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素注射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8例临床观察

2010-02-17 16:08侯惠芳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苦参素诃子结肠镜

杜 延,侯惠芳

(陕西电子中心四零九医院中医科,陕西宝鸡 721006)

现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均符合结肠炎诊断标准(1993年6月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1]。所有病例均为2008年8月~2009年3月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8例,男26例,女42例;年龄19~50岁者51例,51~82岁者17例,病程最长30年,最短1个月。对照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26~60岁,平均37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6个月,平均5年。两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腹胀、里急后重、肛门下坠、疲倦、体瘦、面黄等症状。本治疗组68例,腹泻46例,黏液便8例,腹痛、腹胀、里急后重14例。

1.3 治疗及观察方法

1.3.1 治疗组 苦参素0.6 g(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云南白药1.0 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肠道清洁后,通过肛门给药,直肠滴入。每晚临睡前用药灌肠,每日1次,15 d为1个疗程。连续应用1~3个疗程后进行结肠镜检查判定疗效。另予中药口服,基础方:党参10 g、白术15 g、茯苓15 g、甘草 6 g、 陈皮 10 g、桔梗 10 g、山药 30 g、砂仁 6 g(后下)、薏米30 g;腹泻加诃子12 g、乌梅15 g;黏液便加地榆15 g、儿茶 3 g(布包)、煨诃子 12 g;腹胀加柴胡 9 g、枳壳 10 g、香附 10 g;腹痛、泻下急迫、里急后重加葛根20 g、黄连5 g、黄芩10 g、白芍 15 g、元胡10 g。

1.3.2 对照组 口服水杨酸柳氮磺胺嘧啶,每次1.5 g,每日3次,0.2%甲硝唑150 ml加思密达3.0 g、地塞米松5.0 mg混匀,每晚保留灌肠。每日1次,15 d为1个疗程。连续应用1~3个疗程后进行结肠镜检查判定疗效。

1.4 治疗标准

本课题疗效判断标准(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2]。近期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纤维结肠镜复查正常,停药或仅用维持量药物,观察6个月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纤维结肠镜复查,黏膜轻度炎症反应及部分假息肉形成。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

2 结果

治疗组68例,治愈62例,有效5例,无效1例,近期治愈率为91.30%,总有效率为98.5%。对治疗组治愈的62例患者随访半年,复发率为3%;对照组32例治愈22例,有效6例,无效4例,近期治愈率为68.75%,总有效率为87.5%,对治愈的22例患者近期随访半年,复发率为7%。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便、血便,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多与自身免疫,遗传、精神心理、肠道感染等因素有关[3]。西医多采用免疫抑制剂、激素及抗生素治疗,毒副作用大,复发率高。

结肠炎属祖国医学“肠癖”、“肠风”、“便血”、“泄泻”、“痢疾”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脾失健运、湿从中生、郁而化热、感受外邪、损伤脾胃、酿生湿热蕴结大肠,腑气不利,气血凝滞而形成脓或久病不愈、脾病及肾、脾肾双虚之证。正如《景岳全书·泄泻》说:“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熟腐而化气化血,以行营卫,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损,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泄痢作矣”。

苦参素注射液主要成分是苦参素,即氧化苦参碱,是从中药苦参中提取。苦参性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应用:本品苦寒,功能清热燥湿,用治湿热蕴结肠胃,腹痛泄泻,以及下痢脓血[4]。笔者采用苦参素注射液配合云南白药保留灌肠,使药直达病所,促使肠黏膜充血水肿、溃疡愈合[5]。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多与脾虚、兼有湿热有关,临床多表现为寒热错杂,故以参苓白术散为基础方加减。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陈皮、桔梗、山药、砂仁、薏米理气健脾化湿;腹泻加诃子、乌梅以涩肠止泻;地榆、儿茶、煨诃子以敛疮生肌;腹胀加柴胡、枳壳、香附以行气消胀;腹痛、泻下急迫、里急后重加葛根、黄连、黄芩、白芍、元胡,以清热利湿、理气止痛。

苦参素配合口服中药,内外合治结肠炎,达到全方位对机体进行调整,起到了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病愈后应注意饮食调养,舒畅情志,防止疾病复发[6]。

[1]全国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S].中华消化杂志,1993,13(6):354.

[2]巫协宁.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的新概念[J].中华消化杂志,1993,13(1):47.

[3]党炳林.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体会[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26(7):17.

[4]张文康,于升龙,李振芳,等.中药学[M].4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4-65.

[5]边和平.中药内服外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2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7,9(10):86.

[6]师万西,庞鹏宇.慢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体会[J].现代中医药,2006,26(5):37.

猜你喜欢
苦参素诃子结肠镜
结肠镜治疗前肠道清洁准备致水中毒一例报告
永德县诃子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永德县诃子产业化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苦参素通过p38/JNK信号途径对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诃子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苦参素对缺氧/复氧损伤乳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金诃子低温提取物对神经胶质瘤C6细胞的抑制作用
减轻结肠镜操作中腹痛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