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十大即将消失的景观

2010-03-01 08:31编译李念华
大自然探索 2010年8期
关键词:大猩猩海平面珊瑚

编译 李念华

全球十大即将消失的景观

编译 李念华

中国人有句老话,叫做“眼见为实”。也许你早已通过电视纪录片等形式间接感受过大堡礁的美丽,但能够真正触动你内心的,还是亲自潜入这片当今世界最壮观的珊瑚生态群落,一边沉浸于静谧的水下世界,一边感受炫目、斑斓的视觉冲击。我们绝大多数人往往都会想当然地认为,像大堡礁这样的频繁出现在旅行手册、视频或平面杂志的旅游专栏上的景点始终会停驻在那里,等到出行条件成熟,我们迟早都有机会亲自前往。然而,实际情况却是,随着全球气候的持续变化,谁也不能够担保这些热门景点是否能保持原貌。从世界顶级气象学专家的预测来推断,如果你已经有前往以下十个自然景观的意向,那么你最好立即着手准备,未来的数十年将很可能是你达成心愿的最后机会。全球变暖真真切切地在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发生着,几十年之后,也许你就只能通过文字图片来了解这些曾经存在过的景观,而不大可能再有机会去亲身体验它们了。看完下文,赶紧制定你的旅行计划吧!

①乞力马扎罗山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曾在作品中描绘乞力马扎罗山顶积雪在阳光照耀下的壮观场景。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6米,是非洲最高的山脉,也是各旅行机构极力推荐的热门景点之一。在旅游策划者的口中,这里是旅游者“一生中必到的目的地之一”。来到这里,游客不仅可以享受徒步登山的乐趣,还将有机会观赏热带冰川的奇妙景观。

长久以来,乞力马扎罗山的顶峰终年冰雪覆盖且云雾缭绕,因此当地的查加人把它称为“永远不可战胜的神山”。如今,这座“永恒”神山顶部的积雪却在迅速消融。科学家发现,比照1912年他们首次采集到的冰雪覆盖数据,截至2000年,乞力马扎罗山顶部的积雪已减少约82%。2002年,已有专家预测:大约到2015~2020年间,山顶积雪可能全部消退。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形势还在持续恶化。最近几年,冰雪消融的速度日益加快;与此同时,山顶自2000年以来几乎再没有新的积雪生成。长此以往,乞力马扎罗山顶部积雪极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彻底消失。

正如气象专家所说,热带冰川的消失有力地证明全球气候呈现出持续变暖的趋势。纵观全球气候变迁的历史,除非等到地球进入转冷的时代,才可能有更多冰川出现。

②加拿大哈得孙湾

每年10月、11月间,北极熊便会不约而同地到加拿大哈得孙湾的西岸集结,熬更守夜地等待河水的冻结。它们之所以愿意耐心等待,是因为这里将出现一年一度的饕餮盛宴,宴席的主菜是北极熊最喜爱的猎物——海豹。一般说来,北极熊是喜欢独来独往的动物,而它们在哈得孙河口的集结无疑为猎奇者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他们可以安全地对北极熊的猎食场景进行近距离观赏。正因此,当地旅行机构每年都会推出若干精心设计的旅行方案,以满足不同游客的不同旅游愿望。假如你也想亲眼见识陆地上最大的食肉动物是如何在北极圈展开狩猎活动的,那就赶紧着手准备吧。在未来二三十年内,野生北极熊的数量将急剧减少。

2006年8月的卫星图像显示,北冰洋海域的浮冰大面积融化,远洋船只甚至可以直接从欧洲大陆最北端的斯匹次卑尔根岛畅通无阻地驶抵北极点。除非有奇迹出现,比如引起大气温度上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数年内大量减少(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否则,到2050年,夏季的北极圈内将不再会有浮冰存在。假如最后一块浮冰彻底融化,北极熊将因为失去它们所赖以生存的栖息地、觅食场所和迁徙通道而陷入绝境。

