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科学发展观 指导高职生就业——以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工作为例

2010-02-17 23:30陈玉红殷锡武刘万金
职教论坛 2010年29期
关键词:毕业生我院岗位

□陈玉红 胡 琨 殷锡武 刘万金

“就业是民生之本,这关系到千家万户”。“让毕业生得到就业岗位”,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之“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具体实践,也是我院一直以来开展就业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多年来,我院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毕业生就业,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9年名列江西省同类院校前茅,就业率均达90%以上。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认为:“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创新,有较大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学院于2003-2004年、2005-2007年连续二届被江西省教育厅评为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院校。在国家教育部职教学会职业指导委员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首届全国职业院校就业质量建设论坛暨2007年全国职业院校就业质量调查”中,我院荣获“全国高职院校就业质量50强”。

一、分析形势,采取措施,树立以人为本的就业工作观

(一)分析、再认识当前就业形势,采取有效应对就业措施。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就业直接带来岗位的减少,这是一个普遍现象。我院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积极稳妥地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2008年9月份,我院就启动了2009届就业工作,学院领导、招生就业处、各系部根据工作需要和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着力抓好开辟市场、深入就业教育与引导工作,院领导先后6次召开就业工作专题会议讨论、布置0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学院党政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到全国部分工业园区、各个船舶企业,开拓就业市场、寻找就业岗位。全校专兼职就业工作人员半年多来“历经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前往全国各地出差72人次,到了78个城市,走访64个工业(高新)园区,拜访了201家企业;先后向9700家新老用人单位寄发邀请函;持续与205家老的就业基地保持每月1次电话联系或实地走访,跟踪毕业生就业状况,听取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二)将学生看作投资主体,增强服务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就业工作观

从我院来看,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主要来自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过高,而非是就业岗位数量的不足。因此,解决就业工作的重点不仅仅是就业市场的开拓,而且是要不断增强为毕业生就业服务意识,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与引导,树立以人为本的就业观。我们提出要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看作教育投资主体,要求就业工作队伍明确为毕业生就业服务是每个人的应尽之责,并且上升到办人民满意教育这一基本要求的高度。

针对2009届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我院特别提出了增强就业服务意识的要求:在服务手段上,以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需要为根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双方的合理要求;在服务态度上,让毕业生感到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事好办;在服务原则上,公开每个招聘信息,实事求是地向企业推荐每个毕业生;在服务程序上,就业信息先甄别再发布,组织招聘会安全预案做到前,招聘会要坚持小型化、经常化、专业化、信息化。

经过全院的共同努力,为2009届毕业生组织校内专场招聘会362场,提供可供选择的有效的就业岗位3800多个。

二、完善就业工作长效机制,树立可持续的就业工作观

全校教职员工尤其是就业专职工作队伍必须以“让毕业生得到就业岗位”为出发点,树立可持续的就业观,完善就业工作机制。

(一)健全的就业工作责任制

我院坚持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并完善了“院领导指挥决策、职能处组织协调、各系部贯彻实施”的就业工作机制。

建立和健全了校、系二级责任制。第一级:校与系、职能处室签订以“四率”为主要内容就业工作责任状,即“材料达标率、求职应聘率、录用到岗率、综合就业率”;第二级:系与班主任、职能处室与具体工作人员签订以“四率”为主要内容的就业工作责 任状,即“初次就业率、零事故率、零投诉率、零出错率”,以是否完成“四率”作为评优、晋级主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对“四率”完成前二名的系部、职能部门实行精神和物质双重奖励。在此基础上还要实行“院领导包系部、系领导包专业、教研室包班级、辅导员专业教师包班级、导师包学生”承包制。

(二)形成有系列长效措施,树立可持续的就业工作观

我们的工作理念必须是超前的。我们提出: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院所有工作的 “牛鼻子”;“一个学生可以开辟一条就业路、一个学生可以堵死一条就业路”,重视每个学生的就业工作;做好学生就业工作要把握“三心”,即“核心是专业建设、重心是就业指导、中心是市场开拓”。

1.就业指导有效性逐步提高。我院从02年开始在毕业生中开展就业专题讲座;03年开始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在在校生中开设就业指导课,并作为选修课列入教学计划,05年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计算学分,同时在毕业生中开设就业专题讲座。

针对09届就业严峻形势,学院把对09届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任务放在引导毕业生确立客观务实的就业期望上。在2009届毕业生中开设就业专题讲座33场;面向未来,未雨绸缪,在非毕业班中开展以“为学生搞好就业服务”的主题活动,活动内容有73项;已在5届学生中进行就业问题问卷调查与分析;在校园网中开设咨询、政策解读等指导栏目,半年内点击达37000多人次,远远超过往年同期水平。

2.闭合的就业工作组织系统。现在,毕业生就业工作由原来的季节性、少数人工作转变为全年性、全天侯、全员性工作,我们要在系部设置就业辅导员岗位,在校学生会设置就业工作部长,在校团委成立就业工作社团,在班级设立就业委员。形成院领导决策、职能部门组织协调、系部贯彻实施、教研室和科室积极参与、学生干部协助和监督就业工作的闭合的组织系统。

3.“导师制”为主的教育与指导体系。就业导师制是结合学生发展与就业能力培养的实际,结合就业市场对学生职业技能要求的实际,结合当前就业形势对就业岗位影响的实际,在学生就业教育与指导方面,实行群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课程教育与专题教育相结合、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

