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风病中西医结合认识的探讨

2010-02-17 08:09蔡春茜赵建国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病名中风病急性期

蔡春茜,赵建国

学术界对中西医结合的探讨由来已久,本文以中风病的临床治疗为切入点,探讨中西医结合在临床方面的意义及结合思路,提出病名应为相互参照之用,只求规范,不苛求统一;认识疾病方面要以患者为结合体,将两者融会贯通;治疗方面应注重整体观念,确立正确的中西医结合思路,提高疗效。

1 中西医结合的意义

传统医学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和疗法。自西医传入中国,中国的医疗水平更是突飞猛进。然而,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在疗效方面都有着自身的局限性。临床上中医与西医的结合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减少病死率。

2 中西医结合的探讨

2.1 中医病名与西医病名之结合 对于疾病,任应秋老先生认为:西医所称的病,大多数是取决于病原体,或者就某种特殊病变的病灶而命名[1],或者就生理上的某种特殊变化而命名。西医病名必取决于物理诊断和实验诊断,是比较具体的。中医的病,或以病因的性质而命名,或以突出的症状而命名,或以病机的所在而命名。虽然比较抽象,但它却往往能从整体观出发,局限性比较少。

以中风病为例,笔者在此选用的这一病名,就是中医的病名。何以叫中风?只因此病的临床表现常常是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也可以不昏倒),多数伴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利,一发病就很急骤,变化迅速,与“风”的善行数变的特征很相似,故而得名。而中风病主要指的是现代医学中(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也称为脑卒中。这两个病名由于中西方差异,中西医对疾病认识角度的不同而得名。这二者的结合点便是疾病本身的症状特点及临床表现,如这种病,最常见到的就是运动障碍,中医称之为半身不遂,西医称之为偏瘫,本质上是一致的。之所以要结合,就是为了让某种疾病的名称在世界范围内可以“流通”。有时虽然中西医的病名相同却不是指一种病,如伤寒,所以中西医的病名不能盲目地追求统一,只要能相互参照,以便于中西方交流。

2.2 中医认识病与西医认识病之结合 中医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2]:病因主要有积损正衰,劳倦内伤,饮食不节,情志所伤,正虚邪中;病位在脑,与心、肾、肝、脾密切相关……基本病机概括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

西医对于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的认识,病因方面主要为血管壁改变、心脏病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成分改变及血液流变学异常及其他。发病机制按照不同的急性脑血管病再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中医、西医对疾病认识的理论系统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医从整体上以脏腑理论、六邪致病、八纲辨证为指导;西医从局部上以组织学、生理学、病理学为基础,在理论上并无非常有意义的结合点。中医与西医认识病的结合应该更侧重于患者之所患病,注重整体,注重临床,把患者体内、外环境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在这里患者就是中西医对疾病认识的结合点[3]。中风病要经历急性期、稳定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四个阶段[3]。

2.3 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之结合 中医善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从患者体内、外环境着眼,采用中药、针灸、拔罐等治疗方法,从整体上进行治疗与调节。西医则善用现代化医疗设备,手术等采取对症治疗,解除危机情况,控制病情发展。根据中西医特点,将中、西医的治疗方法进行融合,使两者相互补充,达到中、西医疗法更好的疗效。

2.3.1 中风病急性期 这一阶段患者的病情最不稳定,容易恶化,绝大多数的中风昏迷患者发生在急性期这一周,所以,急性期是治疗抢救的关键阶段。中西医结合的思路是:首先,无论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应该注重整体,应该认识到中风病虽然病位在脑,却是一个全身性疾病,不能只关注脑组织,要注重整体,包括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血黏度、心脏、便秘等情况。同时,中风病急性期不论有无意识障碍,在保证足够液体量的前提下及时使用甘露醇或速尿都是必要的。另外,还要注意给患者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降低脑代谢。按照这样的思路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观察和治疗,争取达到减少坏死病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的坏死面积的目的,从而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

2.3.2 常见症状中便秘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思路为:首先是病因治疗,根据不同的表现找出便秘的原因,釜底抽薪。其次是注意心理疏导、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排便训练、鼓励患者多运动。接下来才是对患者采取某些治疗手段,如按摩排便、针灸治疗、中药辨证治疗、西药塞剂、栓剂治疗等。中医历来提倡未病先防的治疗思路,便秘应提前预防,提倡多活动、多喝水、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土豆、红薯等,并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从根本上解决便秘。

中西医临床的结合至少要从病名、认识和治疗三个方面入手。病名方面,由于中西医历来发展不同,病名应为相互参照之用,只求规范,不苛求统一;认识疾病方面,要将对疾病认识的侧重点放在以治疗为目的的基础上,以患者为结合体,将两者融会贯通;治疗方面,注重整体观念,确立正确的中西医结合思路,以指导临床治疗,选择合理的中、西医疗法,以相互补充,提高疗效。

[1]任应秋.任应秋论医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08.

[2]中医师资格考试专家组.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442-443.

[3]刘泰.试论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风“未病先治”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3):345-346.

[4]赵建国.中风病大讲堂[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12.

猜你喜欢
病名中风病急性期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缺血性中风病复发危险因素中西医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放射性肺纤维化临床研究进展
支气管哮喘瑶医证候病名的整理与研究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肺心病中医病名的规范化
中风病机及用药分析
巨刺灵骨、大白治疗颈型颈椎病急性期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急性期6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