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

2010-03-19 00:15李建民关晶
关键词:革兰氏性肺炎呼吸机

李建民,关晶

(1.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 长沙410008;2.长沙市第一医院,湖南 长沙410006)

近年来,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内机械通气作为危重症患者呼吸支持常规手段,其使用频率随着抢救危重症患者增多而增加。与此同时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明显增多,由此造成危重症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撤机困难,从而导致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因此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尤其是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0月湖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机械通气引起VAP患者资料,了解其临床相关因素和病原学特点,探讨其防治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集2007年1月~2009年10月湖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使用呼吸机时间超过48 h患者87例中发生VAP 38例,发生率43.7%。38例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55~87岁,平均(68.3±13.4)岁。气管切开10例,气管插管28例。通气最长48 d,最短2 d,平均(12±10)d。38例VAP患者中重症肺炎8例,ARDS6例,COPD合并呼衰21例,心肺复苏术后3例。ICU重症患者机械通气≥48 h 87例中,38例合并 VAP患者Glasgow评分 (7.8±2.9)分,49例非 VAP患者Glas-gow评分为(9.0±3.5)分,Glasgow昏迷评分标准参照《外科学》第6版[1]。

1.2 诊断VAP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1999年制订的《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VAP诊断标准,①定义:使用呼吸机≥48 h后发生的肺实质感染属院内感染性肺炎;②临床表现:体温>37.5℃,呼吸道脓性分泌物,肺部可闻及湿性罗音,外周血白细胞增多(>10.0×109/L);③X线检查:胸部X线检查显示肺部有浸润性阴影或出现新的浸润性阴影;④支气管分泌物分离出病原菌[2]。

1.3 痰标本采集方法

机械通气患者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使用48 h后一旦出现VAP相关临床表现,连续3 d分别留痰标本进行痰培养,有2次或2次以上检出同一病原菌,确诊为致病菌并进行药敏实验和药敏试验分析。所有病例均采用无菌的一次性吸痰管,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气管套管从下呼吸道吸取气道分泌物,标本留置于无菌容器送检。

1.4 病原学鉴定和药敏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 2 Compact细菌仪进行细菌学鉴定和药敏试验。如为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耐药性相同的同种细菌,则视为同一菌株,予以排除。

2 结果

2.1 VAP发生时间及与意识障碍关系

RICU重症患者机械通气≥48 h 87例,并发VAP 38例,VAP分别发生于机械通气后2~14 d,其中发生于2~5 d 18例,≥5 d 20例,38例并发VAP平均机械通气(9±7)d,49例非AVP患者平均机械通气(6±3)d。38例合并VAP患者Glasgow评分(7.8±2.9)分,49例非VAP患者Glasgow评分为(9.0±3.5)分。

2.2 VAP病原学分布及药敏分析

38例VAP患者病原学检查35例 (92.1%),呈阳性结果,共培养出53株病原菌,检出单一细菌或真菌者18例(47.4%),≥2种细菌和或真菌先后感染者20例 (52.6%)。其中革兰氏阴性细菌43株(81.1%),见表1。

表1 ICU内VAP患者痰培养病原菌的分布构成比

本组病例细菌学鉴定及药敏结果显示:感染菌主要系革兰氏阴性菌,机械通气10 d后可能合并真菌,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所占比例较低,可能与湖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危重患者转入前已经大量应用多种广谱抗生素有关。革兰氏阴性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情况见表2,由表2可见VAP致病菌株对一般常用抗生素明显耐药,但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只有15.4%。

表2 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n,%)