③美国冰川国家公园

美国冰川国家公园地处美国、加拿大交界的蒙大拿州西北部。由于冰川的侵蚀,这里的山势非常陡峭,山顶终年被积雪所覆盖,山间散布着大大小小的湖泊、溪流,是全球顶级自然景区之一。长期生活于此的原住民黑脚印第安人把这里称作“世界的背脊”。冰川国家公园所在区域在1850年时大约分布着150多个大型冰川,现有冰川的总量仅为当时的27%左右。公园内现存面积最大的冰川仅剩下最初面积的1/3,冰川面积总量缩减了73%。科学家通过最新建模推算:即便全球变暖的速度不再提速,顶多到2030年左右,公园内的冰川景观将全部消失。更何况还有数据表明,自1980年以来,这一区域冰川消融的速度一直在加快。公园内冰川的融化不仅会给当地的旅游观光业带来损失,还会对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产生毁灭性打击。公园内的植被生态体系犹如天然地表保护膜,是在经过千万年演变后才最终形成的。一旦冰雪大量融化,地表植被将有可能被顺势而下的激流全部冲走。

④图瓦卢及其他太平洋小岛

图瓦卢位于太平洋深处,是世界上最偏远的国家之一。这个小国是个典型的热带岛国,这里有迷人的白色沙滩、高大挺拔的椰树林以及形态各异的珊瑚礁群落,是难得一见的潜水胜地。

由于海平面的持续上升,图瓦卢本地居民已经开始着手向境外搬迁。图瓦卢共有9个小岛,其中包含5个纯粹的环状珊瑚礁岛,它们分布在800平方千米的海域。全国陆地总面积仅为26.2平方千米,平均海拔仅为5米左右,岛上有居民12000多人。图瓦卢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问题,已开始从斐济购买土地,推行全民搬迁工程。

随着全球变暖的日益加剧,猛烈的风暴频繁地袭击沿海地带,未来几十年内,图瓦卢人将可能眼睁睁看着他们的田园般美妙的家园变为乱石林立的废墟。随着水温的持续上升,色彩斑斓的珊瑚正逐渐褪色,导致当地的潜水和生态观光业规模日益萎缩,岛民的收入也因此大大减少。

更糟糕的是,与图瓦卢同病相怜的低海拔岛国还有不少,基里巴斯、马绍尔群岛等都将无一幸免。如果你想去低海拔岛国游玩,最好赶紧收拾行装立即前往。

⑤乌干达布温迪国家公园

山地大猩猩是一种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直到1902年才被人类所认知。目前全球野生山地大猩猩的总数不到700只,它们主要在中非东北部的维龙加山脉活动,人类把它们位于乌干达西南部的栖息地称作布温迪自然保护区,这里是山地大猩猩仅有的一片栖息地。

山地大猩猩的身形庞大,浑身毛发呈深色且十分茂密。成年雄性猩猩的平均体重约160千克,直立时高度可达2米以上,背部有标志性的银色毛发。它们的上肢粗壮结实,比下肢长,习惯靠上肢手背支持行走。山地大猩猩的胸膛十分宽阔,头部硕大呈圆锥形。山地大猩猩是群居性动物,通常性情羞怯平和,但在族群受到威胁时,首领银背大猩猩会向敌人发起令人骇然的猛烈袭击。

山地大猩猩生活在海拔2500~4000米之间的丛林中。由于气候变暖,丛林植被因太热或太干燥而日益枯萎,当地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的破坏。在过去的20世纪,平均每十年山地大猩猩的居所范围就会缩减6平方米左右,而这种缩减的趋势在未来数十年间还可能进一步加剧。

一方面是总数不到700只的种群现状,一方面是日益缩减的生存空间,加上频繁的饥荒、战争和干旱,山地大猩猩正面临史无前例的生存危机。想要同“金刚”进行亲密接触的你,机会不多了!

