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2010-02-17 16:08吴秋霞王红霞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住院护理人员心理

陈 芳,吴秋霞,王红霞

(广东省河源市人民医院,广东河源 51700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占总人数的比例越来越高,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近年来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已得到了护理学科的普遍重视。老年患者有其特殊的心理特点[1],其护理工作有别于对其他患者的护理。老年人由于一生经历丰富,常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损害,特别是在身体不适或患病时,要求别人对自己的照顾、陪伴、帮助的心理更为强烈,而且心理变化随着年岁的增长而加重。常见的有自尊心理、怕孤心理、疑虑心理、反常心理、怀旧心理、执拗心理、依赖心理等[1]。这些心理障碍在不同的患者身上有不同程度反映,如果得不到积极的疏导,可以产生抑郁、矛盾、恐惧、甚至绝望心理[2]。另外老年人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处于衰退时期,因此,我们对老年患者的病理、生理、心理状态的改变,在护理过程中对病情给予治疗外,还要认真做好心理护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

1 热情接待每一位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由于自尊心驱使,到医院后都希望医护工作者对其格外关心,他们认为只有被热情接待才被重视,才到得到较好的治疗,因此,对新入院的老年患者我们迎合这种心理,细致地介绍住院环境、住院规章制度、探视制度、卫生宣教,健康教育等。总之,我们护理工作者要以真诚热情、和蔼可亲、稳重端庄的态度,使患者感到亲切热情,可信赖,迅速消除入院时的紧张、焦虑、陌生的复杂心理,为接受治疗和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调节患者情感,保持心理平衡

情感变化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3],祖国医学强调七情活动与机体的生理变化密切相关,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事实证明正是如此,临床上许多疾病的诱发常与情感变化有关,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心情激动或暴怒等诱发所致[3],又如有不少的高血压患者由于情绪激动而导致脑出血。也有许多疾病发生后,由于患者对疾病本身存在猜疑、恐惧,使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种长时间的情感受到刺激,可进一步导致脏腑功能紊乱,使病情加重[3],例如:患者,男,67岁,因患急性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而收入心电监护室,患者入院后严格按监护室管理制度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严格按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对患者进行护理,一切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均由护理人员执行,急性期1周禁止探视,患者住院7 d无胸闷、胸痛、心悸发生,无心律失常发生,患者精神状态很好,生命体征平稳。入院后的第8天因患者的侄女来探望他时对他说了几句话“你患了这么重的病,你的亲生女儿不来看望你,再有钱的女儿又有什么用,现在还是侄女来看望你。”因患者2个亲生女儿远在国外,不能前来探望,但是其侄女一席话使患者心灵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当天晚上睡眠欠佳,出现胸闷,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对此笔者除按医嘱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后按时滴利多卡因外,还有重要的一环是由责任护士与其谈心开导患者,耐心做心理护理,讲述有关疾病的知识等,使患者心情平静下来一天后患者胸闷消失,心律整齐,为窦性心律82次/min。通过对这例患者的心理护理笔者深深体会到调节患者情感,保持患者心理平衡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要使患者心理保持平衡,首先要掌握患者的病情,了解患者的痛苦以及引起患者心理障碍的各种因素,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消除各种不利因素,使患者保持心理平衡。责任护士应随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耐心开导,多给予关怀、安慰,消除引起心理障碍的因素,促使患者进行自我调节,使患者心理处于平衡状态,这才能真正提高护理质量,才能收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3 动之以情,晓以理,减少患者的依赖心理

老年人通常在体力上有退行性变化,同时有一种较强的依赖心理。特别需要别人的关怀、帮助和照顾,从而得到一种心理满足[4]。护理人员要理解老年患者的依赖心理,在不影响治疗及患者体力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亲切感,,利于配合治疗。但对于一些依赖性太强的患者,凡大小事情都依赖护士去解决的时候,要以耐心的态度,从有利于患者康复的角度多做工作,耐心细致地做好健康教育工作,鼓励患者多思考、多活动,多锻炼,以保持机体活力,增进身心健康。例如,患者,女,70岁,患有冠心病多年,此次是因心绞痛住院,患者心功能一级,心电监护示无心律失常,住院2 d后胸闷,胸痛消失,但患者一直不愿起床,洗面,刷牙,大小便都不愿起床,她担心心绞痛再次发生,针对此患者笔者耐心讲解术有关冠心病的防治知识,并告知患者,患了病要积极治疗,但在心理上不要有任何压力,安心地治疗,安静地休息。经心理护理后患者要求自己起床活动。住院7 d后临床治愈出院,患者对医务人员感激不已。由此可见,只要护理人员耐心说服引导,患者都会乐于接受指导,并积极配合治疗。

4 密切交谈,取得信任

老年患者从热闹的家庭到安静的医院,从众多熟悉的子孙身边到陌生的医护人员面前,往往会产生孤寂感,由于自己所处特殊环境和患者的位置,对探视的人次有一种复杂心理,探视人次多了担心自己的病情重,探视人次少了则有自卑和孤独感。另外,老年患者常有猜疑心理,当身患疾病时就怀疑自己是否会走向死亡,这次住院能否治愈出院,医护人员及家人是否不敢将严重病情告诉自己等等复杂心理,对战胜疾病失去信心。因此,护士在护理每一位老年患者时,注重与患者的密切交往,取得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使患者愿意与护理人员说话,愿意说心里话。从而准确地掌握患者心理,辩证地分析各种问题,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耐心开导,向患者解释病情,讲解现代医学先进技术水平,使患者充分信任医护人员,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我们密切交往过程中除耐心开导帮助患者外,同时鼓励患者多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分散其注意力,使患者能心情舒畅地接受治疗。在交往过程中,必须注意与患者谈话时注意避免谈其他老年患者的不良预后,言谈要态度诚恳,充满信心,不能给患者留下任何不良影响。工作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节患者亲属的探视时间和人次,同时对探视的亲属应交待谈话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免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

5 结语

总而言之,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应针对老年患者的特殊心理,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其心理障碍,使患者保持心理平衡,心情平静,安心住院,积极配合治疗,才能使其早日康复出院。

[1]于欣,张海燕,张慧英,等.我国患者心理健康定量研究现状及发展[J].护理管理杂志,2005,5(7):26-27.

[2]廖金娥.心理干预对神经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改善的影响[J].当代护士,2005,(6):6-8.

[3]齐丽雯,孙玉香.心理干预对减轻心脏介入患者术前焦虑的效果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6):1066-1067.

[4]陈瑶,刘晓红.杂志刊文窥见我国临床心理护理现状[J].解放放军护理杂志,2004,21(2):30-32.

[5]张惠珠.内科老年患者护理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1):129.

[6]李晓燕,王吉荣.健康教育对老年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3):18-20.

猜你喜欢
住院护理人员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心理感受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