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区高速公路追尾预警信息发布研究

2010-03-19 09:20孙景雷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0年11期
关键词:互通入口驾驶员

孙景雷 ,杨 轸 ,方 青,唐 莹

(1.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200040;2.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上海市200092)

0 前言

截至2009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突破6.5万km,居世界第二位[1]。然而,我国的高速公路的事故率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甚至高于一般公路的事故率。追尾是高速公路事故的主要形态之一,如果能够在追尾事故多发路段给予驾驶员及时和必要的提醒,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从而提高运营的安全性,减少由此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1 高速公路追尾事故特征分析

由于高速公路所经过的地形的差异,这必将影响到道路设计车速和相应的线形设计指标的较大差异,因此,高速公路追尾事故的特征(如事故发生位置、事故原因等)也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首先通过对沪杭高速公路的事故和线形资料进行分析来探讨平原区高速公路追尾事故的特征。

沪杭高速设计车速120 km/h,起于上海莘庄,终于杭州东郊彭埠镇与杭甬高速公路相接,全长151 km。沪杭高速上海段全线设莘庄、新桥、松江、大港、石湖荡等14座立交桥,采用全封闭、全立交,并设有交通监控、通讯、收费、安全防护、服务区等附属设施,是一条现代化的高速公路。我们收集了沪杭高速浙江嘉兴段长约75 km的事故统计资料。

1.1 事故形态分析

2004年12月至2008年7月间,沪杭高速公路共发生了7 571起交通事故,考虑到高速公路全封闭全分隔的特点,我们把上下行数据进行分开处理,其中上行(上海方向)交通事故3 542起,下行(杭州方向)交通事故4 029起。首先对事故形态进行分析,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

由图1和图2可以看出,沪杭高速公路在统计时间内发生的交通事故中,尾随相撞即追尾事故是最多的,两个方向分别占了50%和54%之多,可见追尾事故发生频率之高。

1.2 事故致因分析

对沪杭高速发生追尾事故的事故致因进行统计分析,列表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沪杭高速(上海方向)事故致因统计分析表

表2 沪杭高速(杭州方向)事故致因统计分析表

由追尾事故致因分析发现:超过半数的驾驶员追尾都是由于没有保持安全的跟车距离,制动不及造成的,其次便是操作不当占的比例比较大,疲劳驾驶和违章行车也占了一定的份额。两个方向的事故致因基本上一致。

1.3 事故发生位置分析

对沪杭高速追尾事故发生地位置进行统计分析,如表3和表4所示:

表3 沪杭高速(上海方向)追尾事故地点统计分析

表4 沪杭高速(杭州方向)追尾事故地点统计分析

通过沪杭高速的追尾事故统计分析,发现嘉兴枢纽、沈士枢纽和嘉兴东出口等位置事故率很高,很多追尾都是集中在这几个位置。上行方向的追尾事故中,发生在互通立交出口位置的占到了18.39%,互通立交入口位置的占到了10.34%;下行方向的追尾事故中,发生在互通立交出口位置的占到了11.79%,互通立交入口位置的占到了18.65%。由于互通立交出入口在主线上的比例不足5%,而所发生的追尾事故竟然高达30%,可见这一区域是高速公路追尾事故的典型多发区域,也是防治的重点。

在互通立交出入口处交通分流交汇发生处,造成追尾事故多发的原因有二:第一,这一区域车辆有显著的车速变化,进出主线的车辆与尾随的车辆间可能产生较大的车速差,从而容易导致追尾;第二,该区域也是违章变道多发的位置,容易致使后车避让不急,造成追尾。

由图8可以看出,储罐气相压力从0.42 MPa到1 MPa,需要时间大于58 h。由此可以判断:①对于加液卸液频繁的LNG加气站,则可以实现槽车的BOG回收;②对于加液不频繁的LNG加气站,则保守估计可以维持2~3天时间无排放存储。

2 追尾信息发布流程分析

从上面事故统计资料及相关文献查阅发现,高速公路追尾事故多发路段多集中于高速公路出入口、立交、凸曲线顶点等特殊位置。同时,一些不良天气,例如大雾、暴雨天气也容易引发追尾等事故。这些位置都需要设置警示信息,使驾驶员在这些位置行车时,降低速度,提高警惕。警告信息不但要能够在正常天气下看得到,同时,在不良天气也能很容易被驾驶员发现。

高速公路追尾多发位置信息发布可以从4个部分进行思考:

(1)追尾多发位置应发布固定警告信息,时刻警示驾驶员在驱车通过这些地点时谨慎驾驶;

(2)事故发生后,事故地点较近范围内,现场迅速发布警告信息,以免二次事故的发生;

(3)事故发生后,事故地点较远范围,与这条道路相关的路网上,发布相关事故及路况信息,以免发生严重的道路拥堵及不必要的延误;

