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血清心肌酶谱检测及临床分析

2010-03-19 00:15龚建武
关键词:心肌细胞特异性程度

龚建武

(长沙市第四医院检验科,湖南 长沙410006)

新生儿窒息是儿科最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由于缺氧和酸中毒导致的多器官功能损害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它可以对多系统多脏器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以心脏受累较常见,严重心肌损害不仅加重脑损害,且预后不良。心肌酶谱是监测心肌状态的重要酶类,它们主要存在于心肌、骨骼肌、脑组织中,当心肌受损时,心肌酶活性均有明显地增高【1】。由于缺氧和酸中毒导致的多器官功能损害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对新生窒息后心肌损害作出早期诊断,以评估窒息对新生儿心肌损害的程度,以便早期干预和治疗,本研究应用日OLYMPUSAU400型全自动生化仪检测42例窒息新生儿血清中谷草转氨酶 (AST)、磷酸肌酸激酶(CK)、CK-MB、乳酸脱氢酶(LDH)等,并与同期42例其他疾病住院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5月~2009年5月住院患者,其中窒息42例(窒息组)全部患者按窒息诊断标准确诊[2],其男24例,女18例,Apgar评分1 min 0~3分15例,4~7分27例,生后0~21 h 22例,25~48 h 13例,>48 h 7例。心动过缓32例,心率最慢者45次/min,一般心率多在75~90次/min。3 d内做心电图示7例正常,心率正常18例,窦性心动过缓30例,窦性心动过速13例,其中窦性心律不齐17例,QT间期延长10例,明显ST-T改变9例。入院后给予综合治疗(供氧、纠酸、止惊、营养心肌,应用阿托品、多巴胺等)后,心电图改变于1周后恢复正常。同期其他疾病住院42例新生儿为对照组,其中男27例,女15例,无围产期窒息史,无严重的呼吸系统、心脏系统疾病,其中新生咽下综合征1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1例,早产儿8例,颅内出血4例,新生儿自然出血症3例。生后0~24 h 21例,25~48 h 15例,>48 h6例。胎龄38周~39周,体重2680~3250 g,两组日龄均在24 h以内。两组性别、年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血标本采集在入院后24~48 h内采静脉血立即送检。使用美国雅培Abbott AEROSET型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谷草转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K)、CK-MB、乳酸脱氢酶(LDH)等。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比较均用两样本含量较小时均数差别的t检验。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显示窒息组患儿心肌酶各项指标高于正常值,且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只有部分高于正常值,2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各组心肌酶测定结果比较(U/L)

3 讨论

任何原因的缺氧和缺血均可造成新生儿脑组织的损伤,导致神经细胞的死亡,从而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健康,造成新生儿的伤残。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期常见病,是新生儿常见症状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由于窒息所产生的严重低氧血症,酸中毒引起多脏器缺氧缺血性损害,导致多脏器功能不良,特别是缺氧性心肌损害,窒息是由于心肌缺氧、无氧糖酵解过程中酸性代谢产物堆积,细胞内酸中毒,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ATP减少,导致心肌损害[3]。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率快或缓慢,心音单调、低钝,肺部湿罗音,肝脏增大。心肌损害早期通常无明显特异表现,但后期可发展可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易误诊或漏诊,延误及时治疗导致病情恶化可死亡。窒息的本质是缺氧,短时间缺氧时心肌血流供应靠体内血流重新分布,冠状动脉扩张,使心肌受到保护。长时间缺氧时,虽然冠状动脉扩张,心肌血灌注量和氧释放仍不能满足耗氧需耍,心肌呈相对缺血状态,因而产生一系列氧自由基反应,使心肌受损。

在新生儿窒息时,由于缺氧及毒素作用,心肌组织发生炎症,细胞膜透性发生改变而释放出,使心肌酶及其同功酶释放增多。心肌酶属胞浆酶,组织损伤时由于细胞膜的完整性丧失而释放出酶,心肌酶的升高可反映早期心肌缺氧损伤。一般心肌受损后6h内急剧上升,持续24h以上。随着窒息的发展,缺氧可导致多脏器产生连锁代谢反应,表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伤.尤以心肌受累最常见。心肌酶谱的增高较心电图的改变出现得更早,阳性率更高,具有较好特异性和早期诊断的价值。心肌酶AST、LDH、HBDH、CK和CK-MB均为心肌细胞的胞浆酶,当心肌细胞因缺血、缺氧导致细胞膜通透性改变时,胞浆内的AST、LDH、HBDH、CK和CKMB就释放到细胞外引起血清酶活性升高,其升高程度与心肌细胞损伤及坏死程度是完全一致的[3]。AST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组织器官,以心肌含量最多,其次为肝、肾、肌肉、胰等。血清LDH,CK是目前常用的与心肌损害有关的酶学检查。 一般认为新生儿窒息时血清中LDH、CK、CK-MB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AST与CK升高出现早,约6~8h活性明显升高;LDH活性升高出现较晚,但多在24 h达高峰。LDH、CK都是细胞能量代谢过程中重要的催化酶。乳酸脱氢酶(LDH)是糖的无氧酵解及糖异生重要酶系之一,该酶在人体中分布极广,特异性较差,以肾、心肌、骨骼肌含量最多,其次是胰、脾、肺和红细胞。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CK有三种同工酶:CK-MM、CK-MB和CK-BB。CK-MB绝大部分存在于心肌细胞浆内,是一种心肌特异性酶,心肌以外组织含量甚微,CK-MB测定值对心肌损伤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一般心肌受损6h内急剧上升,持续24h以上,故CK-MB测定对心肌损伤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本文中窒息新生儿的心肌酶谱检测结果显示均有不同程度增高,故认为检查新生儿心肌酶谱具有指导诊断和治疗的价值,可作为判断新生儿病情的一个指标。由于新生儿时期心肌细胞修复和再生能力均较强,故早期多为一过性的心肌缺氧、缺血,尚属可逆,如果给予及时治疗,受损的心肌可恢复正常或得到完全代偿。

综上所述,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害的症状多种多样,本组窒息新生儿的心肌酶谱均增高,与文献报道相近。因此,心肌酶测定可作为围生期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早期、灵敏、特异的诊断指标,并作为常规生化检查项目,综合分析心肌酶谱,心肌酶谱活性检测可作为新生儿窒息缺氧严重程度有无合并症的客观指标,做到早期正确诊断及治疗,可以避免漏诊,及时治疗,减少新生儿病死率。

[1]李馨,王小芳.新生儿窒息心肌酶谱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J].广西医学,2009,(8):1133-1134.

[2]陈之华.新生儿窒息血清心肌酶谱检测及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7,2(36):21-22.

[3]石红霞.38例新生儿窒息后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6):688-689.

猜你喜欢
心肌细胞特异性程度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活血解毒方对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心肌细胞慢性缺氧适应性反应的研究进展
BOPIM-dma作为BSA Site Ⅰ特异性探针的研究及其应用
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
槲皮素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减轻心肌细胞肥大
儿童非特异性ST-T改变