⑥澳大利亚滑雪场

对于滑雪爱好者而言,真正酣畅淋漓的滑雪体验一定是从堆有松软积雪的山坡上轻盈穿行。然而,不少资深滑雪爱好者都感叹:近年来,资质优良的天然滑雪场已经变得越来越可遇不可求了。

数据显示,自1957年以来,澳大利亚滑雪场的积雪厚度呈现缓慢减少的态势。澳大利亚气象局的专家甚至发现,滑雪区的春季积雪在过去40年间已减少了40%以上。

生态学家担心,受气候变暖以及降水量下降等因素的影响,澳大利亚积雪地带原本就很脆弱的生态系统将不堪重负。2003年,专家预测,在未来15年内,澳大利亚滑雪景区的积雪总量有可能减少至少1/4;到2050年,积雪总量将减少一半以上;到本世纪中后期,积雪总量可能减少96%以上。目前的实际状况似乎更为严重。2006年,滑雪景区局部地带的积雪覆盖量已经达到有史以来最低程度,与2003年预测报告中估算的2020年的情况基本持平。

导致滑雪景区积雪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冬季的降雪量由于气候变化有所减少,另方面则是该地区的温度可能达不到降雪的低温。

甚至欧洲的著名滑雪胜地也面临同样的困境。受气温上升等因素的影响,法国境内海拔低于1800米的滑雪区域已经陷入危险境地,而人造雪补偿机制则造成了当地山区水资源供给困难。

⑦威尼斯水城

回顾意大利威尼斯的历史,水曾是这座城市的保护神。濒临大海的特殊地理位置,确保威尼斯免受邻邦或异族海军的骚扰,因而成就了这座独立的水上邦国。而如今,水却成了威尼斯最大的麻烦和对手。两个多世纪前,威尼斯城的水位比现在低至少80厘米左右。1900年,圣马可广场曾前后七次被洪水淹没;1996年,广场被洪水淹没的次数高达99次。威尼斯的居民对海潮上涨的现象早已习以为常,每当洪水来袭,地面被水淹没,大家都知道用准备好的沙袋来阻挡,或在高处搭建木头通道。这些简易的对策在全球变暖的威胁下日显无力。联合国气候专业组织已发出警告,本世纪内全球海平面将提升至少90厘米。对威尼斯居民而言,更多更猛烈的风暴将可能侵袭他们的家园,水在不久的将来极有可能是威尼斯人最大的敌人。

经过长达40多年的争论,威尼斯如今已经开始着手在亚德里亚海和威尼斯泻湖之间修建巨型水闸。该工程由79道合叶式铁门构成,铁门的规格是:高30米,宽20米,厚度4~5米。在多数时间里,界于亚德里亚海和泻湖之间的空心铁门都是横躺在水中的,与海平面平行;当遭遇风暴或巨型海潮时,它们将在空气阀的牵引下竖立起来,成为一道铁墙,以阻挡上涨的水势。这个被称为“摩西计划”的工程预计耗资30亿欧元。

很多人都认为“摩西计划”是目前威尼斯应对水患的最佳方案,但也有专家指出,如果关于海平面上涨的预测是准确的,那么,在未来50年内海平面的增幅将达到20~30厘米,届时这个耗资巨大的铁墙将可能形同虚设。

每年约有14万游客从世界各地涌入威尼斯城。在游客的眼中,这座城市拥有非凡的魅力,宏伟的圣马可大教堂、灵巧的冈多拉小尖船等,无不彰显出其悠久历史。尽快来吧,否则数十年后,这里就可能只留存在游客的回忆中了。

⑧大堡礁

毫不夸张地讲,澳大利亚大堡礁的确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大陆的东海岸,在延绵2300多千米的海岸线上共分布有总面积约3000多平方千米的珊瑚群落。这里的珊瑚种类众多,仅硬珊瑚就达360多种,软珊瑚的数量更是占到全球总量的1/3以上。除此以外,这里还是全球最大的绿海龟栖息地之一。

珊瑚专家十分担忧,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这里的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许多珊瑚可能绝迹。一般来讲,珊瑚的抗灾害能力非常强,即便遭受五级龙卷风的袭击,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自我修复。假如海平面只是缓慢上升,这里的珊瑚基本上都能够继续繁衍生息。但如果是海水温度上升,哪怕只升高1~2℃,无论是骤然的还是缓慢的,珊瑚都有可能迅速凋零。目前科学家还无法对此现象作出科学解释。据猜测,随着海水温度的上升,原本寄生在珊瑚体表、赋予珊瑚斑斓色彩的虫黄藻无法继续停留,珊瑚因此迅速褪色;而一旦虫黄藻不再进行光合作用,珊瑚虫赖以生存的食物供给也随即中断,它们往往很快就被饿死了。通常珊瑚在遇到突发变故时,可以凭借自身的修复能力从暂时的病态中康复。但如果导致病变的环境年复一年地持续,那么珊瑚将很难幸存。有专家预测,到2030年左右,不仅是大堡礁,全球其他有珊瑚存在的海域都可能出现严重的褪色情况。此外,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持续增加,可能导致海水的酸度加剧,进而妨害珊瑚新骨骼生成。海水酸度增加和海水温度上升一样,都已成为珊瑚生存所面临的最致命威胁。