2.3 疗效

38例VAP患者痊愈23例(60.53%)、死亡9例 (23.68%)、放弃继续抢救治疗自动出院6例(15.79%)视为死亡。

3 讨论

机械通气已成为ICU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但VAP的发生导致患者的病情复杂化,死亡率增加,VAP是指机械通气48 h后并发的院内获得性肺炎,是机械通气患者主要并发症和致死因素,国外文献报道VAP的发病率为9%~70%(平均20%~25% ),病死率高达50%~69%[3,4];国内文献报告,机械通气期间,VAP的发生率为9%~60%,相关病死率可达13%~60%[5]。湖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VAP发生率为43.7%,发生VAP患者死亡率为39.5%,与文献报道相近。VAP的发生与机械通气时间成明显相关性,通气时间越长发生率越高,并发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的机会也就越大。表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机械通气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并直接与预后有关[6~8]。有研究表明,呼吸机通气时间增加1d,发生肺炎的危险性增加1%~3%[9]。本组资料显示机械通气2~5 d占47.4%,超过5 d占52.6%,随通气时间的延长,吸痰等各种操作较多,容易造成气道黏膜的损伤;随插管及通气时间的延长,患者咳嗽反射及排痰功能丧失,容易造成感染的增加。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为VAP的危险因素,还可能与气管插管导致细菌定植、生物被膜形成及误吸增加有关[10],因此病情允许情况下尽可能早日撤机可以减少VAP发生。本组资料显示,38例VAP患者Glasgow昏迷评分明显低于非VAP组,VAP的发生与意识障碍相关。不同地区由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及经验性使用抗生素的不同,致病菌及耐药性有所不同。连楚南等[11]报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致病菌前3位分别是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本组资料显示VAP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81.1%,前4位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要致病菌,也是我院RICU常住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占7.53%,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多见。真菌占11.3%。药敏分析结果显示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明显,对三代头孢类抗生素耐药性增加,对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四代头孢类普遍敏感,本组VAP病例虽然仅培养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株,但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达100%。因RICU患者病情危重,自身抵抗力差,往往伴有多脏器功能不全尤其是伴有严重意识障碍,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同时患者由专科转入RICU前往往长时间使用多种抗生素,加之RICU内侵入性操作较多,发生VAP往往系由多种细菌感染和继发或合并真菌感染,这也是VAP治疗中比较严重的问题。因此早期抗生素正确使用是VAP治疗重要环节。VAP发生的影响因素较多,从本组病例病原学培养结果革兰氏阴性杆菌比例较高分析,口咽部及消化道定植菌侵入下呼吸道是VAP发生主要因素。感染途径主要有:①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此乃RICU内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所必需,但它使上呼吸道加温、加湿及纤毛清除尘埃和微生物的生理保护作用消失,使细菌容易侵入下呼吸道;②鼻胃管或鼻肠管插入,造成食管下端贲门括约肌收缩功能受到影响,易发生胃内容物返流,导致胃肠道定植菌移位侵入下呼吸道;③呼吸机管道回路及湿化装置污染,冷凝水返流,将致病菌引入而发生VAP;④开放式RICU环境以及医务人员手的污染,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工作量过大以及无菌操作不严格,导致交叉感染。RICU患者一般原发病危重、应激反应严重、意识障碍、免疫力低下及侵入性操作较多,是造成院内感染尤其是VAP高发的另一主要原因。机械通气前往往经验性使用多种广谱抗生素,导致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普遍多重耐药,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12]。为减少VAP的发生率,要注意以下防治措施[13~15]:①手术、护理严格依照无菌操作,呼吸机接头、管道及湿化用的蒸馏水及湿化瓶每天消毒更换、室内空气每天2次紫外线消毒,每次1h。②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适应个体的保护性机械通气,减少气压伤,也是减少VAP的有效措施。③VAP依痰培养及药敏试验调整抗生素,早期应联合使用抗生素,同时预防并发二重感染。④加强营养支持,并调节机体内平衡也具有防止或减少VAP的发生。⑤尽早拔除各种留置导管,采取适当体位,减少误吸危险,及时翻身拍背吸痰、体位引流加强。

[1]朱贤立.脑损伤的处理.见:吴在德,吴肇汉,主编: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6-267.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4):201-202.

[3]Morehead RS,Pinto SJ.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J].Arch Intern Med,2000,160(13):1 926-1936.

[4]Minei JP,HawkinsK,Moody B,et a.l Alternative case definitions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dentify differentpatients in a 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J].Shock,2000,14 (3):331-336.

[5]蔡少华,张进川,钱桂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研究进展[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12(9):566-569.

[6]朱光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损伤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1,21(1):50-52.

[7]瞿介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机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6):326-328.

[8]刘芹,向利红,周雅娟.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临床肺科杂志,2006,11(4):521.

[9]李燕明,孙铁英,刘敏,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4):166.

[10]李洪涛.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研究[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4,24(5):336.

[11]连楚南,吴伟森,李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致病菌分析[J].河北医学,2006,12(12):1251-1253.

[12]孙树梅,李琼,王茵茵,等.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及病原菌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8): 822-824.

[13]刘晓东.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研究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 2004,9(5):506-508.

[14]刘德学,李爱华.机械通气并发下呼吸道医院感染80例病原学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6,11(4):522-523.

[15]潘海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荟萃, 2003,18(10):459-450.

猜你喜欢
革兰氏性肺炎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女性下生殖道分泌物检测中革兰氏染色法的应用分析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五代头孢有何区别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
草莓微生物污染分析及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霉菌鉴定
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应用美罗培南治疗的临床观察
人感染H7N9禽流感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