灵去改造不完善的世界,为其他人服务所作的准备。因此,高职学生要时刻树立这样一种思想:“有用”不是评判知识的唯一标准,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积累尽可能多的知识就有更多的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个人投资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增加受教育者选择机会和提高选择的层次,降低收益风险或不确定性。从理论上来讲,教育的层次越高,教育投资的风险就越小,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现实中只要投资高等教育就没有风险了。降低风险和不确定性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基于正确的教育决策。如果教育选择出现了偏差,带来的损失是无可估量的。教育投资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在有高额回报的可能性的同时,也有一定的风险。人总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有限的条件下,将风险尽可能降低到最低是个体的最终目标。对于高职教育的投资者来说,在承认风险的前提下,应该主要从自身内部入手,寻求收益与风险的平衡。对于决策者来说,就是要加强决策的实施力度和监管力度,营造一个有利于高职学生学习和就业的社会环境。

[1]加里·S·贝克尔.人力资本投资[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5.

[2]陈国维.民办高等教育投资风险的理性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4,(3).

[3]郭丛斌.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在中国的验证 [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8).

[4]赵宏斌.论高等教育投资风险与教育过度的关系[J].江苏高教,2003,(6).

谢发忠(1970—),男,硕士,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教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自动化检测装置、高等教育管理。

G710

A

1672-5727(2010)01-0014-03

猜你喜欢
劳动力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