我院历来就特别注重对就业挑剔和就业困难的毕业生的针对性、个体化教育与引导,选派经验足、热情高的教师担任导师,与这些毕业生“一对一”沟通和交流,已形成并建立“导师制”为主导的就业教育与指导体系。我院近几年每年毕业生3000余人,在职教职工600余人,高职称、“双师型”的教师占80%以上,这些教职工可以任就业“导师”,平均一人可指导6-8名学生,可以保证“一对一”、“一对几”的个性化就业教育与指导的开展,可以满足“导师制”队伍配备的需求。

4.高质量的就业推荐服务。以需要学院推荐岗位就业的毕业生总人数1:2比例为目标提供有效的可供选择的岗位数;以“用好岗位资源、提高双选效果、做实签约比率、确保招聘安全”为目标,举办有效率的招聘会;以学生“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为目标,在就业工作高峰期,全天候的不间断的为毕业生服务;向全体学生公布所有专职就业工作人员电话和就业服务投诉电话;建设好毕业生就业服务立体化平台,通过校就业网、各系(部)网站、贴吧、OA、手机短信平台、QQ群、校内广播、就业信息公告栏、校报、学生社团期刊等多种渠道。

三、多元化开发就业市场,树立全面的就业工作观

我们进行市场开发的途径是多样的,主要是通过主动走出去:院领导走访、系领导走访、专职就业人员走访用人单位,09届以前每年出差人次在35人次左右,09届猛增70多人次;再就是主动请进来:请老关系户来、请校友来、请品牌企业来、请大企业来,每年请来用人单位150家以上,就基本能满足需要学院推荐就业的毕业生对岗位的需要,即使是在07届毕业生最多的一年(5252人)请来的单位也只有220多家,也满足了当年的需要;再次是广发资料 (09届以前一般发2000份资料,09届发了9700份);还有就是就业网络登载信息(07届开始开发利用就业网)、短信(09届开始使用)、QQ、OA等手段联系就业单位和就业岗位,目前收效不大,但是,这些现代手段是个发展趋势,只能坚持并要求做好,它必将成为开发就业市场的非常重要的手段。

经过近十年的市场开发,我院已有固定就业基地200多个,这些基地每年吸收毕业生在1000多名,这些基地按行业分主要是机电、船舶及少量服务性行业;按地域分主要分布在沿长江中心城市、沿海发达城市;按用人单位性质分主要是国有、科研所、三资类大型企业;按用人单位新旧程度分主要是老关系户、回头客。

我们在市场开发过程中仍然存在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我们的观念左右我们的开发去向,总认为我们某些专业教学质量非常好、市场需求非常旺,毕业生就应该去好的单位就业,所以一般的就业单位不被我们待见,特别是中介机构,我们多少有些排斥,这个现象在09届以前频繁出现。归结一点就是我们的就业基地没有朝多元化、分散化、层次化方向拓展,无论从就业基地的数量来说,还是从就业基地分布的结构来说,还是从就业基地接受毕业生数量来说,都说明这一点。长期积累,必然导致引进新用人单位难度加大,尤其是09届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出现后,引进单位难度更大。

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全面的就业观,不断改变市场开发的结构:变以东南市场为主为全国所有中心城市市场为主;变以船舶行业为主为面向所有能涉足的行业;变大企业为主为大、中、小企业并重;变老关系户为主为开辟新市场为主;不断聚集市场开发的资源:要求所有员工必须提供就业岗位,根据有效与否给予奖励;建立校友信息平台,邀请校友来校招聘。

四、增强就业与专业设置的关联度,树立协调的就业工作观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高职教育办学的导向就是就业。对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实现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无缝接轨,准确调整专业方向,满足社会需求、适应市场需要,树立协调的就业观。

当前,金融危机不可能不消除,虽然它的危害深远,但它一定是短时期的。因此,我们要用战略眼光来看待金融危机与就业的关系,此时不好就业的专业不等于彼时不好就业。必须参照正在进行的示范性专业建设的要求,对当前所设置的所有专业进行一次全面地评估、调研。

近三年来我院已经停招7个就业难的专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按以下思路开展工作:对凡是不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专业,按照先变“方向”再变“名称”的思路开展工作,需要改造的下大力气改造,应该停招的坚决停招。就我院而言,就业市场需求好的机电类专业,建设目标应该是做成精品,做成强势,使其成为全省的龙头、同类院校无法复制的专业,进而成为全国名牌专业,使这些专业能够不断吸引高端雇主及雇主群来校招聘;招生市场需求好的经管类专业建设目标是做大规模,做高效益,专业建设应灵活应对,不断求变,使每个专业尽可能的吸引考生、家长的眼球,融动考生、家长的心灵;其他专业也要将社会评价作为专业建设评价体系的最重要的要素,以满足招生市场和就业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对各专业进行系统、全方位的评价,优化专业结构,不断完善专业建设工作机制。也就是说,我们的专业设置应该是动态的,我们的专业建设终级目标应该是市场需求,雇主或雇主群需求永远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这样,通过3-5年的建设,使我院拥有一批享誉全国的品牌专业及专业群,并始终与社会的需求协调一致。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观[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1(第 2 版).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1(第 2 版).

[3]魏东红.高职学生就业指导教程[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6.

猜你喜欢
毕业生我院岗位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最“叛逆”的毕业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