⑨纽约市

在2005年8月卡特里娜飓风登陆新奥尔良之前,谁也不会相信美国纽约,这座素以爵士乐诞生地而闻名于世的特色旅游城市,竟会从热门景点名单上销声匿迹。有了新奥尔良的前车之鉴,谁还敢担保纽约一定不会遭遇类似劫难呢?

与新奥尔良相比,纽约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更容易受到热带风暴的袭击。灾害记录显示,自1970年以来,纽约市每年遭受四、五级及以上强飓风袭击的次数已经成倍增加。2004年弗朗西丝飓风的光顾甚至一度将市区地铁淹没。近年来,这座不夜城更是数次受到飓风的直接袭击。

生活在新奥尔良的美国人一定不会忘记卡特里娜飓风过境时他们所经历的那种无助,不幸中的万幸是,新奥尔良的常住居民仅约20万人。难以相信,假如这种突如其来的灾害出现在人口总数达到2100万的特大城市,会是怎样一种惨烈的境况。何况所谓大都会的纽约城,其实是由3座微型岛屿构成,依靠80座桥梁和若干隧道将其连通为一个整体。而这些隧道的入口基本上都刚巧处于海平面之上。即使热带风暴不再像目前这样频繁和猛烈,海平面上升也可能导致洪水肆虐。

1992年12月的一个月圆之夜,一股强劲的东北风将水位推向了超越正常峰值数十米的位置,曼哈顿的最南端被洪水淹没。洪水突然冲入地铁和街道,整个城市顿时陷入瘫痪状态,大纽约范围内2100万人的正常生活秩序被打乱。这还仅仅是一次强风作用下的涨潮而已。

随着海平面的持续上升,灾害性风暴正日益威胁纽约市的安全。过去百年难遇的洪水灾害如今变得日益频繁。据初步估计,到2080年,这种百年一遇的风暴灾害很可能变为每四年一遇的常见灾害。

⑩地中海黄金海岸

西班牙地中海沿岸分布着众多小岛,无论是马略卡岛、伊维萨岛还是以黄金海岸闻名的多拉达岛都无不令人联想到夏天、沙滩以及热情奔放的莎莎舞。每年约有100万游客到这些小岛上度假,一心想用口袋里的钞票换取休闲悠哉的感觉。然而,这种热闹的场景在几十年后有可能不复存在。据气象专家的预测,地中海地带的夏季气温持续走高,炎热的气候将不适宜游客消夏。到2030年,上涨的海平面可能最终将沙滩淹没。

德尔索尔南海岸已经出现沙滩面积缩减的困境,沿岸旅馆经营者不得不从其他地方运回沙子进行填补。据估计,到2050年,地中海沿岸的沙滩将至少向岸边缩减10米左右。除了沙滩面积的缩减以外,地中海旅游地带还将面临严重的淡水供给、森林火灾和农田面积减少以及外来物种入侵等问题。

综上所述,上述十大旅游目的地在不远的将来都有可能变为历史记忆,而这一切都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持续上升的气温、不断上涨的海平面、日益频繁的海洋风暴、一再缩减的栖息地,等等,无不在提醒我们:若要去上述地区旅游一定得趁早,毕竟计划赶不上变化快。

猜你喜欢
大猩猩海平面珊瑚
冰山熔化会使海平面上升吗
穿越去陪大猩猩
我有友情要出租
晚安,大猩猩
海平面上升 我们如何应对
碧波荡漾珊瑚海
美丽的珊瑚
中国海平面比去年升高38毫米
晚安,大猩猩
送你一支珊瑚花

大自然探索2010年8期

大自然探索的其它文章
友善的灰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