(4)事故处理完成,道路清理干净,恢复通行,撤消事故信息,恢复正常交通。

从追尾事故多发位置到追尾信息发布的整个流程如图3所示。

3 高速公路出入口追尾事故预警发布

3.1 高速公路出口预警信息发布

(1)分别在2 km,1 km,500 m出口预告标志的标志杆上设置“注意保持车距”标志[3](如图4所示)。

(2)在出口标志前200m设置“事故易发路段”标志(如图5所示),同时在该标志旁边设置太阳能黄闪灯(如图6所示),以提醒驾驶员注意。

(3)对于车道数为双向6车道及以上的高速公路,为给内侧车道车辆提供更明显更直接的出口信息,可以利用中央分隔带,设置必要的出口预告标志。

出口追尾预警如图7所示

3.2 高速公路入口预警信息发布

高速公路入口的追尾信息需要同时提供给主线和入口匝道的驾驶员警告和提醒的信息。因此,在交通标志牌的设置上要考虑不同的对象特点。为了更形象表达入口追尾的特点,本文设计了一款新的警告标志,如图8所示。图9为高速公路入口预警标志设置示意。

4 事故发生之后的预警信息发布

4.1 事故近范围警示信息发布

高速公路由于交通干扰少,驾驶环境好,车速快,驾驶员注意力往往在于车道保持和速度控制,一旦前方有事故车辆,往往一开始觉察不到,等发现情况后再减速可能来不及,从而导致追尾。因此,需要采用必要的预警信息提醒后方车辆注意避让。

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现场驾驶员应迅速打开车辆应急灯,并在来车方向300~500m处设置临时警告标志。同时,报告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反映情况,这时交管部门携带必要的装备赶赴交通现场。其中建议信息发布装备有:车载移动式可变情报板、便携式LED显示屏、锥形桶等(见图10、图 11)。

车载移动式可变情报板的作用类似于路侧小型可变情报板,是交通信息发布系统的有机补充。当高速公路上出现局部团雾等恶劣天气或是因施工、危险品事故、难以短时排除的其他交通事故等紧急情况,必须及时向驾驶员传递交通管制信息以确保行车安全,而事发地点附近没有固定的交通信息发布系统,无法有效地向驾驶员传递警示信息时,可以用车载移动式可变情报板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在事发路段前方及时布设车载式可变情报板,可以及时向驾驶员传递警示信息,配合现场人员实施交通管制,确保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

相比车载移动式可变情报板,便携式LED显示屏更为方便灵活。它安装简便,适用于不同的安装方式,立杆、便携式支架、移动拖车等,并具有多种电源接口,可选AC供电或太阳能供电,超低功耗,可长时间运行等诸多优点。

警示信息板的设置位置为追尾事故点前方1 000m处。

以上的各种警示设施的设置方式如图12所示。

4.2 追尾事故后远范围信息发布

追尾发生后,路段通行能力会急剧下降,若道路本身交通量比较大的话,很容易造成拥堵。因此,在追尾事故发生后,在事故点相关影响区域内发布追尾信息,让能改道的车辆尽量绕行,不能绕行车辆做好相关准备。通过对公路出行者关于交通信息发布方式的问卷调查发现,可变信息板和路侧广播、交通广播最受出行者青睐,并且短信平台和车载设备(并不普及)这几种方式也是大众希望发展的。在这里选择可变信息板和路侧广播、交通广播为这阶段信息发布的主要方式,有条件的地区可选择短信平台和相关声讯设备。

通常情况下在全线主要分流点互通立交的出口以及连接不同高速公路的互通立交入口前方1.5 km处设立可变情报板[4]。“高速公路—高速公路”衔接互通入口前的可变情报板可以向需要进入相邻高速公路的驾驶员提供信息,以便于驾驶员提前采取措施(见图13)。

4.3 事故处理完毕后恢复交通的信息发布

这个阶段的信息发布和远范围事故信息发布方式基本一样,只是对发布信息的内容作相应调查即可。同时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web网页形式的信息发布,给具有上网条件的人提供信息。

5 结语

追尾事故是平原区高速公路的主要事故形态,其发生位置主要是位于互通立交的出入口,此外,二次事故产生的追尾事故的比例也很高。在进行预警信息发布时应抓住这一特点,运用多种预警发布手段进行综合信息发布,以减少事故的发生。该方法结合山区高速公路追尾事故多发段的特点,也可适用于山区高速公路的预警。

[1]林红梅.截至09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6.5万公里[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1/15/content_1511323.htm.2010-01-15/2010-08-01.

[2]靳引利,朱春平.高速公路信息发布设施的特性分析[J].中国水运,2007,(10):65-67.

[3]JTG D82—2009,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S].

[4]孙庆翔,王深.LED可变信息显示设备在高速公路上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06,231(16):49-50.

猜你喜欢
互通入口驾驶员
基于高速公路的驾驶员换道意图识别
驾驶员安全带识别方法综述
基于新一代称重设备的入口治超劝返系统分析
编读互通
中日ETF互通“活水来”
编读互通
秘密入口
作品三
第九道 灵化阁入口保卫战
起步前环顾四周是车辆驾驶员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